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8-05-29李晓健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炼字联想诵读

李晓健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境激趣、吟哦讽诵、披文入境、字斟句酌、同类联想等方法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体验、审美意趣与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诵读 意境 炼字 联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92-02

我国自古就有良好的诗教文化,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含英咀华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初中语文教师以创境激趣、吟哦讽诵、披文入境、字斟句酌、同类联想之法进行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化素养、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优秀的诗词文化自能水到渠成地传承与弘扬。

一、创境激趣,语言燃情

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渲染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起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情境。比如,教学刘禹锡的《秋词》,教师可这样导入:“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情结,然而在一些诗人的笔下,秋却有了另一种韵味,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也有‘山绿秋山明的清新……今天我们学习刘禹锡的《秋词》,去感受诗人别样的诗心诗情。”又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教师可以在一开场就绘声绘色地描绘:“小路旁,绿肥红艳,姹紫嫣红。看,彩蝶起舞;听,黄莺唱歌。鸟语花香春意闹,满园春色惹人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

二、吟哦讽诵,领悟诗情

“吟哦讽诵”凸显了汉语特有的节奏感和情韵美。诵读,是培养学生诗词感受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让学生陶醉于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情趣,增强语感。

(一)读出美的节奏。古诗词有很鲜明的节奏,基本上按音节与意义来划分。四言诗多为“二二”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诗有“二二一”式,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有“二一二”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诗多为“二二一二”式,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这样的节奏朗读,可以把诗词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不知不觉地深入文本。

(二)读出美的感情。语文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感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郁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要豪情满怀,读《登岳阳楼》时要忧国忧民,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要气吞山河等。

(三)读出美的意境。入境,是读古诗词的根本;美读,是入境的基本手段。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笔者补充了辛弃疾写此词的史料,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壮”而非“悲伤”。

三、披文入境,欣赏诗境

(一)入想象之境

诗歌之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上。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才能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去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诗情。如教学《归园田居》《天净沙·秋思》等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境,并简要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以进入想象之境,得到别样的享受与熏陶。

(二)入音乐之境

“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我国有着优美的古典诗歌,也有着优美的古典音乐,而两者的相同之处,也都是在表现一种深沉优美的意境。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师可借弥漫钟磬之音的古筝曲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播放《胡笳十八拍》,展现塞外的空旷寂寥,有利于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壮之美。

(三)入图画之境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是的,诗与画是相融相通的。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完全可以给每一首诗词都配上一幅生动的图画,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如教《使至塞上》一诗时,让学生画一画归雁、征蓬、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诗人伫立大漠,看孤烟直上云霄,黄河横亘,落日熔金……通过诗配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也就更愿意依据自己的“画”进行背诵,可谓一举两得。有时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利用课文的插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把学生引入诗境、画境。

四、字斟句酌,品味语言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这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教学诗歌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悦”字不仅写出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还把诗人心情宁静愉悦传递出来。“空”字不仅写出潭水清澈空灵,而且写出诗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殆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只有深入品味,方能领略诗人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五、同类联想,迁移拓展

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采用同类联想、迁移拓展的方法,把内容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導学生通过比较来欣赏其语言。如教学唐代诗人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可联系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带出李白的《赠汪伦》等一组送别诗,区别它们的异同。同样都是离别,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用旷达的胸怀化解离愁;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物抒情,以执着的信念化解离愁;李白的《赠汪伦》借桃花潭水的深度来表现友人情深。运用群诗阅读的方式,用一首诗带出一组诗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花重锦官城”的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要积极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炼字联想诵读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