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智障学生实施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2018-05-29费健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游戏教学法体育

费健

【摘要】本文基于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介绍目标导向法、情景植入法、规则引导法和主动体验法等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探寻增强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 体育 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69-03

笔者所在的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极重度的智障学生,这些学生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脑瘫等,他们个体差异大,类型复杂,主动参与意识薄弱,给教师组织体育教学带来极大困难。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家实施新课标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行体育游戏教学法(即目标导向法、情景植入法、规则引导法、主动体验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目标导向法

教师开展体育游戏教学首先需要确立教学目标。上课前,教师应明确学生发展的功能性目标,并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听、看、想、说、练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维。

(一)实行学科整合

体育游戏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球类、田径类等游戏活动时需要调动多种智力因素参与其中。教师要成为拓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心人,在确定体育游戏教学的具体目标时,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例如,某节课设置的学习主题是“我爱吃蔬菜”,那么多门学科的教师可联动教学,例如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生活数学这三門科目的任课教师则可教学生认识蔬菜、清洗蔬菜、择菜以及用人民币购买蔬菜等生活技能,而体育学科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统整,为学生制订“提升上肢力量,增强协调性”的教学目标,创设“蔬菜搬运工”游戏,利用车、筐等工具,引导学生开展负重、推车等练习。

(二)注重辅导支持

在教学体育游戏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提供一定的辅导支持,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采取哪些好的方法。如:在“比谁反应快”的队列游戏中,有些学生连站队、看齐这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都没有掌握,这给教师组织游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事先在场地上划上标志线,在学生站队的位置上画好脚印和编制号码。对一些存在沟通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制作沟通图片,使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课堂需求(如开心或不开心、需要如厕等游戏项目等)。学生在练习游戏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三)讲求科学评价

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总结是体育游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对学生技术的掌握情况、项目成绩要求不可过高,要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文字或图片进行记录,并将游戏内容的目标具体化。如在开展“足球打靶”游戏中,可将评价的内容设定为学生是否有摆腿动作、击球点是否正确、脚踏地动作的完成是否快速有力……通过这些具体的评价,教师能更直观评价学生的能力,做到科学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使评价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二、情景植入法

智障学生学习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情绪不安倾向强及具有语言障碍等因素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为此,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让学生体验体育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一)巧设环境

场地情境与器材摆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同时也是学生完成各项技术动作、掌握新技能的“前奏曲”。鉴于学生感知觉偏弱的特殊性,游戏场地上的各类界限都要画清楚,如起跑线、终点线、投掷范围区界线等,场地上的标志应颜色艳丽,尺寸醒目,游戏道具也要设计新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青蛙过河”游戏中,教师先在体育场的地板上铺满绿色的“荷叶”,(“荷叶”道具的排列间距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定),学生需要头戴青蛙头饰,嘴上背诵“小青蛙,呱呱叫,轻轻跳,本领高”的儿歌依次从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

(二)以问导学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并鼓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例如,学生在“追逐跑”的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开展“让纸不落地”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怎样让纸不落地”的问题情境中探讨困惑点。例如,学生在探讨“如何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中,有的学生认为用力摆臂可跑得快,有的学生认为提高双腿跨越频率可跑得快,有的学生认为加大迈步的步幅可跑得快……学生的观点多多,鉴于此,教师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让各位学生在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试验,以此验证跑得快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

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教师可把学生以前学过的游戏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完整、富有情节的故事,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从中受到教育。例如:“郊游”游戏设计内容如下:学生随着音乐节拍在平路上行进(慢跑)→踏石过河(连续跨大步)→过独木桥(平衡走)→翻越高山(攀爬障碍)→欢庆胜利(舞蹈)→郊游小结(保护环境内容)。

三、规则引导法

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有序进行,参与者在游戏进行中潜移默化地培育了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对游戏的讲解和示范是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方法。

(一)语言富有情趣化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持久与集中。基于此,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语言应简洁、形象,带有鼓动性,还可采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笔者总结出使语言富有情趣化的技巧:一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动作过程。比如在跳跃类游戏中,用“动如脱兔”形容助跑时的状态,用“身轻如燕”形容腾空时的状态,用“稳如泰山”形容落地时的状态等,教师可用这些形象的文字帮助学生进行动作练习。二是用形象的口诀突出动作要领。教师在“学熊猫向前滚翻”游戏中总结教学口诀为“一蹬、二撑、三低头,向前滚动身似球”。三是用明快的儿歌配合动作练习。如在“穿过树林”的游戏中儿歌编为:“我是通讯员,来回送信忙,依次绕障碍,跑得快又好。”学生暂时难以理解的动作经教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后,学生就容易掌握动作要领了。

(二)演示说明具体化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发现过程,学生需要经过消化吸收的过程才能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观察,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如在“炸碉堡”的游戏中,涉及如何正确投掷“手榴弹”的问题,如果教师直接对学生讲接理论要点:“手榴弹在近45度的投射角度里达到最远射程”的话,学生恐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在“手榴弹”上系上彩带,用力将“手榴弹”按不同的出手角度投3次(其中一次接近最佳投掷角度,另外两次制造过高和过低的角度),然后引导学生对三次投弹动作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推理,有利于他们学会投弹的动作。

四、主动体验法

智障学生的身高、体重、骨骼与同龄儿童存在差异,智障学生的发育速度较慢,成熟也较晚。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一)关注差异,学有所得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把学生要学习的动作进行分解,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我能行”“我胜利了”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投球入筐”的游戏中,教师将乒乓球器材和篮筐结合起来,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成近、中、远三类距离,将球分别投进大、中、小篮筐中,并开展过关挑战的活动。学生慢慢找到投篮的手感后,学习兴趣也会提升,进行自我表现的欲望更为强烈,也更乐于进行動作技能练习。

(二)创新思维,个性发展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个体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它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创造力上。为此,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创造能力和特长的平台,保护他们创造新方法的积极性。如在“我是小小建筑师”游戏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予1~2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再按教师规定的路线搬运“建材”,自行设计房子,比比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房子搭得最高,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干涉,赛后还可让学生介绍本组设计的房子,并对其他组设计的房子进行点评。

(三)合作参与,增强沟通

智障学生普遍缺少与他人合作的主动意识,因此,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体育游戏中可设置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游戏,将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做不但可增强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心。例如在游戏“蚂蚁搬家”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和身体条件进行分组,将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在排头,主要负责引导其他同学同步同行,全组成员共同努力将重物搬运至目的地。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沟通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实施体育游戏教学能有效提升智障学生上课的参与度。笔者对本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进行了前测和后测(见表1),通过对比发现,各班学生上体育课的参与度都提高了。

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挖掘智力发展潜能和发展个性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练习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创造更多参与游戏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游戏中。本校通过开发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游戏教学法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2016体育年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