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如何应用童话教学数学

2018-05-29林小虾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全面发展低年级

林小虾

【摘 要】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以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而小学生好动、好模仿、好奇性特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儿童心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为了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在童话游戏中进行,把学习过程和童话情境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低年级儿童更容易接受,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低年级;童话教学;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穿插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穿插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是屡试不爽。

一、走进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它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分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已经接触不少童话故事,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童话故事的兴趣仍有增无减。这样把一节课中的知识有机地溶解在童话故事中,小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学习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我在教学《平均分》这一课时,我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有一天,熊妈妈买回来了9个苹果,熊宝宝们看到了很高兴,吵着要吃苹果,于是熊妈妈就拿了2个苹果给大熊、拿了3个苹果给二熊、拿了4个苹果给小熊。大熊愁眉苦脸很不高兴,二熊撅起嘴巴不高兴地耷拉着脑袋,只有小熊最高兴。熊妈妈看着她的三个儿子犯起愁来……

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景,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在一种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体验。顺着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提出许多数学问题来。随着故事的展开,所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分不清楚哪里是童话,哪里是数学。小朋友很自然地可以表演、讨论、书写、交流,教师也可以很自然地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来。

二、提供素材,让学生想象

想象力拓展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考范围的空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数的局限性,比如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身只是单纯的数,如果仅仅只按照大纲的要求,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运算,未免会造成单调、枯燥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力不容易激发,如果把想象力的因素考虑进去,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老师可以把故事讲一半,留下的让学生接着往下讲;可以提供一个故事框架,让学生补充完整;可以提供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进一步诱发学生思路。

我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也就是一位数减法运算时,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就算式9-3=6,有的学生就编了一个故事:狗妈妈买回了9斤肉,狗宝宝吃了3斤,这时,狗妈妈就问:“孩子,我买了9 斤肉,你吃了3斤,还剩多少斤呢?”狗宝宝就回答:“就是9-3=6,还剩6斤肉。妈妈,你说我算的对不对?”有的学生说:河岸上原来有9棵树,有人砍掉了3棵,被人制止了,那么还剩几颗呢?

三、在童话中体验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体验者。体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和感悟数学知识内容规律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童话故事,让小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童话情境:老师和同学们组成旅游团在长颈鹿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进行参观,受到了动物们的欢迎。然后在根据教学内容依次出现蘑菇、小鸭图、小猴图、小鹿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及时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从而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学习中,也使学生乐于数学学习。

四、在童话中创造

激发兴趣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求知欲被激发以后,这时的学生,思维是跳跃的,情趣是高涨的,我们要利用数学学具进行童话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童话中牢牢记住,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师:今天我们在山羊伯伯家玩得这么高兴、开心,来帮山羊伯伯设计一幅手帕,好吗?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图案一张白纸上进行有规律的粘贴、设计图案和图形。学生的认识在操作中将不断完善,留给学生给创造、运用规律的机会。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是有规律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应该向重视培养兴趣转变,向重视思维过程转变。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愉悦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毓佩. 李毓佩數学童话总动员 猫人部落[M].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2] 闫春梅.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3] 彭钢,蔡守龙.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全面发展低年级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