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品味幸福

2018-05-29吕雪梅张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小学

吕雪梅 张鹰

【摘 要】 语言文字需要慢慢品味方能明白其中的真谛,就像一杯醇香的茶,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它不适合豪饮,不应该节奏太快,功利性太强。如果每节课能稍微慢一点,听听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开启孩子的思考,那才是语文课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如何解决阅读时间不够与慢慢品味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下面是笔者就实际教学中的课堂片段与大家进行分享,试图找到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这一冲突。

一、课前仔细玩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得对自己即将品读的语文材料怀有一份犹如初次相识时的好奇心,这会传染给孩子,让学生对文本阅读变得更有期待,从而缩短用于提醒孩子认真阅读的时间。

要上《会唱歌的木叶》,我到处找能吹响的叶子,找了好多种叶子没一片能吹响。办公室一位老师拿过一片竹叶撕下一丝居然吹响了,顿时心生崇拜。可是自己试了又试终以失败告终,叫来学生学吹,好多孩子开始学吹树叶,居然就有孩子吹响了,还试着和别人对话,这情这景,他们应该终生难忘吧!

带着录制的孩子们吹竹叶的视频,走进了课堂。和孩子们沉浸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之中,想象着文中这位木叶公主的歌声,品味着如诗般的语言,自然就明白了我们需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里的很多奥秘才能被我们所用。

《三月桃花水》在准备上课前播放了一小段小河流水声,引发了孩子的联想:

孩子A说:“我觉得这声音“稀里哗啦”的,应该是河水看到美丽的春色,在高兴地鼓掌。”

孩子B说:“好像河水有什么急事“汩汩-汩汩”,难道是哪里干旱了它赶着去浇灌。”

孩子C说:“我觉得是一群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嘻嘻哈哈-嘻嘻哈哈“,听,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孩子D说:“我好像听到妈妈炒菜时菜刚下锅的的声音“呲-呲-呲-”,还有一股香味,不信你闻闻,是西红柿炒鸡蛋的香味。”

……

课前激发起了孩子的阅读期待,时间自然就空出来了。

二、朗读时字斟句酌

语文课上首要任务是朗读过关,不管是抽学生全班读,还是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是最起码的要求,而这读音的纠正恰好是检查孩子字义甚至课文内容理解的突破口。

学习《小萝卜头》。有一个孩子老是喜欢把“伸手捉住了它”读成“伸手抓住了它”。前两次大家告诉了他正确读音,但是第三次他还是读错了。

一个小女孩举手站起来用手比划着给他纠正“抓,伸手一抓,很有可能小虫子就被抓死了,小萝卜头这么喜欢这只小虫子,怎么舍得用抓这么野蛮的动作。他肯定是伸出拇指和食指蹑手蹑脚地去捉他。”那动作认真而熟练,后来,那个孩子再也没有读错过这个字。我告诉孩子们边比划边读书是个不错的方法。

接着读到“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时,有个孩子边读边用双手做着捧的动作。一个孩子看见了举手站起来对他说:“怎么可能像你这么捧,虫子有翅膀的,这么捧着,他早就飞走了。你得捂着捧,偶尔虚个缝看看虫子。”边说也边比划着。

在陶醉地朗读《香港夜色》那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湾夜色后,一个孩子弱弱地说:“为什么他不按照顺序写这里的夜色,比如看着书上的图片他可以写:有的高楼上有两只海豚在嬉戏;有的高楼上是香港的徽标紫荆花;还有的高楼密密麻麻的灯光如同星星;还有的就是一个骨架……写了这些再用他的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岂不更好!”

一个孩子听完马上接嘴道:看了那么久如此美丽的灯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眼睛都看花了,哪里还能像我们这样仔仔细细地去看是什么,反正就是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了。

三、教学中点播启思

课堂上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更应该多听听孩子们怎么说,他们有时候的想法和我们不大一样。而这不一样就生成了我们对文本的再次解读与感悟。

教学《小儿垂钓》倾听孩子们的对话体会“蓬头”。

蓬头稚子学垂纶,什么是蓬头呀?一个孩子问。

为了逼真叫上来一个短发女孩儿,用手几下把她的头发弄得乱七八糟,告诉孩子这就是蓬头:蓬乱的头发。

孩子A见了如梦初醒:哦,我知道了,这个小孩儿一定是没有爸爸妈妈!没人给他梳头。

孩子B若有所悟:这个小孩儿应该是很不乖,妈妈打他,他都还是不听话。

孩子C總结: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儿!

我引导孩子们再读古诗再看看你对这个这个孩子有什么新的发现。

孩子B还在想刚才的蓬头:他用草遮住身体,是为了不被别人发现他在钓鱼,他怕妈妈知道了又打他。

孩子D立即纠正:不对,应该是他怕鱼看到了,不敢来吃鱼饵才用草遮住自己的。并且我好像知道了他的头发应该是钻草丛里弄乱的,不是本身就那么乱的。

接着读下去问孩子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孩子B依旧还在想刚才的蓬头:他还没有礼貌,别人问路他都不答应人家。

孩子挠挠头:他应该不是没有礼貌不答应人,应该是因为怕答应别人鱼儿被吓跑了,所以才不答应的。

孩子E附和:就是,他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在那里使劲招手了。

孩子F试图纠正:是路人在招手,又不是小孩子在招手。

孩子G:是路人在问路,小孩在招手,他使劲摆手就是怕路人再问吓跑了鱼。这个小孩儿钓鱼还真是认真。

孩子B忍不住笑了:真是太好玩了,怎么会这样钓鱼?

孩子H:人家在学垂纶,学钓鱼,好认真的!

孩子C:我知道了这个小孩儿真是既调皮又可爱,难怪诗人把它写下来流传千古!孩子们在自我解读中走进了原本很难理解的诗的意境中。

那天是周末,孩子们都会显得格外疲倦。又上《充气房子》,科普类文章更是枯燥。听着懒洋洋的读书声,我问道“你对充气房子有什么问题想问?”

一学生问:“不知道充气房子里面摆上床会不会破?”

我立马询问“哪位工程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下课堂活跃了。

随即又有孩子们问“充气房子会不会漏气?漏气了怎么办?”

“充气体育馆,里面真的可以开运动会吗?”

“充气房子有没有门窗?”

“如果是充气房子用来住家,厨房里偶尔掉点火星,会不会把充气房子给烧坏?”

每个问题一提出就会有能干的工程师予以解决,就这样,孩子们对充气房子充满了向往,今晚他们一定会做一个关于充气房子的梦。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读准确、理解到位以后能不能准确及时地运用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经常地给孩子制造运用所学语言文字的思考和作业。

在《厨师小山羊》一文中,写到了好多描写食物的词:又酸又香;微微有点苦味,又带点清香;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津津有味、胃口大开……

于是问道:昨晚你们吃的什么,能用用这些词吗?

孩子A说:昨晚妈妈做了豆腐汤,微微有点苦味,又带点清香,我最喜欢吃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碗。

孩子B说:昨晚妈妈红烧牛肉,又辣又香,我吃得津津有味、胃口大开。爸爸可就不是这样了,一直在那里说“好吃好吃”,狼吞虎咽的,被妈妈打了筷子都不改,真是好吃!

孩子C说:昨晚爸爸有个客户请我吃牛排。那牛排又辣又香,我饿坏了,一端上来我就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就一扫而光。

在快上完《让猫头鹰好好睡觉》一文时,外边可能是上体育课的孩子在大声喧闹。于是以此为题材问:“外边的孩子会让猫头鹰好好睡觉吗?”

孩子们一愣。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起来说道:“不会。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感受,大声喧闹,让我们没法上课。”

“如果有老黄莺的提醒呢?”我顺势问道。

“不知道。”孩子们一脸茫然。

“谁去当老黄莺试试?”孩子们都不敢举手。

“那要怎么劝说他们才会听呢?像书中的老黄莺一样谁来试试。”

一个孩子起来说:“不要闹。人家还在上语文课呢!你们这么大声我们根本听不到老师讲的什么。”

另一个孩子说:“你们这么闹,还让不让我们上课了。”

“还加上一句,你们连小黄莺都不如吗?人家小黄莺还知道飞远点唱歌,让猫头鹰好好睡觉呢!”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补充,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好,就由你去当老黄莺。”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孩子心怀忐忑地走出了教室,不一会功夫教室外面安静了——

在教学完《9耳朵上的绿星星》以后,我让孩子们补充:这是一只( )的小松鼠

孩子们七嘴八舌说着:这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这是一只喜欢打扮的小松鼠,这是一只心地善良的小松鼠……

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这是一只爱护花草树木的小松鼠

另一个孩子立刻反驳说:她不是爱护花草树木,她也想摘草编草帽,摘玫瑰花做胸花打扮自己的,只是草和玫瑰花们求饶说会疼才不摘的,我认为它只是一只普通的小松鼠。

这才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他们认为小松鼠的这个举动就是一个孩子很普通的举动,人家喊疼就别摘它。这是一种心地善良的表现,一种天真可爱的表现。

四、习题中童真童趣

当然对于语言文字在孩子们学着运用以后,在批阅时我们还要善于走进孩子的语文世界,用他们的眼光看生活。

口语交际《夸夸我家里的人》我们在夸家里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想我为什么要夸他,说清楚才行,如果你还不会听听别人怎么夸的,然后照着夸。

一学生:每天晚上家里都会煮新鲜饭,炒好吃的菜。每次爸爸都吃剩饭,让我和妈妈吃新煮的饭菜。

一学生:前几天妈妈的脚扭伤了,可是她一瘸一拐的还在扫地、做饭菜。

一学生:去年我过生日爸爸忘记了,我提醒了爸爸。爸爸就出去了,没搭理我。后来我作业做完了,爸爸叫我到酒楼吃饭,还给我订了一桌,叫上了叔叔阿姨,他们送给了我漂亮的衣服。可是爸爸却忘记了买礼物,后来有一天爸爸送了我一双鞋说补起。原来大大咧咧的爸爸真的很爱我的。

一学生:暑假的时候,爸爸怕我在家里闷,一放假就会带着我去吃肯德基,或者带我去游乐园玩,我最爱爸爸了。

听了以后我叫孩子们今晚回家当面夸夸自己的家里人,把课堂上学到的及时运用到生活中,不知道听到夸奖的家长们会不会开心。

《三袋麦子》最后一处批注的是: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是我的话,我会……

孩子们在靜静地写。

一孩子说:“我会拿出半袋磨成面粉做成好吃的,请土地爷爷和大家一起来吃大餐。剩下半袋种在地里,明年收更多的麦子。”点评:你的安排比较合理。

一孩子说:“这是土地爷爷辛苦劳动得来的,无功不受禄,我不会收这份礼物。”点评:你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孩子。

一个孩子说:“我会拿去捐给灾区的孩子们。”点评:真有爱心!

一个孩子说:“我请婆婆爷爷帮我把麦子种起来。”点评:你种不来需要帮助对吧!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把麦子卖了变成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袋麦子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显得没有童话里那么重要,但是这里需要交给他们的是:学着如何处理自己收到的礼物。

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每天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有了这些积累,我们会发现孩子们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了。语文教学不但没有因为慢慢品味语言文字而变得简单而疲惫,反倒变得更加丰满而充盈,轻松而高效。

【参考文献】

[1] 韩海涛.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2017(31).

[2] 叶海涛. 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J]. 教育(周刊),2017(22).

[3] 陶士余.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浅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7).

[4] 张之伟. 语文教学新理念[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 张得祖,李春宽. 中小学教学与研究[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教学小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