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 让思维荡起双桨

2018-05-29柳勤生曾岸云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柳勤生 曾岸云

[摘 要]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将这种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使之让学生形成某种数学思维习惯。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探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知识在几年后也许就忘了,余下的是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一种数学素养。数形结合就是将实物、直观图形与代数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方法思考、解决数学问题,高效、快乐地学好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概念形成中应用“数形结合”——兴趣盎然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概念知识语言抽象,学生很难从本质上完成概念的构建与理解,概念知识枯燥无味,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的“形”,能更好帮助学生感知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这些抽象的概念语言无法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9份、10份(图1),教师引导学生分一分、涂一涂、找一找,帮助学生理解0.1的含义;再结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帮助学生理解0.01的含义。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比较熟悉,运用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直观图将小数意义表现出来,有效帮助学生感知小数概念形成过程,理解小数意义。

在上面的概念教学中,将图形渗进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因为从“数”到“形”,再由“形”理解含义,学生对小数“0.1、0.01”的概念表征理解更為具体,既培养了学生应用几何图形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数感,从而也提升了数学思维。

二、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形结合”——画龙点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恰当地使用几何直观,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将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来,则能直观地显示实际问题所表达的含义,有效地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拓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笔者曾设计一道数学题目:“我市东方红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宽增加3米,花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由于刚开始教师没有画示意图,部分学生容易理解成增加的面积是一个正方形:3×3=9平方米。此时,教师就不妨鼓励学生尝试画示意图,并适机点拨,于是部分学生展示直观示意图(图2),其他学生对增加部分面积形状一目了然,不再是原先理解的正方形,而是L形。几何直观作用显而易见,学生清楚看出长方形变化过程,看出变与不变的量,知道增加部分面积形状,难点知识攻破,思维活跃,快速理清数量关系,通过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来求增加部分的面积,顺利地解决问题。问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不容易直接观察,让学生有意识地借助几何直观去思考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解决问题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又如,一道计算题:[1012-992],解决这道计算题,大部分学生采用直接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再相减。若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画图,将数转化成图形(图3)。学生发现边长为101的正方形减去边长为99的正方形,余下就是101+100+100+99=400。这是一道平方差知识计算题,即求一个数的平方,教师结合正方形引导学生找到很好的“数形”连结点,自然将数转化成形,“以形助数”画龙点睛。巧妙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可见,教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时需要注意到问题的具体情形,即注意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会让那些复杂实际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三、在探究规律时应用“数形结合”——水到渠成

新课程的三大特点: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小学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探究规律的知识,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探究新事物。中小学数学学习中,关于计算教学、计算技巧等属于数学算理知识内容。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很多小学生不明白其中的算理又怎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数学算理学习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应用数形结合,使学生在探究规律时多了“一把开渠铲子”,水到渠成,也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其乘法分配律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再相加,即用字母符号表示为:[a×(b+c)=a×b+a×c]”,这个乘法分配规律对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挑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直观图形帮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先提供不同颜色的方砖图(图4-1)让学生计算方砖块数,结合学生不同列式方法,学生很快明白先求一行方砖数共有三行“[3×(4+6)]”,与先求两种方砖数再相加“[3×4+3×6]”,结果是相等的;或者借助长方形(图4-2)让学生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很快知道两块不同长方形面积等于大长方形面积,学生借助图形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形象化理解,从而更准确把握规律本质。这里,教师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给乘法分配律提供了丰富的图形补充,通过图形把规律形象化,乘法分配律[a×(b+c)=a×b+a×c]很自然地从学生口中说出,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数学思维不断完善,实现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四、在融化错误时应用“数形结合”——柳暗花明

教育家布鲁纳说“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当学生学习出现错误时,教师若能应用有效手段及时地化错,巧妙地融错,那将会是一次次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碰撞,不断激活思维、智慧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连乘解决问题”教学中,笔者提出一道生活实际题目:“学校运动会上,王老师买2箱矿泉水,每箱12瓶,每瓶3元,问王老师买这么多水花了多少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学生列出多种算式:12×2×3,12×3×2,3×2×12,……一位学生写:12×(2+3),另一位学生写:12×2=24,12×3=36,他表情显然能看出还在犹豫。这些“错误”不正是暴露学生思维疑惑点吗?于是,出示方格图(如图5)。教师在引导孩子寻找“12个3元”,通过观察方格图,“噢!”地一声,孩子会心地笑了,很快从中正确地找到“12个3元”,而且明白“12个3元”有2份,将12×(2+3)纠正为12×3+12×3就是12×3×2。另一位学生也明白自己想的是两种方法,只不过没有将最终问题解决,12×3=36只是一箱矿泉水的钱,还要乘2份,12×2=24是一共多少瓶矿泉水,还要乘每瓶3元。可见“数形结合”搭桥铺路,让出错孩子思维锋回路转、柳暗花明,理清数量关系,解决了问题,享受学习过程,思维再一次飞跃。

五、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渗透着许多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通过“数”“形”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养成“眼中见数、脑中思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荡起双桨,推开波浪,开启智慧旅程。

[参 考 文 献]

[1]乐美霞.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2).

[2]汪渭芳.“数形结合”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0(6).

[3]刘伟.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