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PES模式”教学思考

2018-05-29姜丽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姜丽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构建从引导学生感知到探求、再到实践创造的探究型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多维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PES模式”;教学思考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实现,课堂上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会使语文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情境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倡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与氛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阅读中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给予学生充满乐趣的审美享受。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使整个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语文学习动机。可见,情境教学是教师有意而为之的“予情之境”。

一、“PES模式”的提出

情境教学理念下的“PES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Perceive)到探究(Explore)、再到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教学情境结构框架。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心胸宽广(Open-minded)、善于反思(Reflective)、具有探究精神(Inquirers)、积极交流(Communicators)、知识广博(Knowledgeable)的“奥里克”(ORICK)学生,如图1所示。

该模式的创建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训练小学生在多维情境下,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通过有效情境,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进而达到实践再创造的过程。

二、“PES模式”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PES模式”从引导学生感知到探求、再到实践创造的探究型情境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蕴于内而发乎外”,满足学生“想创造”“受尊重”“被信任”“有成就感”等方面学习心理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理解升华,始于感知

“PES模式”的起点是感知(Perceive)。语文的学习过程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过程,而并不具有答案导向的机械化特征,它不局限于教师对材料的理解与感受,往往超越既有的答案生发出意想不到的观点。因此,要让小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能够以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蕴涵着深刻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感情,需要在逐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感知,过程中通过多样化阅读、问答、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过程从局部(句子)到整体(篇章),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关联,使感知过程深入、具体且全面。

(二)创设情境,实现自我

在“PES模式”下,教师要以感知为基础,创设多维活动情境,通过对情境的演绎探究(Explore)文章内涵、激活学生思维。

1. 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转移到课文当中,把这两种共同的情感熔于一炉,生活中发现并提炼与课文相关内容,构建出生活情境,通过移情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作家产生共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确切而深刻。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惟有情感,而且惟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精神获得巨大的造诣。”例如,在教学《争吵》这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文中人物争吵前后的表现,品味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教学难点。因此,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加以领会,摘选重点词语并将其填充到预先准备好的表格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解的要领,特别是品读人物争吵后的反应,在分析对比后能够较为直接获取并深入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忐忑与懊恼,为“我”的不好意思去认错感到焦急,为朋友间的和好如初感到欣慰。学生们一定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过同样的感受,如此体会情感就更加直接了。可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会作品表达的内在情感,能够使学生们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理解文章内涵,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及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情境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参观各地名胜古迹的照片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展示并介绍。这种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既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产生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又对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此类生活情境的创设,即使没有到桂林游览过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他学生的汇报讲解中产生新的感受,同时调动起自己游览他处的相似体验。

2.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根据篇目的内容和已有情境,巧妙地创设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受形式的限制,大胆猜想。因此,根据课文中的形象、具体的情景连同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的问题为背景提出疑问,创设出问题情境,使认知情感与要达成的阅读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提灯女神》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南丁格尔的伟大品质,教师启发学生结合文本想象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忘我工作的画面。通过此类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想到了病房的破旧简陋、药品的短缺不足以及受伤的战士痛苦呻吟,更想到了南丁格尔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废寝忘食地工作的样子,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这位“提灯女神”的伟大。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提出的疑问,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心理需求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也可以运用教师“提问转疑问”的方法,变提问为疑问,请求学生帮助解答并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学生觉得自己解答老师心中的疑问是非常光荣的,那么,学生就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内心的全部潜能帮助老师实现愿望;教师还可以设计两难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矛盾,在最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促其积极思考并尝试把不同的意见提出来辩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争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并提供给学生表达感受的机会。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会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3. 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是学生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動情境的创设,要以语文学习的内容为根本点,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新学习的知识,思考问题也会更主动、更全面。因此,教师需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料,创设话题多样、形式新颖的活动情境。小学语文的活动情境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语言调查报告、修改语病小卫士、读书笔记展、课本剧表演会、社会实践录、信息擂台赛、新书介绍会、趣味语文闯关、十分钟演讲、语文联谊会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亲自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期待并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从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需要。具体实施途径如图2所示。

三、结论

“PES模式”下的语文情境教学基于文本感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进行探究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活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等,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PES模式”情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予情活动,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活动趣味化、教学效果长效化,并最终将学生塑造成充满理想、信念、情感、思维活跃、具有人格魅力的“奥里克”学生,这也正是“PES模式”情境教学的价值所在。

[参 考 文 献]

[1]梁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5(1).

[2]吴永梅.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7).

[3]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4]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2).

[5]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12).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