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要“煮”
2018-05-26林青益
林青益
一、用工具书“煮”出诗中字词的意思
由于汉字的不断演化,古诗中许多字词的音义都发生了变迁,如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中字词的含义,就无法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更不用谈领略其艺术境界了。因而学习古诗必须要从字词的解读入手,了解古诗中部分字的意义变迁,“煮”出古今字的音、义的异同。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许多学生一看诗的题目,就想当然地把“值”字理解为“值得”。这个字义的正确理解对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非常关键,在教学中可进行如下的尝试:
师:这是一首七言诗,有些字乍一看好像都明白,但细细一想,可能你会有不同的发现。请同学们用字典查查“值”这个字,看看它有几个义项,题目中的“值”字是什么意思。
生:字典中对“值”字的解释有四个义项:1.价格,价钱;2.物和价相当,值得;3.用数字表示的量,数学演算所得的结果;4遇到。这里“值”字的意思是“遇到”。题目意思可能就是诗人去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师:你真会读工具书。
教育学生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理解字词的意思是让学生走进古诗的基础,字词理解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把握。所以,古诗字义的理解要慢慢“煮”,细细推敲品味。
二、品味语言,“煮”出诗人的点睛之笔
古人作诗注重“锤词炼字”,而今我们读其诗,也应对字词进行推敲品味,只有“语语悟其神”了,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古诗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品味语言,在感悟的过程中内化,习得表达技巧。《游园不值》一诗中也有一些字词很值得推敲品赏。如一位老师在品读“怜”字时这样教学:
师:你们知道吗?叶绍翁最初写诗时用的是“应嫌屐齿印苍苔”,你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感觉?
生:由这个“嫌”字,让我想到了嫌弃。感觉像是在说园主人不喜欢诗人来游园,把园主人说得很小气了,表现出叶绍翁对园主人有责怪之意;用“怜”字则写出了园主人对苍苔的喜爱之情,让诗人不忍责怪园主人。
师:“应”字在古诗文里是应该的意思,如用“嫌”字,就变成诗人对园主人的一种猜度,也就疏远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用“怜”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和园主对苍苔的喜爱,还透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对“怜”字的推敲咀嚼,细读品赏,一个温文尔雅、心态平和的诗人形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他穿着木屐,风尘仆仆远道而来,就为欣赏小园的春色,“小扣柴扉”久久无人应门也不急不恼,还以一种风雅和宽容的态度推想主人是为了保护园里的春色,怕人踩踏苍苔而闭门谢客。
三、广搜博览,“煮”出诗词意境之深远
《游园不值》中后两句意境深远,含义深刻。如何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教师可映示相似或相近的诗句,让学生比较。
师:(引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映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叶绍翁写得更好。“出墙来”表示伸出墙外来了,想往外跑。“出墙头”可能让人觉得只是比墙高些。
生:他俩都用了一个字来形容红杏的“出”。而与“出”字相对的,陆游用了“遮”字,叶绍翁用的是“关”字。“遮”字就是简单地盖着,想出来很容易就能出来。“关”字表现关得很紧,要出来不容易。叶绍翁诗中的红杏关都关不住,说明有生命力、有活力,不屈服、不认命。你越是要关我,我就越要往外跑。这样,显示出了红杏的不凡。
师:你们的见解很好。叶绍翁的诗句是从陆游的诗中点化而来,但却写出了新意。一枝红杏不知引出了多少诗人的名篇佳句。(生吟诵诗句)叶绍翁用“一枝红杏”对“满园春色”,你是不是感觉春意太少了点,红杏越多不更能说明春色满园吗?
生:一枝好,既能写出杏花的活力,让人感觉特别,使人印象深刻,又能让人想到春色满园。
意象的不断丰盈,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也让学生能走入诗的情境,更能贴近诗人的内心。
四、还原生活,“煮”出情感的跌宕起伏
《游园不值》中诗人专程来观赏花园,可当作者赶来却吃了闭门羹,这本该是很郁闷和沮丧的,可他不急不恼。当看到一枝出墻的红杏时,他却感到欣喜,获得了一种慰藉。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的是诗人审美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
师:诗人满怀期望而来,当他久扣柴扉而不开,却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他心中会怎样想呢?
生:园主人啊,我走了那么远的路而来,可你却怜爱苍苔紧闭着柴门。我敲了好久,你都不给我开门。但你可知道,你那满园的春色哪里能关得住呢!那枝红杏不是跑出墙外了吗?
生:园主人啊,我来游园赏春的,虽然没能进入园子里,但看到那伸出来的一枝红杏,已然是看到了春天,我也心满意足了。
师:此时还有必要进花园见园主人吗?
“游园不值”本是令人扫兴的事,而在诗人叶绍翁的笔下却转变成为一种提供特别表现方式的雅事和美事。
五、朗诵吟哦,“煮”出诗词的音韵之美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入耳。朱光潜认为:“读一首诗,如果不能把它的声音节奏的微妙起伏抓住,那根本就是没有领略到它的味道。”所以,读诗歌就应当遵循格律、韵律的规范。《游园不值》这首诗的节律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样的读法更能读出诗的节奏,诵出诗的味道,吟哦出诗的韵味。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这一个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习得学习的方法。教师给学生一个“煮”诗的示范,是为了学生也能学会“煮”诗的方法,自己多实践练习,才能掌握“煮”诗的本领。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松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