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原课堂,让学生智慧灵动
2018-05-26王秀秀
王秀秀
求原教育,是回归儿童本原的教育,是回归知识本原的教育,是回归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我校在打造求原教育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的办学理念。
一、求原课堂的模式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校提出了求原课堂,即以“溯源、自能、质疑、共生、高远”五大元素为一级目标的课堂,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至清、至能、至远”的学生。当然,我校求原课堂的这五大元素也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互相融合的,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二、基于前置性学习的交流与分享
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知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是基于预习又高于预习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这与我校求原课堂五大要素之“溯源、自能、质疑”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溯源”,即溯学生学习起点之源、教材知识之源、课程文化之源,让学生有兴趣、有基础、乐发问;“自能”即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升其学习力,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能创新;“质疑”是课堂上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发展求异思维,让学生敢表达、会提问、爱探究。
在新学期开始前,我校各年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制定了语文前置性学习单,包含了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有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文章脉络的梳理,拓展性知识的查找,以及学生的疑惑等。上课伊始即是师生对前置性学习的交流与分享:交流方式可以是教师提前了解学生问题的聚焦呈现;可以是小组合作讨论分享之后的呈现;也可以是师生、生生间点对点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巧妙帮助,让学生愿意分享与提问,敢于分享与提问,学会分享与提问。所谓让学习真实发生,就是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把学到的知识经验跟大家分享。
三、聚焦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立足文本学语言、会表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一切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探究,但也离不开表达方式的学习。而后者,往往是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课堂中,我们会关注写了什么?但很少关注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崔峦教授指出:“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课时,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小羊竭力辩解据理力争。老师往往都会关注他们对话说了什么,而且会让学生自读、互读、表演读。虽然朗读的形式多样,但朗读的水平最多是从读正确到读出人物语气感情,但这并不能体现思维的提升。思维的提升要读懂语言文字中的密码,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更要关注是怎么说的。我们要关注狼的两次找碴儿是怎么进行的?第一次对话,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先找个借口,再吓唬小羊。小羊的回答是先反驳再辩解。狼第二次找碴儿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上一个借口未得逞,这次开始无中生有。小羊再次辩解:“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这就是“争辩”。必须先听清楚对方说的话,再有针对性地来回答,这就是语言当中的密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要把这种有思维含量的核心问题向学生提出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体现了我校求原课堂中的“共生”元素,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分享意识,让学生会合作、善交往、乐分享。这样充满思维挑战的学习需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让思维在碰撞中更有深度,让智慧在分享中越发灵动。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学习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在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校求原课堂中的“高远”元素,即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志向、敢担当的品质,让学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个性、有作为的人。课堂中具体操作表现为拓展作业——每节课的结束,应该让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在阅读、写作方面都能得到实践提升。所以,每一篇课文都要有拓展训练点,可以是补充介绍相关的作家、作品,也可以是仿写片段,还可以是口语交际,或是实地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的思维激发,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在学习了名家名篇后,进行相关名篇的推荐阅读;再如学习了一系列写人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后的仿写和创寫。当然,我校求原课堂应用在学科综合性的作业同样让学生兴趣盎然,比如学习了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后,开展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游学实践活动,擅长绘画的同学用画笔画一画,写作较好的同学写一写,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当小导游说一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一做。我校阅读与版画的结合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总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真正爱上母语,用好母语,为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到骄傲!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