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说理文教学的密码
2018-05-26陆琴艳
陆琴艳
说理文结构清晰,说理透彻,显示了这一体裁的特点。在教学时如何立足文体,破解说理文教学的密码,彰显说理文的语用价值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读懂说理文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三要素”;二是,在阅读中发现作者是如何构思,如何选择事例,如何提炼观点,如何层层阐述的;三是,教会学生如何说服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如苏教版六下《学会合作》是篇说理文,也是演讲稿。作者的观点鲜明:“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紧扣这一观点,就内容展开叙述或进行烦琐的说教,忽视“演讲”的语言文字训练;二是,训练内容偏离文体。针对说理文,有些教师认为课文简单易懂,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讲解,只要让学生读读、说说即可。三是,课堂过分强调人文。对于说理文,有人认为重点不在文本,而在文本之外。课文半节课就结束了,多余的时间用于课外拓展、创新,比如教学中安排进行辩论,过分注重人文性和创新性,根本没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最多只是口语的练说。针对以上不足,浅谈自己的思考:
一、把握文体的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说明性文章提出了具体目标,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说理文教学,应定位在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说理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四年级来说,目标大体可定位在知道说理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观点和作者为了证明观点所举的事例。以四上《说勤奋》一课为例,其中一条教学目标可定为:初步了解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学习“以事说理”的方法。
作为第三学段目标来说,要求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了解说理文引用、举例的方法。其核心价值是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说理”“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以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为例,其中一条教学目标可定为:学习说理文正反事例论证,领会“事理一致”的论述方法。
二、把握文体的语言表达
说理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显而易见,有些甚至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与其纠缠在道理的辨析上,不如从语言上去开掘新的教学价值,因为语言更有味。以《说勤奋》一文为例,教学中理应指向语言表达。
1. 指向材料的选择。有了具体的事例,说理才会饱满、有力量。《说勤奋》一文,选取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司马光勤奋学习努力写作的故事,另一个是童第周刻苦学习,最后成才的故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 为什么举这两个人的事例?(2) 为什么司马光的事例放在前面说,童第周的事例放在后面说?从而明确:要根据阅读的对象选择事例。这两个人一生勤奋学习的事例很多,但这篇文章是给小学生看的,选择读书时的事例,更贴近学生。同时,这两个事例具有代表性:一个天资聪颖,从小勤奋,长大成才;一个天资愚钝,但从小努力勤奋,最后获得成功。从时间上看,先说古代,再说现代;先讲熟悉的司马光,再讲相对陌生的童第周,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再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选择了两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事例来论证观点,所举事例都是为了说明目标专一,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2. 指向语言的表达。说理文常通过关联词把多个意思关联起来,并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说勤奋》一文中有许多关联词,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阅读比较文中两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后发现,第二个事例后用了“由此可见”,然后是作者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同样也有“你看……”然后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
说理文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悟语言的理性价值,最终指向“生活能力”——学会说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作者选择了三个名人的事例,在这之前学过的课文中事例也有和本文的观点一致吗?学生马上回答:谈迁和诺贝尔也都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实现理想的。所以,事例其实是可以替换的,因此,可以让学生试着改写事例进行说理。但在改写之前,教师要有指导,结合文本让他们发现说理文叙事的特点,逐步找到并概括出:写事例的时候是先写目标,再写过程,最后写结果,事例的过程要高度概括、简洁、完整。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概括事例。如談迁的事例,学生概括道:“谈迁从小就立志编写一本翔实可信的明史,他四处寻访,借书摘抄史书,广泛搜集史料、考察遗迹,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6次修改,两次撰写,终于写成了共104卷,428万4千字的明史巨著——《国榷》。”这篇文本的教学就是指向语言实践中由说到写的能力训练。
再譬如,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篇说理文的《学会合作》,除了论证举出的事例具有典型性之外,两个事例之间还有递进性,第一个事例强调合作,第二个事例强调合作中需要有牺牲精神。在事例论证的同时,这篇说理文语用的更大价值在于还是一篇演讲稿。所以,在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读懂说理文是如何说理的能力后,这篇文本的教学重点,不妨放在指导学生的演讲上。比如:(1) 演讲要有对象感。讲给谁听?学生很快发现文中出现了“同学们”。(2) 演讲要有互动感。比如文中“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句中的“你瞧”一词,就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他积极地与听众互动。(3) 演讲要有鼓动性。比如文中“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评论性的观点。这篇说理文是以演讲稿的方式呈现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指向语言实践中学生“说”的能力训练。
说理文的阅读可以提升个人对事理的认识,能更好地使学生体会说理文中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语言的准确性。要让说理文上出语文味,就要用语文的视角深入地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基于文体、基于文本,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