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微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2018-05-26张磊冯喆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角肌肩周炎肩关节

张磊,冯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凝肩、冻结肩,是肩关节囊以及周围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发生病变而产生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年龄为40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肩部进行性疼痛,夜间疼痛更加明显,晚期则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逐渐加重,可伴有肩关节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和肘部放射[1]。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达到某种程度后症状逐渐缓解,甚至可以完全恢复,但周期较长,可达 1年以上,病情迁延过久会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目前临床上针对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药物疗法只能暂时起到止痛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症状。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效果,治疗肩周炎有显著疗效[3]。微波治疗也是中医学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其通过低功率微波辐射,抑制病灶中致炎介质的合成以及促进其分解,降低病灶中的炎性反应,同时还可以降低病灶中微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的扩展。这两种方法目前均广泛应用于临床,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疗效远远高于其中一种单独使用,并藉此希望可产生“1+1>2”的效果,但临床上的疗效观察指标多为主观症状,缺乏客观的评定标准[4]。肌肉活动与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来记录神经肌肉系统活动的生物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神经肌肉的活动,是一种安全、无创、简单的检测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学、生物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可作为检测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非常合适的手段[5]。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微波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60例相比较,观察这两种治疗方法对三角肌sEMG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肩周炎患者均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0岁,平均(52±2)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5年,平均(1.9±0.3)年;左肩23例,右肩3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52±3)岁;病程最短5周,最长6年,平均(2.1±0.4)年;左肩25例,右肩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6]

①有风寒湿邪侵袭或外伤史;②疾病发病年龄大多位于45岁左右,且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关节疼痛,以夜间更为明显,可由天气变化或过度体力活动后引发,同时肩关节周围可有大面积压痛;④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尤以上举、内外旋、外展为甚;⑤若疾病迁延不愈,可伴有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⑥X线和生化检查一般无异常,疾病后期可见骨质疏松。

1.2.2 中医诊断标准[7]

①风寒湿阻表现为肩关节冷痛、患处沉重,活动受限,遇寒加重,遇温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②血虚寒凝表现为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遇寒加重,遇温减轻,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③瘀血阻络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拒按,入夜尤甚,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涩。

1.3 纳入标准[8]

①经临床确诊为肩周炎;②年龄为 40~75岁;③研究前 1周内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④临床分期为粘连期;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②既往有颈部骨折或颈椎病以及韧带断裂史;③患有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或其他内科疾病所引起的肩部疼痛;④不能有效配合该项研究。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9]

取肩髃、肩前、肩髎、臂臑穴。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50 mm毫针直刺20~35 mm,得气后行提、插、捻等手法,要求动作幅度稍大,留针 30 min。每日 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微波治疗

采用上海维世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波治疗仪(MTC-3B型),输出功率为 30~40 W,照射距离为5 cm,垂直照射肩关节疼痛部位,一般升温 2~3℃,每次照射15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针刺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10]

两组患者每个疗程最后一次治疗分别采用肌电仪记录各穴针刺前后及行针5 s时三角肌的sEMG。

3.2 疗效标准

治愈:无任何关节不适,肩关节活动已恢复正常水平。

显效:关节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有效:关节症状以及体征部分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各时间点三角肌的sEMG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各疗程针刺前三角肌s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疗程肩髃穴行针时及出针后三角肌sEMG与同组针刺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疗程出针后及各穴行针时三角肌sE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针刺前后及行针时三角肌表面肌电情况比较 (x±s)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5.0%和 23.3%,对照组分别为 85.0%和 1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中医学称肩周炎为“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等,认为是由风寒湿邪侵袭、体虚、劳损所致,从而使肩部气机不畅、气血瘀滞,进而导致患处轻度肿胀、疼痛,肩关节不能抬举,活动受限,是中老年常见的多发病。本病患处位于肩部,与手三阳经密切相关,气血瘀滞不畅,经络阻滞不通,肌肉失去气血温煦和濡养是肩周炎的基本病机,存在虚证和实证相夹杂的现象,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舒筋活络、恢复气血及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11]。中医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较多,如中药内服外敷、针灸、微波、针刀、艾灸等,其中以针刺治疗居多[12-15]。针刺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可促进关节的气血恢复,疏通经络,改善关节的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刺处方中缺乏对针刺穴位有效性的实验验证。黄素贞[16]认为针灸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的功能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微波疗法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学者发现,微波将低功率微波辐射集中于患处,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组织修复再生能力[17]。为了提高疗效,临床中往往是将两种或 3种治疗方法同时使用,故本研究通过探究针刺配合微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三角肌sEMG的影响,来评价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对针刺进行现代科学的试验验证,促进针刺在临床及疾病中普及推广,而且能更合理安排针刺配穴的治疗方案。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软组织粘连、僵硬,尤其是三角肌的萎缩,故选取位于三角肌上的肩前、肩髃、肩髎、臂臑4个特定穴位,并且均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常用穴位[1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个疗程结束时针刺前和出针后三角肌sEMG差异性显著,并且随着治疗的深入,效果越来越好,且治疗组各穴行针时三角肌sE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治疗可解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粘连,显著改善肩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并且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相较于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针刺治疗本身就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加上微波的局部温热,加强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因子的代谢,从而增强了疗效。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各疗程肩髃穴行针时三角肌sEMG与同组针刺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肩髃穴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肩髃穴位于三角肌上端的中部,穿行有头静脉及前回旋肱动脉,并分布有肩胛神经、腋神经与锁骨上神经,针刺此穴通过高位中枢传入途径,刺激脑垂体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介质。肩髃穴在中医学中常用于治疗上肢或肩部疾患,有调节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19],本研究更是证明了肩髃穴可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主要穴位。另外,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配合微波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适合在临床应用。

[1] 池红井,司玉广,杨静茹,等.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对肩周炎患者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174-176.

[2] 郄淑燕,王丛笑,孙晓静,等.局部振动治疗对颈肩痛患者肌肉物理特性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30-33.

[3] Cho CH, Kim du H, Bae KC,et al. Proper site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frozen should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trial[J].Joint Bone Spine, 2016,83(3):324-329.

[4] 刘川,赵钧,丁其川,等.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分析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466-469.

[5] 张彦丽,程甘露,张卫平.被动运动关节类手法联合温针灸、微波治疗肩周炎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18-720.

[6] 王品,冯文杰,杨环玮.电针灸疗法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2020-2022.

[7] 杨松堤,于学平,胡妮娜,等.数据分析针灸治疗肩周炎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7-10.

[8] Sasanuma H, Sugimoto H, Kanaya Y,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hort-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severe frozen shoulder treated with manipulation under ultrasound-guided cervical nerve root block[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6,25(1):e13-e20.

[9] 全昕.温针灸配合理疗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价[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700-701.

[10] 邱曼丽,李璟.肩关节周围炎针灸选穴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5):87-89.

[11] 胡边,周密思.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90-91.

[12] 史海峰.钝化针尖圆利针聚刺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92-95.[13] 由茂峰.足三里与阳陵泉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8):898.

[14] 李锋华.平衡针结合点压松肩穴治疗肩周炎关节粘连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7,32(4):316-318.

[15] 宁晓军,洪潇挺,林佳.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04-105.

[16] 黄素贞.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对肩周炎疼痛症状影响分析[J].四川中医,2015,33(9):168-170.

[17] Çelik D, Kaya Mutlu E. Does adding mobilization to stretching improve outcomes for people with frozen shoul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lin Rehabil, 2015,30(8):786-794.

[18] 王荷琴.松解理筋手法联合微波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6):1114-1117.

[19] 唐宏亮,卢栋明,黎丽群,等.“肩三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933-936.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周炎肩关节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
肩关节生物力学
不同位置皮下给予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