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2018-05-25谢小群杨普香江新凤王新民
谢小群 杨普香 江新凤 王新民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3)
近六十年来,茶园害虫逐渐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发生代数少向发生代数多、 栖息部位由暴露型向隐蔽型方向演替,小绿叶蝉非常符合害虫演变的规律。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别名浮尘子、叶跳虫,在中国各茶区发生普遍,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茎、嫩叶的汁液危害。受害茶树轻者,芽叶失绿、老化,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受害重者,顶部芽叶呈枯焦状,茶芽不发,无茶可采。
前期调查发现小绿叶蝉发生在金观音、茗山白毫131、鄂茶1号、浙农113等四个品种上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异[1]。 2015年6月起,依次运用黄板和白僵菌对四个茶树品种茶园开展防治小绿叶蝉工作; 2014年6月比较了30%唑虫酰胺SC、茶蝉净2号和吡虫啉三种农药防治福鼎大白茶园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比较实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茶园概况
黄板和白僵菌防治实验地为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母本茶园,茶树品种为金观音、茗山白毫131、鄂茶1号、浙农113,树龄均为4年。农药田间防效比较试验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建场生产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树龄50年以上。
茶园地处低丘陵地,红壤,肥力中等,pH值为4.0~5.5,茶树长势良好,树高0.9~1.3m,茶行距为1.5m。实验茶园每年采取各类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防治茶树虫害2~3次。所有实验茶园的栽培条件包括土地类型、 耕作管理、生长状况等均一致。试验前1个月内均未用药。
1.2 供试药剂
数字化离胶型黄板(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白僵菌(盐城市神微微生物菌种科技有限公司),30%唑虫酰胺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茶蝉净2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制),吡虫啉(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处理
1.3.1 黄板防治法
插置方法:当四个茶树品种有两个品种达到防治指标时,在茶园中插置黄板,黄板底端离茶树蓬面20cm 左右,朝向为东西方向,密度为25块/667m2。
虫口调查:用5点取样法,每个品种随机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5m,调查每个样点上的50片叶片(一般查芽下第2叶或对夹第2叶)上的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数量。
1.3.2 白僵菌防治法
具体做法:将菌粉、洗衣粉加水按1 : 0.2 : 100配成每mL菌液含孢子1亿以上,每667m2配制500g菌粉,待浸足水分后,用手把菌粒捏碎,然后用尼龙蚊帐布过滤,将滤出液加入少量洗衣粉搅拌后,用机动喷雾器喷透茶蓬、侧面至叶片始有滴水为度。药后3天、7天、24天各进行一次虫口调查,调查方法同1.3.1。施药当天降雨4.2mm,茶蓬平均温度27.5℃。调查期间平均温度为25℃,平均相对湿度为91%。
1.3.3 农药田间防效比较
实验设置4个处理:①30%唑虫酰胺22mL/667m2;②茶蝉净2号90mL/667m2;③对照农药:吡虫啉10g/667m2;④空白对照(CK,喷洒清水)。每个处理4个重复, 其中清水对照每个重复面积为667m2, 药剂处理每个重复面积为6×667m2。用容量为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常规喷雾,均匀喷湿茶丛至叶片始有滴水为度,用水量为45L/667m2。喷药当天晴天,平均气温28℃,微风,相对湿度58%。药后一天降雨量38mm。
虫口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晨露未干时,每重复小区随机调查100片嫩叶(一般查芽下第2叶或对夹第2叶)上的若虫数;药效计算方法[2]具体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虫口数量)/处理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白僵菌防治
结果如表1、表2:黄板挂出15天后(即药前)调查发现黄板对四个茶树品种上小绿叶蝉数量种群数量的控制效果存在差异性,除茗山白毫131外,其它三个品种的成虫数量均有所下降。金观音在黄板插置前若虫虫口数量最高,黄板插置15天后下降74%,其它三个品种的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鄂茶1号增幅最高,达到近5倍增幅。
为了控制小绿叶蝉田间为危害,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期间并未发现对茶树有药害现象。结果显示:四个茶树品种在药后3天均未调查到小绿叶蝉成虫;若虫虫口数在药后3天下降达48%以上,7天后下降达78%以上,药后24天下降96%以上;在小绿叶蝉一世代间隔期内小绿叶蝉密度下降到每50叶1头以下。
表1四个茶树品种平均虫口数单位:头
平均虫口数黄板前药前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24天成虫若虫成虫若虫成虫若虫成虫若虫成虫若虫金观音0.88.402.200.800.400茗山1310.62.40.69.601.60.41.800.4鄂茶1号1.22.80.816.208.40.22.40.40.4浙农1131.65.20.46.402.40.21.40.40.2
表2四个茶树品种虫口减退率单位:%
虫口减退率药前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24天成虫若虫成虫若虫成虫若虫成虫若虫金观音10074-64-82-100茗山1310-30010083338110096鄂茶1号33-4791004875855098浙农11375-23100635078097
2.2 三种农药田间防效
结果如表3,表中结果显示:30%唑虫酰胺SC在药后防效均显著高于茶蝉净2号,药后14天和21天30%唑虫酰胺SC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农药吡虫啉,防效达99%以上。茶蝉净药后一天防效仅为67.03%,药后3天降至-6.21%,显著低于对照农药吡虫啉。吡虫啉喷药后3天内防效达80%以上,7天时防效下降到10%以下。在试验期间所设药剂处理未发现对茶树有药害现象。
综上可知,30%唑虫酰胺SC对小绿叶蝉的防效优于茶蝉净2号和吡虫啉,持效性最高,这可能与该药的杀卵效果较好有关。茶蝉净2号对小绿叶蝉的若虫防效较好,但药后3天发现田间1~2龄若虫数量激增,可能是因为茶蝉净2号对叶蝉卵无杀伤力。
表3 三种药剂防治小绿叶蝉试验结果
注:表中各天的防效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小写字母为α=0.05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3 小结与讨论
金珊等人的研究表明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本调查的结果也发现金观音、茗山白毫131、鄂茶1号、浙农113四个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的发生世代具有不齐性。王晓庆等人的研究发现黄板时间延长,板上诱虫量逐渐下降,15天后诱虫量平均每日不足十头[4]。本试验在挂板15天后发现仍不能很好地控制四个品种上小绿叶蝉的数量;在使用白僵菌防治后的结果表明白僵菌对不同发育时期小绿叶蝉都具有一定的防效,并且对不同茶树品种上发生世代不齐性的小绿叶蝉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30%唑虫酰胺SC、茶蝉净2号、吡虫啉对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但小绿叶蝉对吡虫啉已产生抗性,按喷施建议用量的2倍施药才达到83%的防效,且持效性小于一周;茶蝉净2号对小绿叶蝉卵防效差,在小绿叶蝉爆发期间需要多次喷洒,如每周施药一次,连施2次,有助于杀灭新孵化的若虫,取得良好防效;30%唑虫酰胺SC可以很好地防治小绿叶蝉,对小绿叶蝉卵具有较高致死性,而且对茶树无药害作用,是这三种农药中最佳药剂,可作为今后常规茶园防治茶园小绿叶蝉的首选药剂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普香,谢小群,陈锐,等.不同茶树品种间害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比较[J].蚕桑茶叶通讯,2016(1):29~31.
[2] GB/T17980.56-2004,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
[3]金珊,孙晓玲,陈宗懋,等.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55~265.
[4]王晓庆,郭萧,彭萍,等.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24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