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2017-06-20张佳宁
张佳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2016年4月至6月在辽宁省阜蒙县农业局蔬菜服务总站试验示范基地辣椒大棚。且经鉴定证明温室大棚中的粉虱为白粉虱。
1.2 试验方法
放置方向不同的黄板诱捕法:将黄板板面与植株平行竖直放置(平行方向)、垂直竖直放置(垂直方向)及与地面平行放置(水平方向)。且均与植株顶部相平,每个方向设置1块黄板,黄板之间间隔3m,每个处理重复3次。
放置高度不同的黄板诱捕法:分别使黄板悬挂于作物顶部10cm、15cm和20cm处。每个高度设置1块黄板,黄板之间间隔3m,每个处理重复3次。
放置密度不同的黄板诱捕法:分别设置每667m2掛40块、50块、60块。黄板均匀分布于棚内,每个处理重复3次。
试验期间试验田与对照田不施任何农药,其他农事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调查方法
自悬挂黄板起每隔3天分别调查黄板正反两面白粉虱的数量,全板调查;统计各处理情况下黄板上所有白粉虱的成虫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黄板设置高度,方向及密度对白粉虱的诱集效果在DPS软件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悬挂方向对白粉虱的诱集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水平设置的黄板对白粉虱成虫的日平均诱集量少于其他两种方向黄板的日平均诱集量,而垂直方向黄板的日平均诱集量与平行方向黄板的日平均诱集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总的趋势是垂直方向黄板的诱集量>平行方向黄板的诱集量>水平放置黄板的诱集量。
2.2 黄板悬挂高度对白粉虱的诱集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悬挂高度下黄板对白粉虱都具有较好的诱杀作用。随着悬挂时间的延长,诱杀虫量不断增大,然而不同高度悬挂黄板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悬挂高度距离顶部叶片10cm的黄板诱捕数量最多,随着高度的增加,诱捕量减少,推测可能与白粉虱的飞行有关。
2.3 黄板悬挂密度对白粉虱的诱集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悬挂密度下黄板对白粉虱的诱集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当黄板密度设置为40块/亩时,单板诱集的虫量较大,但随着放置密度逐渐增大时,单板诱集的虫量却逐渐减少,当密度设置为50块/亩和60块/亩,单块黄板诱集的数量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由于版面的增多而导致的。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利用白粉虱的趋性研究了黄板诱杀的防治效果。实验中采取不同悬挂方向、高度与密度来诱集白粉虱,具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田间防治时应该选择垂直方向悬挂,高度应与植株顶端接近,密度以40块/亩为最佳。但在利用黄板诱杀白粉虱时,黄板的悬挂高度应随植株长势的增加而随时调整,以达到最佳诱捕效果。虽然黄板的数量与诱杀效果成正比,但从经济适用和成本的角度考虑。根据不同的虫体密度和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黄板的密度应做及时调整。
(作者单位:123000辽宁省阜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