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8-05-24杨圣靠
杨圣靠
摘 要: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凸现出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产生的一些新矛盾——社会结构失衡及新的弱势群体状况令人担忧:父母亲情显得淡薄;学习压力大,成绩差;受关注的太少;心理压力太大。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苍白无力、学校教育孤立无援或不到位、社会关注和保障不够。要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要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地方政府要为留守学生教育搭建平台。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对策
就在城市中农民工现状一次次拷问社会时,农村留守学生现象开始进入人的视线,相关调查显示,由于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或经商,留守学生数量已高达2000万左右!农村留守学生的诸多现实问题凸现出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产生的一些新矛盾——社会结构失衡及新的弱势群体状况令人担忧。
湖南省中方县铁坡镇锦溪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均来自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学生”。笔者对本校的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中收集了一些原始素材和真实数据,并对素材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力求探究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
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背村离乡涌向城市,一大批未成年学生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母亲照管,也有一些是爷爷奶奶照管。这些留守学生、留守老人、留守妻子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农村留守群体支撑整个村庄残缺的文化、生活局面,使得村庄显得萧条、冷清,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可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窘迫使多数青壮年来不及细想就纷纷涌向城市,加入打工行列寻求出路。这一趋势在近年来有增无减。以致发展为老人亡故和学生在外地上学的家庭全家外出,家无形中成为一座“空壳”。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笔者对本校150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行问卷调查,二是深入村庄走访观察。问卷调查选择本校学生150 人,收回答卷145 份,有效答卷140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要干很多家务活。例如扫地、收拾屋子、洗衣服、做饭等,但还有少数的什么活也不愿干。虽然很多留守学生表示他们主动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是,不少留守学生表现出对家务负担的不耐烦,因为这往往会占用他们大量的娱乐时间和学习时间。
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亲情显得淡薄。38%的留守学生与父母不经常联系,20%的学生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父母给学生经常打电话的占42%。
(2)学习压力大,成绩差。50%的留守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42%的学生表示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辅导。
调查数据反映,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约50%的学生学习都差,处于不及格情况,30%的学生勉强达到及格。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不识字或妈妈管教不严,导致学生不爱学习,成绩差。并且留守学生辅导情况不容乐观,一些辅导主要靠其他人(如爷爷、奶奶等),而更多的是无人辅导。
(3)留守学生受关注的太少。90%的留守学生没有留守老师找他们谈过话,80%以上的学生也没有因留守而受到当地政府的慰问和帮扶。
(4)留守学生的心理压力太大。70%以上的学生不会做饭,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学生感到孤独,羡慕别人,产生烦恼情绪。
综上分析,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辅导,学习成绩普遍差。二是品行、道德差,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成为有名的“问题学生”。三是心理不健康,爱撒谎,脾气暴躁、任性或性格孤僻、自卑。四是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确。
通过这些现状,笔者明显看到在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三大不足: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位和苍白无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二是对学生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任学生自由发展。三是代管亲人充满顾虑,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和思想教育。
第二,学校教育孤立无援或不到位。由于这些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监管者管理失控,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及时和家长沟通,也无法形成教育的合力。笔者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亲身感受、亲眼所见多数家长将学生送入学校后,便把一切交给了老师,也不问老师的名字,不关注学生所在班级,有的家长甚至到学生毕业了连班主任都不知道。如此的现实告诉笔者,父母和学生、学校间缺少沟通,教育出现了空档。另外,强大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的生活、心理、思想、道德往往忽略。
第三,社会的关注和保障不够。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单纯靠学校或妇联开展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们在实际中只能协调,不具备权威,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留守学生的生活和教育,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依据目前的法律无法解决,这就要求社会进行必要的立法,从法律角度做好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
二、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第一,家庭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家长认识到当前留守学生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学生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尽量避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增加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频率,多给学生一分爱的关怀和教育。家长要经常向教师和监护人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共同配合,相互探究,为学生争取创建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缺乏准确的判断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身心,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人。
第二,学校教育要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专门育人机构的学校,应该抓住社会转型带来的教育契机,与时俱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中永不落伍的生力军,不应揪住“升学和应试”这本“老皇历”一念到底,要以不变应万变。把留守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给他们情感的滋润,在生活上多一份帮助,在心理上多一些疏导。因而学校教育要做好四点:
一是学校要把握好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计划;二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三是建立留守学生自闭者教育制度。学校可以实行“结对互助组”,选留守学生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学生担当组内成员,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产生同龄人的效应,相互交流,互相开导。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心理的倾诉渠道,增进同学间的友情;四是成立留守学生教育的相关组织,研讨留守学生教育和成长中的问题,定期召开管理经验交流会。
第三,地方政府要为留守学生教育搭建平台。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成为留守学生的“大染缸”,随时会浸染学生的心灵,虽然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都有建制,但他们在关注和管理力度上还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的角落里仍然充满不健康因素,地方政府应想尽办法努力创建一个好的教育平台,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如针对当地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办一些留守学生家长的教育项目,为农村教育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黎 艳.給“留守孩子”一片蓝天[J].湖南教育,2005(7):38-39.
[2]关注弱势群体,共享一片蓝天——农
村留守学生问题之探析[EB/OL].http://
blog.sina.com.cn/s/blog-464af64b0100
05jb.html.200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