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医德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24丁丙干

教师·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

丁丙干

摘 要: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中医学基础”教学渗透优秀传统医德教育,学生 “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更好地培养“下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的社区医生。文章分析农村医学专业渗透传统医德教育的意义,探讨如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医德教育。

关键词:传统医德;中医学基础;教学

一、“中医学基础”教学渗透传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1.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新农合”惠民政策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目前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医务人员价值取向庸俗化,医患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下新兴的医学专业,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工作。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全科医生,为人们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持续性、综合性、个性化、长期负责式的照顾。

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未来作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病人,其言行举止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浮躁,缺乏基本责任感,中职卫校应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从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人性修养,使之合乎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2.中职生德育和中医人文特点需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卫生学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德育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职德育重要内容,同时指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四年制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度开设“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入传统医德教育,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医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色彩的医德,它随中醫独特的诊疗艺术一起传承至今,既能让学生熟悉中医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又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医学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得以再现辉煌,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着新的篇章。

二、 传统医德教育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渗透

中医学理论构建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是世界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医学。

1.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发展史,阐述着中国医学的悠久历史,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记载食道与肠的比例为1∶35,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人体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观点,比英国的哈维氏发现学液循环早一千多年;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为世界上最早外科手术记载,被誉为外科鼻祖;《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国家药典,比欧美《纽伦堡药典》早876年;“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人工免疫学的先驱,SARS传染病向人类健康宣战,中医药再一次以实力证明自己,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屠呦呦作为中国本土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她发表感言:“……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中医发展史的讲解以及中医对世界医学的贡献,让中职生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医学的决心,唤醒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让真正热爱中医的学生“学中医,用中医,传承中医”。

2.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医德时代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技,更应作为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医德教育中的作用,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高度自觉,进而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在新时期将仁爱、精诚、廉洁、忠贞等传统医德赋予时代意义,强化教育引导,端正价值取向。

(1)仁爱为怀。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古代医学的最高宗旨。医家应为“仁人之士”,必须对“人”和“生命”敬畏,具有高度的仁爱精神。《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药王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医家尚且把患者当作亲人,当代医学生更要做到以人为本,用“仁者爱人”之心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用“仁者,人也”之心去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服务型”理念,视患者为“至亲”,那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不是件难事。

(2)大医精诚。“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中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而精湛的医术本身也是医德内涵中重要的一部分。《医学集成》要求:“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旷世名医,诸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叶天士谦逊好学树医德……他们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胆愈大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这些传统的职业道德,应是我们弘扬传统医学、教育下一代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大医精诚”就是当今社会医疗行业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3)廉洁清正。历代医家在收徒授业时首先要考察學生的德性,认为“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东汉名医张仲景看到当时政局动乱,百姓疾病流行,毅然辞官从医,为中医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正如宋代范仲淹所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元代著名医家李杲就曾问弃儒学前来拜师求学的罗天益:“汝来学觅钱行医乎?学传道医人乎?”罗天益毫不犹豫地回答:“亦传道耳。”李杲遂欣然收其为弟子,罗天益既学到了李杲良好的医德,又得到了其医术真传。古代医家清廉正派的典故不胜枚举,至今医界仍流传着“杏林春暖”“悬壶济世”“橘井泉香” 等佳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教育学生以先人为榜样,廉洁自律,正确处理好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自觉抵制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树立“好生之德”的医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敬业忠贞。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强调:“‘忠贞两德是‘医宗八德中并重之首,一如中医‘八纲中的阴阳两纲。”可见为之有成,关键要“敬”。李时珍倾其毕生精力,翻山越岭,“长耽典籍,若啖蔗饴”,乃有东方巨典《本草纲目》问世;温病大家吴鞠通“嗜学不厌,研理务精”,创立三焦辩证;吴又可为探究温病实质,甘冒生命风险,深入姑苏疫区访察,提出“戾气”学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时说:“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您始终坚持在科学前沿默默耕耘,锐意创新……”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医药事业的光荣,是对千年中医药文明传承的证实。只有热爱所学专业,忠于本岗位,才能不畏艰辛,刻苦求学,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激发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自发地视患者为亲人,时刻把患者的痛苦、生命安危放在首位。

三、言传身教,践行中医传统医德

教学实习是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开端,是医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培养医学生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以及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处于临床医师(带教老师)和患者之间的特殊位置,作为教学主体,带教老师自身要有坚定的中医信念、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功底,在手把手地传授临床知识和经验的同时,用仁爱赤诚、公正廉洁、敬业忠贞的道德品质和治学精神感染每位医学生。

医务人员的社会主义医德品质,主要是通过教育而形成,通过锻炼修养而提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医学生接触的典型病例和案例开设医德讲座,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研究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医德问题。

学校可以邀请国医大师做“医者仁心” “爱我中华,兴我国医”的专题报告,了解一代宗师感人事迹,体会宗师“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明确现代社会对医者的核心要求仍是“仁心”“仁术”。中医药事业发展光荣而艰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执着坚持对中医的热爱与学习。

学校可以开展“关注传统医药,珍惜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们走进中华传统医药的世界,探寻一片新的天地,深刻体会中医药“治未病”在养生保健和对亚健康群体防治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优势明显,医学生应在提高自我职业水平的同时陶冶情操,做一个有温润底蕴的医务工作者。

四、结语

“中医学基础”教学处处渗透着优秀传统医德内容,学校应结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借助中国传统医德精髓进行职业道德观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下,将医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校—医院—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价值体系中,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心尽责履行医者职责的基层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郭遂成,刘荣志.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9-10.

[2]马艳艳.中医传统医德对护理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6):95-97.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