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2018-05-24宋刚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建议

宋刚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滨州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和成效,分析了当前滨州市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要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着力转换旧动能;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动能;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典型。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对策建议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了全面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市情,滨州市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面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一、滨州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和成效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滨州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快速应用,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信息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农村电商等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农业“新六产”发展迅速,农村“新六产”对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新六产”推动了“老一产”的改造提升。近年来,新建的一批第五代“智慧大棚”,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不仅灌溉、降温、通风、施肥全部自动化操作,还能够根据产业链下游的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不同需求适时改进生产。过去普通的温室大棚,一下子“进化”成了“新六产”的绿色工厂。二是“新六产”促进了“二产”的优化升级。无棣县的山东十里香芝麻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芝麻深加工经营企业。过去不缺高端客户需求,也具备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受制于一家一户种植芝麻难以统一品种和品质,常常为缺乏高品质原材料而发愁。如今,这家公司从农民手中集中流转了1000亩土地,成了集芝麻绿色标准化种植、良种繁育、示范带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六产”经济实体。通过用公司租种土地生产出来的高品质芝麻、继而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很大提升,利润率也大为提高。公司在天津的产品体验店成为山东省农业厅认定的首批20家“山东名优农产品体验店”之一。三是“新六产”还拉动了服务业发展。到2016年底,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96亿元,涉农电商户数3.3万户、淘宝镇1个、淘宝村16个。博兴县拥有1个淘宝镇、16个淘宝村,淘宝商户达到8374户,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7万人,线上交易额达到6.9亿元,博兴县成为山东第一个、全国第三个与阿里集团合作的农村淘宝试点县。

二、当前滨州市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滨州市农业“新六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刚刚起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能力。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目前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五是農业结构调整远未到位,去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400多万亩,但种植效益比较差。今后如何适当压缩粮食面积,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改饲规模,增加畜牧、水果、蔬菜等高效作物在整个农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将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六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土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土地面积的32%,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大部分规模小、档次低,凝聚力不强,带动能力较弱。七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目前,滨州市的一些农村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设施比较落后,导致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镇间互联互通水平低下,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滨州市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1、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着力转换旧动能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种植师峦02-1等强筋优质小麦120万亩,高蛋白专用大豆、粮酒兼用型高粱等杂粮8万亩;调减籽粒玉米13万亩,调增饲用玉米9.5万亩;新增秋葵等高效优质蔬菜9万亩、橄榄油型高油酸花生3万亩;在国际上率先打造良好棉花示范市,种植良好棉花45万亩,积极制定国际良好棉花标准。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流转率达到32%;注重农业生态安全保护,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小麦统防统治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54%和91%。三是打造农业绿色品牌。发展品牌农业,目前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600多个,认定各类农业品牌150余个,今年9家农业企业获全省企业产品品牌称号,居全省第三位;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全市90%的县区承担了安全县建设任务,“三品一标”总数达到431个,绿色食品续展率96%,位居全省前列。

2、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动能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小麦“蓝矮败”种子资源培育居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北方沿海开展海水稻引种试验,取得初步成果;建设新型可移动温室500多个,受省厅委托起草了可移动温室建造技术规范;集成10多项高产增效新技术,推广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110万亩;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进村入户,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站80余个。二是壮大新型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2家、专业合作社730家、家庭农场3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家,居全省第四位;近年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2万人,20%以上学员创业成功,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三是培育新型业态。着力培育新业态,全市39家企业通过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验收,居全省第一位;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良好棉花、优质小麦、设施蔬菜、食用菌订单率分别达到90%、45%、40%和50%;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中国淘宝村”达22个,涉农电商户数3.3万户,年销售额96亿元。

3、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典型

主要形成四种类型:一是精深加工型,全市共有160多家。如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推广种植、初深加工、畜牧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形成了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深加工产业链。二是乡村旅游型,全市共有180多家。如狮子刘村,着力打造“示范农家+示范农庄”的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了一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绿色循环型,全市共有30多家。如西王集团形成了集团内部及社会资源之间的多个循环利用链条,原料总利用率高达99%以上。四是信息技术型,全市共有20多家。如惠民鑫诚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品种繁育推广、农林生产、交易物流等环节的智能调控。

(1)培育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主体。一是推广“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二是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和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发展,推进同类合作社之间再联合,不断提高合作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挖掘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潜力。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小麦、玉米产业要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蔬菜产业要积极推进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提高设施栽培的面积和水平;棉花产业要大力推广良好棉花种植模式,年底前制定滨州国际良好棉花生产标准,整建制打造良好棉花示范市。二是做大品牌农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为整体品牌,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树立滨州整体品牌形象。三是支持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通过流转、托管、并地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年底全市流转土地面积力争达到190万亩。四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加快海水稻驯化试验进程;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益农信息服务站200家。

(3)拓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空间。一是推进“三链重构”。要致力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重构”,即:产业链相加,即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第二产业接一连三,第三产业接二连一;价值链相乘,着力点是提质增效增收,即一产的一份收入,通过二产增值为两份收入,再形成三产的三倍效益;供应链相通,着力点是降成本、增活力、可持续,即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環节,节约流通成本。二是培育新业态、新产业。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促进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和经营,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快推进沿黄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加强沿黄15个乡镇的示范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完成全年投融资6亿元的任务目标。

(4)夯实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一是夯实农业人才基础。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现代农业培养“主力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二是夯实农业政策基础。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力争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上实现突破;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好试点工作。三是夯实农业生态基础。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广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四是夯实农业安全基础。抓好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以新《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高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完善市、县、镇三级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伍广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7(04).

[2]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12).

[3] 夏荣静.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6(2).

【作者简介】

宋 刚(1977.01-),任职于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新旧动能转换下证券业发展研究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优质法治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