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2018-05-24查添钰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启示思想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刘少奇的绿色发展思想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形成的基础,阐述了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对当代启示即:发展绿色生产力,完善绿色发展制度建设,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加强环境意识教育。

【关键词】 绿色发展;思想;研究;启示

一、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形成的基础

1、理论基础

(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贯穿有关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含了朴素的绿色发展思想,诸子百家学说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关于绿色发展没有系统的论述,可是这却为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提供了智慧源泉,也为刘少奇率先实践绿色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为禁锢已久的中国刮来了一股新风潮,而善于接受新思想的刘少奇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着“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一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提出了一系列至今仍闪烁着真理光芒的真知灼见,成为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

(3)毛泽东的绿色发展思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都产生过绿色发展思想的萌芽,并对绿色发展有过自己的思考。虽然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提出也难以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但他曾提出过诸如属意自然、增产节约、大地园林化、群众路线、统筹兼顾等具有绿色发展思想理念的创新观点,为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提供源头活水。

2、现实基础

(1)长期战争导致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战乱频发的境地,国外列强的入侵、国内军阀混战、再到后来的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可以说,战争一直是近代中国的主旋律,长期的战乱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环境,消耗着稀缺的自然资源,直至阻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战乱不光阻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也给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带来了难以磨灭的损害。由革命过渡到建设年代后,刘少奇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渐渐意识到严重的生态问题,奠定了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现实基础。

(2)灾害气候频发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个受到自然灾害侵害较多的国家。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迫使人们去探索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人类对自然界永无止境的索取必将会换来自然界的抵抗,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力,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再加上,人们防灾、御灾的能力差,如何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更是摆在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3)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造成的生态失衡。战争连连、自然灾害频发,人们需要发展生产作为补给,战争结束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建设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成为了主要课题。三大改造提前超额完成,经济逐步复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而由于一味地注重生产建设,忽视环境保护,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大跃进”的开展无疑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确实是受当时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但粗放的经济増长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让刘少奇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二、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1、从效率维度出发

(1)提高经济效率。主要表现是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具体指的是经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第一,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中国的革命实践是要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基本国情确立了这一社会的经济形态,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二,发展富农经济,强调富农经济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们的生产积极性被刘少奇的保留富农思想所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效率切实提高,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提出“剥削有功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初期,刘少奇指出,中国经济建设要想高效率开展,需要资本家的资本及管理经验。刘少奇这一思想及政策使得私人资本主义进一步稳定,促进了私人资本主义效率的提升和恢复发展,对国有经济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彰显,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刘少奇主张实行政企分开和进一步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政策,创造性开办了供销合作社。积极配合国营经济承担商品交换任务,用公道的价格向农民和小手工业者销售各种商品,从而减少了私商的中間流通环和剥削环节,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五,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弥补计划经济的不足。刘少奇指出,计划经济也不是完美的,也会导致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各行各业、多种多样的,只搞计划经济,没有灵活性、多样性是不行的。

(2)提高资源利用率。林业资源利用要做到物尽其用,树立节约意识。刘少奇指出,虽然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大国,但从满足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上来看,我国的木材资源还是相对紧缺的,供需矛盾还很突出。所以,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把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现有的有限资源有效结合起来。

2、从和谐维度出发

(1)结合国情实际搞经济建设,量力而行。刘少奇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将会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符合我们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他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大跃进”这种超出国力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分析国情与运用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运用。第一,统筹兼顾积累和消费。不能单纯的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积累和消费的和不能超过国民收入的总和,并且积累的增加需要保持人民的消费不低于原有的消费水平甚至有所提高。第二,正确部署经济建设步骤,处理好农、轻、重三者关系。刘少奇思想的创造性就在于他强调不能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提出在符合我国经济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顺序来开展。实际上当时的社会优先选择发展了重工业,虽然刘少奇的提法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并没有最终执行,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对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第三,同步推进民主与经济建设。民主是经济的政治保障和有力支撑,民主监督是一种作为公民直接参与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补充方式,离开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经济建设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刘少奇主张经济工作提倡民主,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中,刘少奇着重强调指出了发扬民主、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第一,重重视发展林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过程中,对解决山林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经验,再加上当时任务繁重而却又力量分散等许多问题,最后导致引起严重的群众纠纷,进而造成胡乱砍伐及乱烧山林的现象的发生。刘少奇迅速意识到问题严峻,采取了包括“严禁滥砍滥伐及非法纷争”“有计划地进行造林、育林与砍伐”及建议在国家预算里每年抽出建林育林资金等一系列措施,指出我们国家不但要后继有人,而且也要后继有林,并强调怎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片青山是一个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第二,注重协调林区发展林业过程中各方关系。林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而这方方面面中关系协调的好坏更是牵扯到林区发展好坏的重中之重。刘少奇指出:林区也是个社会,也存在多种生产关系问题。要注意协调各种关系,根据发展程度决定发展方针。在林区发展中还存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林区干部和工人的关系。在林区管理中要讲究民主,依法办事。同时在林区发展中也要注意分配中的公平公正,林业工人的伙食问题、粮食问题、家属生活问题等等都要加以考虑。

3、从可持续维度出发

(1)林区的采伐与更新要相结合,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相辅相成。当时“大跃进”运动的“左”倾错误同样影响到林业生产,全国各地的山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刘少奇经过亲身到林区的调查后发现,各林业生产企业的生产任务过重,这就导致了发生只顾砍树,不顾更新,更有甚者在陆坡地也要砍伐林木,置水土保持于不顾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直接造成林区釆伐与育林比例严重失调,亟需整改。森林的更新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两种方法,刘少奇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指出,要将这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起来。天然更新还是作为主要方式,但不能作为依靠,还要充分结合人工更新。虽然人工更新的难度大、成本高,但人工更新比天然更新速生速产,因此,需要把两种方法相结合,使更新速度与砍伐速度成正比。刘少奇指出,要在地势条件好,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开展人工更新工作,这样也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获益。刘少奇的这些建议和意见也成为我国天然林区森林更新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我国林业生产发展上发挥了产生了重要作用。

(2)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才能持续扭转国民经济困难局面。针对群众路线在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刘少奇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比对后得出结论:指出在这两个时期最主要区别是党走上了执政党的地位,这也是最大的变化,但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党的正确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根基和保障,因此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正因为有这种正确的认识,他才能够正确的分析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调整,从而推动当时工作顺利开展。

三、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价值与当代启示

1、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价值

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实践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刘少奇绿色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刘少奇的绿色发展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背景,扎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来源于前人的思想精华,因此它的形成对之后中国的绿色发展的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1)发展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区别于以前的发展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绿色发展過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都是有价值的。第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绿色产业。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经济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第二,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人力资本。走进新的时代,新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产业结构的新变革,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将人们带入绿色低碳环保的新时代。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方式的更新,我们对科技革命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完善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一套完备制度是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进而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政府以法规、制度、政策来引导和约束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方向和创新方式,这种行政干预手段显得不可替代。第一,建设绿色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实施,共同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决策部口要定期研究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与其他各项综合防治工作结合起来,明确相关部口的职责分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并将其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进行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立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管理制度。第二,健全绿色发展立法司法。法治环境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之一。立法、司法的支持是更好地进行绿色发展的制度保证。立法是让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司法则是彰显法的威慑力。因此,推动绿色化发展的立法司法保障同样不可或缺。

(3)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第一,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工业文明中征服和统治自然的传统文化主导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过分追求人类自身利益,视自然的价值和生存权利,才导致了人类全球性的生存与发展危机。要解决这场危机,使社会和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人类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变革和价值重构。牢固树立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补偿自然的新道德、新规范,绿色文化与绿色伦理的构建,将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理性选择。第二,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公民环境意识的产生,主要靠教育,无法自发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把环境意识纳入到大宣传格局,高度重视对公民环境教育,让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处教育实践活动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善待自然的责任感。引导人们努力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的人文素质,正确处理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意识。

【参考文献】

[1] 荣开明.全面理解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J].学习月刊,2016.19.4-6.

【作者简介】

查添钰(198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方向.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启示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