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

2018-05-24潘星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摘 要】 本文比较了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认为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不同,两人的异化理论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历史演变:异化现象产生根源的演变;异化主体的演变;异化理论的表現形式的演变;“扬弃”异化途径的演变。作者最后分析了两个人异化理论相联系的地方。

【关键词】 马克思;马尔库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理论

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系统阐述主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手稿》发表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便围绕异化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马尔库塞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问世120年后的资本主义新时期,马尔库塞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变化了的新现象,要想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对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他提出,马克思的“暴力革命论”发生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在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一场“总体性革命”才能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从而实现人的解放。与马克思相比,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不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在异化的根源、主体、理论表现形式以及扬弃途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历史的演变。

一、异化现象产生根源的演变

从理论渊源上讲,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异化理论的批判与继承,特别是黑格尔对异化问题的认识,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启发。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挣脱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束缚,将异化的主体从“绝对精神”转向了“自我意识”。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已经对自己曾经坚持的唯心主义支配下的理性主义产生怀疑,并首次以批判的态度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的宗教做出了分析,将哲学的研究领域从天国拉回地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开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将异化的根源放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中去探求。他认为,异化究其根源,还是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必须在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去寻找。[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工人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并且他们劳动越卖力,自己就越贫穷,自己作为商品就越廉价,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丧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私有制支配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分工。需要说明的是,分工在一开始并不是异化产生的原因,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中,建立在不平等、不自愿基础上的分工才是异化产生的经济根源。

和马克思不同,马尔库塞从一开始就把异化问题放在哲学领域去研究。马尔库塞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他的异化理论无疑有黑格尔的影子。马尔库塞也认为异化最核心的还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起初受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影响,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意识的活动”,人的自由是绝对精神的自由,人要想实现自由,首先必须把自己当作“理性的存在”,很显然马尔库塞将“理性的人”与现实的人对立起来了,认为人的异化是由人的本质内部的冲突所导致的。在现实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精神的贫穷,人的自由意识活动屈从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理性”与“现实”的冲突,使人的本质就发生了异化。接着,受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马尔库塞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所谓爱欲就是“使生命体进入更大的统一体,从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2]劳动也只是爱欲的一种表现,人的本质则是更高层次的爱欲。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使人的爱欲长期处于一种持续压抑的状态,人们精神空虚,极度痛苦,渐渐地就在这种痛苦中变得麻木,人对爱欲的追求受到限制,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要想消除这种异化,首先要解放爱欲。由此看来,马尔库塞从一开始就把异化的根源放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去寻找,从始至终,都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二、异化主体的演变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首先都关注了人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主要阐述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的异化。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家剥削工人,劳资关系不平等,贫富分化严重,工人生活穷困潦倒,因此,马克思将目光锁定在命运悲惨的工人阶级身上。他认为,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工人和自己的产品、劳动以及工人和工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异化。“工人的使命决定于社会需要,但是社会需要是同他格格不入的,是一种强制,他由于利己的需要、由于穷困而不得不服从这种强制,而且对他来说,社会需要的意义只在于它是满足他的直接需要的来源,正如同对社会来说,他的意义只在于他是社会需要的奴隶一样。”[3]私有制生产关系中,工人阶级是最卑微的存在,也是受压迫、受剥削最严重的群体,是被异化了的群体,只有实现对异化的扬弃,工人阶级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解放。

马尔库塞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已经是一百多年以后事了。他认为,在物质充裕的资本主义新时期,不仅是工人阶级,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发生了总体性的异化。马尔库塞发现,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是无孔不入的,已经从马克思之前所指出的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等其他社会领域蔓延。以高垄断、高消费、多福利为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是资本主义发展相当稳定的阶段,物质上的满足已经让社会中的人迷失了自己,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生产极度过剩和对消费主义的崇尚和追求,对利益追求成功压制了人们头脑中的理智,在看似自愿的基础上,无意识的接受着社会体制的整体灌输与操纵。“只要他们仍处于不能自治的状态,只要他们接受灌输和操纵(直到成为他们的本能)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能认为是他们自己的”,[4]这里的问题当然是指人们是否能分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在这里,马尔库塞认为,人们头脑中的批判性、否定性向度已经成功被压制,服从和顺从已经使社会中的人的总体性发生异化,不只是工人阶级,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无意识地被操纵,发生了总体性的异化。只要人还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现象就很难克服,只有拒绝与资本主义合作,组织人们进行一场反抗性的“总体性革命”,才能完成对异化的扬弃。

三、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的演变

1、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工资、资本、地租等几个方面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经济剥削,由此引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异化理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马克思对工人和他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5]工人和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劳动产品是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本应由工人来支配,所有权应该属于它的创造者。但事实上,私有制生产关系下,劳动产品非但不属于工人,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工人相对立而存在,支配着工人的行动。这就导致了“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他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6]

其次,工人同自己劳动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源于劳动关系的异化,和劳动产品这种物的异化相比,劳动活动的异化则表现为人的异化,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从属于生产活动,只是生产资料的必要组成部分,工人不归自己所有,而是隶属于资本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归自己所有,而是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活动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7]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活动,是不属于他本质的东西,工人厌恶劳动,但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劳动,在这样不自愿的劳动中,工人丧失了自己。

再次,在前面两种异化的基础上,便发生了人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即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人所创造的对象化世界,即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化的类本质。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从属于生产,就他本人而言,隶属于资本家,原本是生命的一部分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一种被强迫、被压迫的活动,生产的产品也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人和人的类本质、人的对象化和人的对象化的本质是一种完全对立的状态,人和人的类本质异化了。

最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工人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以及人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使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的异化成为必然。工人同自己以及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者对立起来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人和人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异化。

当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不只有异化劳动这一种,异化劳动形式是马克思系统阐述过的。除此之外,自我意识的异化、政治的异化都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意识的异化中,马克思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将异化的根源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向了人的自我意识,指出异化首先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变化。政治异化理论主要还是在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做斗争的过程中提出的,他指出,国家是市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国家作为一种不同于市民社会的力量控制着市民社会,国家与市民社会发生分离,这便是异化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2、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

马尔库塞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从人自身出发,对异化理论的形式有了新的探讨,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主要从人的异化、意识形态的异化以及科技异化来阐释他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一样,马尔库塞首先关注的是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都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是,马尔库塞认为人的异化不是劳动异化的结果,而是在病态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批判意识与反抗意识弱化甚至消失,每个人都是一种病态的顺从,人的需求以及对需求的满足都是被控制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和结构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上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从而使人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便是一个单向度的病态社会,社会中的人也是一种“单向度的人”。[8]

其次,是意识形态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是意识形态异化的结果。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压制和控制人的力量而存在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是为肯定资产阶级而存在。但是,马尔库塞从哲学和艺术的角度指出,文化应该是表达人们理想的东西,包含了对现实的批判维度。很显然,资产阶级是不允许这种批判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些褒扬现实的作品,这样,艺术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完全沦为了统治阶级控制人的思想的工具,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异化。

再次,是消费异化。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影响下,马尔库塞提出了消费异化。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求具有虚假性。“虚假需求”是相对于“真实需求”而言的。所谓“真实需求”就是指人对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需求,这是人们实现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先决条件。“虚假需求”则是指统治者在特殊利益的驱动下强加给个体的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这些虚假需求包括:按照以媒体为中介的广告来放松自己、娱乐自己和消费商品。”[9]個体在这些“虚假需求”的强制性刺激下,在追求永不满足的物质享受的过程中逐渐被消费品奴役。马尔库塞认为,这种“虚假需求”并不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一旦将这种需求强加给社会个体,就会造成个人和社会制度的一体化,在这种情下,个人的利益也和社会利益也一体化了,人追求消费,既是自己利益的使然,又是社会利益的实现。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成为人的生活追求,人和物的关系彻底颠倒了,消费连同整个社会的人发生了一体化的异化。

最后,是科技的异化。“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不过它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造成的极权主义性质不是恐怖和暴力,而是技术的进步。”[10]马尔库塞首先肯定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空前进步。但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却是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的产生,这些现象的产生便是科技异化的结果。一是科学技术沦为政治统治工具,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导致了政治统治的合理性,成为了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大众工具,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桎梏。统治阶级利用人对科学技术的依赖间接地实现对人的思想的控制。二是科学技术加深了物对人的统治,科学技术的产物是高科技产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这些高科技产品,成为科技产品的奴隶,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异化是马尔库塞的一个重要发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新问题。

四、“扬弃”异化途径的演变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现象,必须消灭异化,消灭异化不是让异化这种现象凭空消失,而是要对它进行“扬弃”,扬弃异化的途径便是消灭私有制。在私有制生产关系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使人和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和人都对立起来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类本质也在劳动中丧失了,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实现对异化的扬弃,人的活动才能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其实是分工,但分工不是一经产生就是异化产生的原因,只有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分工才导致了劳动的异化,要消灭这种不合理的分工,就要寄希望于受这种不合理分工迫害最严重的无产阶级,把这些受私有制生产关系束缚和压迫的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以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是实现扬弃异化的唯一途径。

马尔库塞和马克思的认识不同,在意识形态已经发生异化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对人的操纵和控制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异化已经不仅仅只是在经济领域发生,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也发生了异化。因此,他认为,不仅经济革命要进行,政治、文化甚至是其他领域也急需变革,社会需要一场“总体性的革命”。他说:“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形机器特点不仅表现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危机,而且,也表现为人的本质在受巨大的灾害,这种见解认为,只是在政治上或经济上进行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并且主张,必须无条件的通过总体革命来来彻底改变现状。”[11]在马尔库塞那里,“总体革命”是实现扬弃异化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和马尔库塞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批判理论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并不是毫无联系。首先,他们都对人的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们的异化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的本质受到禁锢现象的深刻揭露,也是对资本主义非人性制度的无情批判,同时,他们也都致力于找到合适的道路,为人类的解放做出贡献。所以,在研究的逻辑顺序上,他们都是以人的本质以及现实人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的。其次,严格意义上,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在《手稿》中的所提出的异化理论理解是存在偏差和误区的,这也是马尔库塞对异化的理解和马克思产生分歧的直接原因,虽然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在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的得出的结论,都是以社会历史的语境来阐述自己的异化理论。最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他提出要唤醒人的批判和反抗意识,这一点与马克思不谋而合,但是他没有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导致他提出的“总体革命”的道路永久地停留在了理论层面。虽然马克思与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有种种不同之处,但二者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对人的发展的认识,在资本与劳动相对立、东方与西方相冲突的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 释】

[1] 李娟仙.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5.

[2] 孙华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

[4][8][9][10]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6、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

[6][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0-51.

[11] 张木荣.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不同异化观的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1997.3.34-40.

【参考文献】

[1] 王思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4.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7.

[3]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49.

[4] 李娟仙.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启示[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5.

[5] 孙华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

[7][11][12][13]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4-1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2.33.

[9][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50-51.

【作者简介】

潘星艳(1993-),甘肃平凉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资本主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