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研究
2018-05-24郑海雅李金美吕雷立
郑海雅 李金美 吕雷立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也称绿脓杆菌,是自然界水体、土壤之中常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之一,其生长温度范围为25~42℃,因此,在人体皮肤、黏膜、内脏之中广泛存在[1-3]。人体一旦免疫力低下时,铜绿假单胞菌极易造成感染现象,一旦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灶处的细菌会通过患者血液散播,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与大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与耐药性较高,对化学药物抵抗力较大,因此,铜绿假单胞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感染患者,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20株,其中检出4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77株。上述标本中,有113株源自患者痰液、有45株源自患者尿液、有21例源自患者脓液、有20株源自患者胸水与腹水、有17株源自患者血液、另有其他标本4例。
1.2 方法
药敏实验质量控制菌株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27853,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标准作为鉴定方法,并应用细菌检定仪培养与鉴定,细菌鉴定应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仪器(型号:VITEK 2 Compact 60)进行处理。通过K-B法对操作和判断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主要抗菌药物试纸包括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氯霉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4-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对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科室分布情况
针对220株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科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其中,ICU(44例)、感染科(42例)及呼吸内科(37例)中铜绿假单胞菌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20.00%、19.09%及16.82%,其次为神经内科(20例)、肾内科(19例)、肿瘤科(19例)、神经外科(17例)、胸外科(13例)及泌尿外科(9例),分别占比9.09%、8.64%、8.64%、7.73%、5.91%、3.64%。
2.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比
对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感染患者易出现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问题,从而导致患者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衡与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还会致使铜绿假单胞菌出现耐药性,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治疗难度[7-9]。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情况与耐药性十分重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细菌外膜通透性较低,具有泵出机制,加之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所以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0]。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在感染中十分常见,临床认为细菌生物膜是造成治疗效果不足的首要原因,因此,当前对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生物膜生成、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来进行治疗,现已取得一定成效。
表1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比[n(%)]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株病区中ICU、感染科及呼吸内科的分布较多,这是因为上述科室患者病情较重,其免疫力功能低下,造成此类科室易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从耐亚胺培南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多种抗菌药物对比结果中发现,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耐药性水平较高。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问题十分严重,医院应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进行监控与研究,避免铜绿假单胞菌出现院内大规模感染爆发。
[1] 杨君洋,卢洪洲.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研究近况[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6,11(2):125-128.
[2] 贾伟,王文,徐浩彤,等.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机制的研究与同源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457-1460.
[3] 曾为伦,吴海鸥,章如玲,等.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机制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41(5):377-381.
[4] 姚伟梅,程绕,杜倩,等.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调查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1):4819-4821,4841.
[5] 姜爱华.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30-131.
[6] 赵铁梅,檀红岩,王平,等. 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检测与耐药特点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3):506-508.
[7] 李强,吴正华.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 124-126.
[8] 李晓燕,赵杰,赵文申,等.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2):1028.
[9] 赵洁,张敏. 2008-2014年160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59-61.
[10] 解泽强,菅记涌,孙盼盼,等. 2010-2015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498-5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