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知识结构图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效果

2018-05-23袁秀

关键词:构建

袁秀

摘要:本文以中考一轮复习课为例,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将各知识结构化、概括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高效的中考一轮复习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结构图;中考一轮复习;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95-2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初中数学内容后,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而现在的复习课上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单调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导致复习课效率低下。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的内容周期较长,为了提高中考的复习效率,笔者采用了构建知识结构图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的几点尝试。

一、师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图

课前学生自行梳理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结构图,课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图。在复习四边形时,我先安排学生课前将四边形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课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相互檢查知识点是否整理完整,然后再请小组来汇报是怎样整理的。以下是学生完成的四边形知识结构图:

老师再进一步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如何推导?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这样,师生通过参与梳理、讨论交流等学习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理和巩固,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师生一起构建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二、巧妙设计导学案,梳理知识结构图

我在复习图形的变换时,课前先设计好导学案,课上先请学生分别表述下图中线段AB如何变换到线段A′B′,通过学生的表述回顾平移、轴对称、旋转的要素以及变换前后图形之间的性质和对应点之间的性质。若一位学生表述不完整再请其他同学帮忙,充分留给学生表述的时间,只有表述清楚变换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充分回顾各变换的要素及性质,并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结构图,进而运用知识结构图再研究复合变换的性质,达到将复习课上成新课的效果。图形变换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三、精心设计练习,整合知识结构图

我在复习三角形时,按照中考知识点设计了课前热身的填空题,如:掌握三角形外角定理;掌握三角形高线、角平分线、中线性质;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都是简单题,课前将此类简单知识点利用练习完成并整理出来。课上采用一题多变的例题教学将重难点知识点一一展示,比如:

例1如图,在△ABC中,AD是高线,AE是角平分线,AF是中线。

(1)若∠B=36°,∠C=76°,则∠BAE=°;∠AED=°;∠DAE=°;

(2)若△ABC的周长是18,△ABC的面积是12,则①△AFC

的面积=;

②若G、H是AB、AC中点,连接FG、GH、HF,则△FGH的周长=;

③若EM⊥AC于点M,且EM=2,则AB+AC=;

④若CQ⊥AE于点Q,AC=5,AB=7,则FQ=。

例2如图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BE=CD(尺规作图,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变式如图2,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结论BE=CD仍成立吗?

应用运用前面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

本节课从课前热身到解决实际问题,一直在整合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把三角形关于角、边、全等等所有知识点及基本图形都整合起来,这样三角形知识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解决复杂的几何题目。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四、案例反思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它不同于传统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更不是“照本宣科”式教学,它需要通过知识结构图将相关知识结构化、概括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构建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的知识结构图在于:

1.教师应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师的“教”之前,课上师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图,教师只需帮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

2.教师应设计导学案,通过知识结构图将相关知识结构化,让学生整体感知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知识点,提高数学能力;

3.通过典型例题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严密。

总之,知识结构图在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堂上的构建及应用,能让学生整体感知到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让复习课不再沉闷,甚至非常有趣,帮助学生“优教减负”,从而促进学生在复习课中有所乐,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何远荣,梁伟文.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教学模式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2016(09).

[2]宗冬娣,沈祥飞.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0).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