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探讨

2018-05-23秦书雯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左乙抗癫痫拉西

秦书雯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500)

癫痫(epilepsy)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是一种由遗传因素、脑部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患者的发病率在0.5‰~0.7‰之间。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抗癫痫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70%的癫痫患者可通过系统规范的抗癫痫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约有30%癫痫患者的病情会演变为难治性癫痫。癫痫患者在未被治愈的情况下,会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且伴有慢性脑功能障碍的情况[1]。因此,研发出一种效果良好且患者可耐受的全新型抗癫痫药已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问题[2]。LEV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antipileptic drugs,AEDs)。该药具有良好的疗效、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无论是联用还是单用,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关于用LEV治疗癫痫的系统性分析报道较少[3]。为了探讨用LEV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笔者对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成人癫痫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癫痫-诊断与治疗》中关于成人癫痫的诊断标准[4],并被确诊。2)年龄>18周岁的患者。3)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并能坚持接受随访的患者。4)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经头颅CT、MRI(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后,被证实患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有酒精或药物成瘾史或有药物滥用史的患者。3)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5)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将既往被确诊为癫痫的120例患者作为I组,将新近被确诊为癫痫的40例患者作为II组。I组患者中,有男性68例,女性52例;其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5.00±9.56)岁;其体重为43~95 kg,平均体重为(69.00±14.46)kg;其病程为3~17年,平均病程为(7.57±3.14)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3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32例,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34例,全面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24例;其中使用过1种AEDs进行治疗的患者有46例,使用过2种AEDs进行治疗的患者有57例,使用过3种及以上AEDs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7例。II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为(46.32±11.35)岁;其体重为41~93 kg,平均体重为(67.00±13.25)kg;其病程为3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50±2.34)月;其中单纯性部分发作癫痫的患者有9例,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1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11例,全面性发作癫痫的患者有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为I组的120例患者使用原治疗方案联合LEV(生产厂家为UCB Pharma S.A.,批准文号为H20140643,规格为500 mg/片)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AEDs对其进行治疗。2)LEV的用法是:口服,首次服用的剂量为500 mg/次,2次/d;如其症状无明显改善,在用药2周后将其服用的剂量增加至1000 mg/次,2次/d。为II组的40例患者单独使用LEV进行治疗。LEV的用法是:口服,首次服用的剂量为500 mg/次,2次/d,为其连续治疗2~4周;对癫痫未发作的患者,维持初始剂量不变。对癫痫发作的患者,每隔2周为其增加一次剂量,最大剂量增至3000 mg/d。用药过程中要求两组患者记录好癫痫发作的日志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进行治疗的6个月内,让患者每个月按时到门诊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疗效判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前2个月(基线期)其癫痫每月发作的频率为标准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及加重五个等级。(1)控制:治疗后,患者的癫痫不再发作。(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癫痫每月发作的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75.00%。(3)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癫痫每月发作的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00%,且<75.00%。(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癫痫每月发作的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5)加重:治疗后,患者的癫痫每月发作的频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5]。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安全分析:在患者使用LEV进行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并根据其检测的结果判定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情绪异常、食欲下降、无力、失眠、胆汁反流、体重增加和谷丙转氨酶轻度提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后,在I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完全控制者有25例,为显效者有46例,为有效者有32例,为无效者有17例。该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83%;在II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完全控制者有9例,为显效者有14例,为有效者有11例,为无效者有5例。该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I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略低于II组患者,但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3,P=0.7909)。其中,在I组患者中,癫痫部分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71%,癫痫全面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76%。I组患者中两种类型癫痫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8,P=0.3502);在II组患者中,癫痫部分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癫痫全面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II组患者中两种类型癫痫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6,P=0.6326)。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治疗期间,I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17%;II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407,P=0.8402)。且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2~5周内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均自动缓解或消失,无需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中,无1例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情况而停止用药。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LEV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其抗癫痫的机制和传统的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不同。传统的抗癫痫药一般是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或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来达到抗癫痫的目的。而使用LEV治疗癫痫时不会影响GABA(氨基丁酸)能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介导的突触传导,这是因为:1)LEV可抑制海马CAI区椎体神经元,并可高压激活N-型钙离子通道。2)LEV可作用于突触囊泡蛋白SV2A,通过调节突触囊泡的泡外分泌功能和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抑制痫性放电的效果[6]。3)LEV可阻断大脑皮层GABA受体下调,并将下调的受体滞留于海马CAI区,进而增强GABA对神经元回路的抑制作用。4)LEV可反转GABA/Gly(甘氨酸)受体拮抗剂的负性结构,抑制GABA能和Gly能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地增强GABA和Gly的中枢抑制作用[7]。临床实践发现,LEV主要适用于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GTCS(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肌阵挛发作癫痫。LEV作为新兴的广谱抗癫痫药,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患者在口服LEV后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00%,但其蛋白的结合率较低,无论是单剂量给药还是多次给药,患者的血药浓度均和用药剂量呈线性关系,相比于常规非线性代谢的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卡马西平、丙戊酸等),无需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8]。LEV在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水解酶的乙酰胺化,其不依赖肝脏色素P450酶系统的转化,且无肝酶及自身诱导作用。LEV主要代谢产物的体内清除率取决于其对肌酐的清除率,因此无需调整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和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剂量。LEV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极少,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受其他联用药物的影响,亦不会影响其他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9]。患者对LEV的耐受性好,可将LEV作为临床上治疗成人癫痫的首选药。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轻微, 2~5周内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均自动缓解或消失,无需进行治疗。这表明LEV联合其他抗癫痫药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不会在药代动力学方面造成相互干扰。但是LEV具体的抗癫痫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可在今后对癫痫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调查,以确认其在治疗成人癫痫上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LEV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其他抗癫痫药使用,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均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

参考文献

[1]范泽兵.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3):304-306

[2]王祥翔,陈前.癫痫脑保护剂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1):2002-2004.

[3]黄从刚,卞红强,罗正利,等.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治疗癫痫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5):499-503.

[4]夏敏,武士京,孔庆霞,等.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2):168-170.

[5]李密,张明,郑永平,等.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7,7(10):173-174.

[6]顾浩,赵变歌,陈红莲,等.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原发性GTCS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4):29-30.

[7]文睿婷,黄琳,于芝颖,等.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160-162.

[8]游建友,聂红兵,黄瑛,等.左乙拉西坦在成人癫痫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江西医药,2015,50(11):1222-1224.

[9]郑鸿.左乙拉西坦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9):129-131.

猜你喜欢

左乙抗癫痫拉西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冰糖葫芦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头部外伤后药物预防癫痫可能有效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孕妇胎儿致畸率低
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增加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