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视域下小数教学“三维体系”的构建

2018-05-22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曹志国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系计数法整数

□文/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曹志国

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的运算、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基础,而小数的认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等目标。广大教师在教学时,一般只将小数的意义作为核心内容,将其读写、大小比较、四则计算等作为重点内容展开教学。

然而建构主义认为:“认识必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即如何把新的对象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全部知识汇成一个整体。”笔者以为,要真正实现“课标”中提出的理解小数的意义等目标,还需要“跳出”小数开展小数教学,基于整体性视域,站在更为宏观的层面,适时建构小学与整数、分数等之间的联结,呈现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一、关注数系的构建

在中小学数学中,从自然数开始到复数集的建立,数系经历了四次扩充(主要是逐步添加元素并强调运算可施行),其扩充过程是:自然数(添正分数)、非负有理数(添负有理数)、有理数(添无理数)、实数(添虚数)复数。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扩大了数的应用范围。小数和分数的扩充,增强了现实世界中对数量表达的能力,使整体中的“部分”无法用自然数表示时,有了刻画的方式;也使除法运算得以封闭。

其实,分数与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之间是对应等价的。我们可以用小数定义有理数,即为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进一步,将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进而,就可以用小数定义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现行各版本教材在认识小数内容编排时,也都或多或少地对小数的诸多种概念进行了介绍。比如,现行苏教版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单元的最后以“你知道吗”的方式,介绍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等概念,意图向学生传递小数知识,拓宽对小数的全面认识。但在实践中,对“你知道吗”的教学常常停留于阅读的层面,导致“水过地皮湿”,学生阅读之后,什么印象也没有。

为提升教学效果,应充分依托“你知道吗”等教学资源,组织探索性、研究性活动,引发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全面的数概念。教学中,可呈现商为整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等多例除法竖式,学生小组合作计算结果,并以小数的位数的多少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类。之后,教师再适时介绍有限小数、循环小数、有理数。再由祖冲之的故事引入π,呈现当代数学家已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几万亿位,有的数学爱好者能一口气背出圆周率小数部分很多位等素材;并对黄金分割及希帕索斯被害致死的故事等进行介绍,生成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实数等概念。学生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上述概念,但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懈追求,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更为广阔的数的世界,更为宏观的数系概念也已悄然孕伏,激发了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关注计数法体系的构建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在其著作《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中写道:“位值制的数字表示方法极其简单,因而也掩盖了他的伟大业绩……这一发明对人类文化贡献之巨,纵然不能与火的发明相比,至少是可与文化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相媲美的。中华民族应以这一发明而自豪。”史宁中教授指出:“在小学阶段,理解小数的重点在于对于十进制的认识。”小数教学,应着力构建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并打通其与整数之间十进关系的联接,构建十进制计数法体系,充分感悟这一数学史上“最妙的发明之一”。

图1

在认识多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生活中,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虽有着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知,系统性更是缺乏。而小数的表征形式与自然数相似,都是十进制,小数部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以及十分位和个位的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教学中,对其表征的相似性应有敏锐的洞见,逐步呈现(图1),打通联结,构建体系。

自然数、小数互联的十进制计数法体系的构建,使十进制的进率方向具有“双向性”。向右不断乘10,计数单位可以无限大;向左不断除以10,计数单位可以无限小;一左一右的延伸,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为全面系统。体系的构建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促进了对十进制的深度认知,揭示了十进制计数法的深刻内涵。

三、关注运算规则体系的构建

数学教学中应力求呈现数学动态统一的、有机关联的、鲜活生动的、具有探索性的和全息性知识特征的科学与文化形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教条的、局部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小数的运算中很多内容互相依存、彼此关联,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性。教学中,要找寻小数与整数、分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共同规则”,将多个“规则单一体”整合成“规则共同体”,实现表征系统间的互相转换,使规则交叉融合,结成网、连成片,构建运算规则结构系统。

教学中,要依据算理进行算法教学,使学生厘清,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将个位对齐;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要把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中需要先通分;其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本质上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中,小数点对齐法或末尾对齐法(图2),就是将计数单位再统一,计算的是统一之后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当然,从算法优化的角度看,末尾对齐法更为方便、不易出错。

图2

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整数乘法规则(图3)再进一步统一:不论是整数乘法、还是小数乘法,都是计算乘积中所包含的新的、统一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再根据包含的新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写出最后的结果。当然,站在算法统一的角度,还要适时沟通小数除法与小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是转化为整数乘、除法之后再进行运算。计算规则的统一,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新的综合心理图式,构建了更为清晰、完整和稳固规则系统,走进了数学的知识本源与精神内核。

图3

当然,十进制计数法、运算规则、尤其是数系等“三维体系”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从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教师要有“从点到面”更为宽广的整体教学视域,要有“结构化”的意识与实践自觉,促进学生的全面认知与深度认知,助推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数系计数法整数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考点面面观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神奇的计数法
《数系扩充与复数引入》考向剖析
关注数系 探寻方法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尽显“科学计数法”的魅力
时变计数法模型及其验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