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2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期体质调查分析

2018-05-22于红娟邵迴龙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湿质阴虚气虚

于红娟,邵迴龙,宫 明

脑梗死多发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不经昏仆,突发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症,是一个多发病机制、多危险因素的疾病,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代谢综合征以及某些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异常[1,2]。现有研究已经可以证明,脑梗死的发病与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等诸多因素相关。

体质是人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不同体质类型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病理性体质是其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物质基础。该文旨在通过对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调查,以期发现脑梗死康复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并发症患者体质特点,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1.1 病例来源 2012年9月—2015年6月在原济南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首发脑梗死康复患者,共252例。对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1.1.2 诊断标准 (1)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脑梗死康复患者为脑梗死发病经规范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者。(2)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ZYXH/T157-2009),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类型。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和阴虚质属于虚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和气郁质属于实性体质。

1.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无脑出血及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首次发病者;(2)经影像学MRI等检查确诊为新发脑梗死,经规范治疗后行康复治疗者;(3)发病时间为48 h到3个月之内;(4)年龄在18周岁以上,愿意接受临床调查并完成问卷者。

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2)脑血管畸形、先天发育异常者;(3)发病前有精神疾病,无民事行为能力患者;(4)脑梗死后语言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得到可靠病史资料者;(5)拒绝配合调查者。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以临床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2)患者特异因素: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等内容;(3)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4)患者体质调查问卷: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为主要特征;气虚质-气不足、疲乏等表现为主要特征;阳虚质-阳气不足,畏寒怕冷等表现为主要特征;阴虚质-阴液亏少、口燥咽干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痰湿质-痰湿凝聚、形体肥胖等表现为主要特征;湿热质-热内蕴、苔黄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血瘀质-血畅、肤色晦暗等表现为主要特征;气郁质-气机郁滞、忧虑脆弱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特禀质-先天失常、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此问卷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设计,由笔者所在科室患者主管医师填写,并根据填写项最终评价、计算得分,然后判定体质类型,另一主治医师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总病例252例,年龄30~80岁,平均(65.12±12.30)岁。男 145 例,年龄(62.27±13.16)岁;女 107 例,年龄(68.61±11.42)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73例 (68.65%),合并糖尿病患者 65例(25.79%),合并高脂血症 149 例(59.13%)。

2.2 中医体质类型、性别及合并3种疾病患者的分布

2.2.1 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分布 统计分析显示,所收集252例患者体质以气虚质最多,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数量较多,其中气虚质及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体质类型依次为阳虚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仅从此次统计的结果来看,男性患者以气虚质、血瘀质为主,女性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所占比例较高(表1)。

表1 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分布

2.2.2 中医体质类型与并发症分布 此次研究表明合并高血压患者以痰湿质所占比例最高,合并糖尿病患者以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中医体质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分布

3 讨论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蒙清窍,神明失用,脑脉瘀痹,昏欲仆。中风的病机学说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而唐宋以后多以“内风”学说为主[3]。现代也有部分医家认为脑梗死的发生,其基本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即正气耗损和脑脉闭阻都是其中的重要病理环节。贾爱明等[4]研究发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主要体质类型是血瘀质、气虚质。这与上述研究结论中,脑梗死康复患者体质以气虚质及血瘀质为主,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合。

体质是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5]。每个个体的体质差异,在生理方面是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的不同,病理方面是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疾病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所以研究脑梗死康复患者的体质类型有助于达到指导其康复训练时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目的。

根据王琦体质分类中对不同体质的定义,研究中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虚性体质127例 (50.4%),实性体质114例(45.2%),实性体质及虚性体质无明显差异性,这与相关研究[6]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质基础以虚性体质占大多数,主要是气虚和阴虚的结论并不相同,这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激状态体质偏虚,且这与疾病的阶段及发病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使不同阶段的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脑梗死不但是一个多发病机制的疾病,而且还是个多危险因素的疾病,其危险因素既包括了性别、年龄等不可改变的先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纠正的因素[7,8]。所以脑梗死的发病与个体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诸多因素有关,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体质虽然也是先天因素的体现,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可后天调节及纠正。

高血压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康复患者体质主要是痰湿质、气虚质,与朱燕波[9]研究的高血压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相似,因此痰湿质、气虚质是高血压及脑梗死共同的危险因素体质。痰湿体质,痰湿久郁化热,热耗津液,致血液黏滞,痰瘀互结,夹风上行而阻脑络、蒙清窍发病。气虚体质,多元气不足,致脉络空虚,脏腑功能低下,气虚鼓动无力而致血癖,阻塞脉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复加外风引动发为中风[10]。因此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康复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重益气滋阴、涤痰开窍,以通利血脉,濡养脑髓,改善脑梗死后遗症。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湿邪化热为本,燥热为标。该研究调查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康复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与该病的病机基本对应。血瘀质、阴虚质是高脂血症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体质,因此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滋阴涤痰,活血化瘀为主,相关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患者过食肥腻相关,因此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富纤维、高蛋白饮食,有助于疾病恢复。而丹溪认为“中风”病机为“盖其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浮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猝然仆倒”,因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康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滋阴,亦有相关研究表明,滋阴之法可助生津化血,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血瘀的消散,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措施[11]。

全亚萍等[12]发现脑梗死患者干预并发症等危险因素后,各危险因素较干预前有明显的好转。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调理体质可改变偏颇体质类型,可望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起到 “既病防变”作用,有针对性的调理。但该研究样本量小,针对人群局限,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LINDSBERG PJ,GRAU AJ.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s as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34(10):2518-2532.

[2] ROTHWELL PM.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and TIA:the need for hish-quality,large-scal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 d metaanalyses[J].Cerebrovasc Dis,2013,16(S3):2-10.

[3]袁兆荣.老年中风发病与体质因素的关系[J].山东中医杂志,2010,6(7):16-6.

[4]贾爱明,胡文梅,张红,等.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2(6):14-16.

[5]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

[6]张云云,张海梅.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42(2):2.

[7] LINDSBERG PJ,GRAU AJ.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s as risk factors for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34(10):2518-2532.

[8] ROTHWELL PM.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and TIA:theneed for hish-quality,large-scal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 d metaanalysesL[J].Cerebrovasc Dis,2013,16(S3):2-10.

[9]朱燕波,王琉,邓棋卫.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10]辛喜艳,高颖,马斌,等.中风病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2):1627-1634.

[11]俞晓飞,王左,魏江磊.中风辨治阴虚为本及养阴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683.

[12]全亚萍,冯华,陈园桃,等.综合干预对不同体质中风易患者危险因素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1-3.

[13]吴宏赟,张继伟.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11(24):1961-1964.

猜你喜欢

湿质阴虚气虚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