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尚传播语素下湛江傩舞与东海人龙舞
——舞蹈服饰对比创新研究

2018-05-2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傩舞龙舞湛江

张 盈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湛江傩舞历史悠久,具有巫性之韵,形式和内容已不止舞蹈,祭祀、典礼在湛江傩舞中也经常出现,湛江傩舞之所以被称作“舞蹈活化石”也因为它包含了多学科,包括历史学、人类学、文艺学等多学科,古老生动,蕴含丰富,气氛热烈壮观,动作原始古朴。东海人龙舞同样也具有民俗性、地域性、开放性等多元素特点。“龙”被称为组合性神物,宋人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描述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再与“人”结合形成“人龙”舞,即契合了中华民族图腾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髓,作为龙的传人,做到了真正的敬龙、祭龙、祭神的民俗文化,也将人的主宰与统治地位表现的淋淋尽致,同时体现了人们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独特的政治思想、人文关怀和民族凝聚力,为发展中国传统“龙”文化提供了新的素材与价值。

一、湛江傩舞与东海人龙舞舞蹈服饰特点概述

作为湛江“非遗”民间舞蹈的代表,东海岛人龙舞、湛江傩舞各具特色。在表现形式上即有相似也有出入,相似之处在于两种舞蹈都是以群舞形式出现,属于集体表现手法,讲究气势宏伟、大气磅礴。同时都有和体育元素相结合的,翻滚、跑跳等都是典型的体育舞蹈元素。但舞蹈形式较为粗矿,通过舞蹈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表演者大多非科班出身,以青壮年男子为主,舞蹈动作更多的是通过经验来把控。遂溪醒狮舞中过梅花阵的技艺难度较高,需要年轻男子从小练习,才能掌握;湛江傩舞整个祭祀舞时间长,体力消耗巨大,强壮的青年男子方可承担。舞蹈表演场所各不相同,东海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因此它传统的演出场地大多为海边、圩镇小街,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湛江傩舞,主要在各地农村“年例”或“元宵节”时演出,多在庙内举行,意在辟邪驱灾、祈求平安。有别于东海人龙舞,湛江傩舞给人的祭祀感、神秘感与敬畏感更为浓烈。两种舞蹈各具有不同气质,表达不同的艺术情感,因此在舞蹈服饰的结构和表现上也各不相同。舞蹈服饰多以为男性为主,湛江傩舞中也有少量女性和长者的服饰。对两种舞蹈服饰进行剖析,了解它们的结构,掌握服饰的特性,为加入时尚元素和现代审美做铺垫。

1、东海人龙舞

对于东海人龙舞的起源,主流的说法是明末时期,清军入关,战乱不断,一支明军战败被打散沿海而逃,来到了东海岛附近驻扎,为了挽回官兵的势气,也为了缓解思念家乡的苦楚,他们就在海边搭起了“人龙舞”比赛,这便是东海人龙舞最早的雏形。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为每逢佳节,或重要日子都会演出的重要仪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在研究人龙舞服饰时,“龙”的精神时刻谨记,他是发扬“人龙舞”的重要文化密码,而整个“东海人龙舞”也是粤西海洋文化的一个简影。自古以来“龙”也是皇家御用的神物,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因此龙的颜色也多以“金龙”为主。东海人龙舞中表演者服饰很好的传承了“龙”的颜色,壮年舞者着黄色小坎肩和短裤,配以黄色头巾,额前点缀正红色纱布和小珠子作为装饰,腿绑以黄色为主红色为辅。小孩着红色肚兜与短裤,配以黄色点缀,肚兜上用黄色的绸布镂空制作出连续的龙鳞造型,波光粼粼与“龙”的核心思想紧紧相扣,腿绑则是红色为主黄色为辅。壮年舞者与孩子们身上的服饰在相互呼应,渗透方面表很非常到位,特别是细节到腿绑的配色都反映出这点。黄色与红色的运用将“龙”的形象完美的展现,黄色庄严中透露着红色高贵大气,红色的醒目更映衬着黄色的烨烨生辉。同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也在锣鼓声、人潮声中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2、湛江傩舞——以“考兵”为例

傩舞的出现时间较早,早在原始社会便已产生,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后期经过当地古代先民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演变成为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俗舞蹈。傩舞主要以祭祀“康皇”为主,配以木质面具,由舞者扮演土地公、婆和五将,整个表演从康皇庙开始,之后游街撒粮,挨家挨户驱鬼保平安,最后回到康皇庙前,众人再次起舞,反复多次。期间有自称神灵附体的大汉在祭坛前表演“翻刺床”,整场活动达到高潮。“考兵”的服装主要载体为五将,以黑、粉、黄、红、蓝为主,配以五色面具。由于傩舞始于古代社会流传至今,因此服装保留了大量的远古风格,无论从设计到搭配都相对原始,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在用色方面,过于直白的色调、明度、饱和度,使现代人无法接受,观赏价值不高,不利于傩舞的传承与保护。说到底,傩舞更像是一种祭祀活动,具有浓郁的原始古巫色彩和较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日常生活的服装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在服装设计上保留这种“巫蛊”色彩,并且融入时代元素,甚至作为艺术特色呈现出来,值得我们思考。

二、时尚传播的新途径

1、时尚传播的含义

“时尚”一词一直是世界潮流的代名词,每个人对时尚的理解都不相同,有人认为简单的就是时尚,有人则认为标新立异是种时尚,现实生活中与时尚不同步的则被认为是老土的、落后的。其实所谓时尚应该是“时”与“尚”的结合体;“时”乃当下、时下,在一段时间内;“尚”是崇尚、高尚、高品位的表达。因此时尚在每个时代阶段都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演变为追求真善美的高级意识形态。德国著名哲学家西美尔在《时尚》中提到时尚是阶级的产物,时尚在进行“阶级”“身份”区分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各自“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还认为时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扩散过程,认为时尚只能是单向传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过往、当下还是未来,即便是当权者有着更为严密的限制,时尚的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并且延伸的各个领域。时尚传播就是时尚扩散产生的新领域,主要服务于服装、服饰等时尚产业领域,其发展核心是构建品牌或符号形象,时尚传播往往是实现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视觉艺术传播。可以说时尚传播的起点是审美,最终目的是形成消费,具有商业价值。时尚传播也在新闻传播领域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从上世界90年代开始,各类时尚杂志的产生如《米娜》《昕薇》《瑞丽》等都是通过纸质传媒传播生活时尚、营建消费空间、表达女性话语。现在各类杂志不仅有纸质杂志,还创建了电子杂志,传播方式也从单一的线上改为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时尚传播,无论在服装领域还是新闻领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地位已十分凸显。

2、时尚传播对“非遗”文化的影响

时尚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井喷式的发展,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平台相继成为时尚传播的途径,并且微信、微博等“微”传媒与PC电脑终端相连接,形成信息共享,“微”传媒事实上就是信息传播的提速,时效性更突出。作为时尚传播的新平台,“微”媒体的宣传营销、文化推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时尚传播对“非遗”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非遗”文化的影响巨大。“非遗”文化在过去给人的感觉是古老的、陈旧的,人们对他的了解认知,往往停留在名称表面,很少会挖掘内涵,一探究竟。“微”媒体的时尚传播方式出现,让“非遗”文化由过去的被动没落,转变成主动表现、推广。建立自媒体公众号,把要表现的“非遗”文化从起源产生,演变、发展都详细的展示出来。由于“微”传媒的主要受众以18-40岁的中青年为主,在展示“非遗”文化时要有针对性侧重表现某个领域,作为特色推广。“服饰文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大众对服饰的兴趣浓厚,“非遗”文化可以将服饰的创新发展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行研究,引起大众的重视。由于服饰的创新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微”媒体上传播可以做到连续、稳定,不会出现更新一次就再无下文,很快被大众遗忘的问题。

三、时尚传播“微”媒体下的创新对比研究

1、东海人龙舞舞蹈服饰创新

由于“微”媒体传播平台以年轻人使用为主,且女性比例远超过男性,因此东海人龙舞服饰(图1)中最具有符号感的是服饰颜色、龙鳞设计和腿绑,在保留以上三种元素的情况下可对人龙舞服饰进行改造,增强时尚感。人龙舞服饰中,青年男子着背心、男童着肚兜,他们下身皆为短裤。可以增加女童作为表演者,在设计肚兜时可改良肚兜款式,加入女性元素,如露肩、吊带等,下身设计可以增加裙裤款式,方便演出且大方美观,配合腿绑更有时尚韵味。青年男子的背心原本设计过于粗犷,在剪裁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收身设计,改良成T恤款式,更为内敛,服装图案方面以龙鳞作为设计灵感,设计LOGO标志,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下装短裤较为肥大,时尚感严重不足,考虑收身设计,同时可以增加款式再设计一条运动收脚九分裤,将龙鳞的元素也加入到九分裤中,点缀裤兜和收脚口等细节位置。头巾设计年代感强,特别是头巾后部的飘带,重新设计时可去掉,外形可向帽子的形式转移,加入龙鳞的元素与上衣和下裤起到呼应的作用,为了增加时尚感,可以设计多款帽子或头巾。还可添置鞋子的设计,人龙舞的表演是赤脚完成的,增加了鞋子的设计更体显文明与进步,细节设计依旧沿用“龙鳞”做到真正的“统一”。服装颜色上原本的黄色和红色明亮度、饱和度都偏高,不够温和,在创新设计时可以保留黄红大色块,对色调进行调整,符合大众欣赏。

图1 东海人龙舞

2、湛江傩舞舞蹈服饰创新

图2 湛江傩舞—考兵

由于现代年轻人对古代服饰的热情不高,傩舞服饰款式也比较原始很容易被大众忽略,因此傩舞服饰在创新时也要考虑如何吸引大众的目光。湛江傩舞服饰(图2)是三种舞蹈服饰里款式、颜色最为丰富、造型最多的一个,由车、麦、李、刘、洪五将组成,造型上保留了封建时期古代服饰特点,身着长袍,领子、腰间的图案酷似祥云,长袍下端两侧高开叉配以腰带,便于表演者行动,舞蹈时完成大幅度肢体动作,下身着宽松版纯色水裤。时装的三要素即款式、面料、颜色,而傩舞服饰与目前流行的时装相比,在三要素方面相距甚远,由于古代风格明显更适合做出创新设计,设计女性款式,借助原本的高开叉和长袍等元素设计出类似旗袍款式,配合祥云图案,也可以将傩舞面具上的图案进行改良,设计在旗袍上。将长袍改短,裤装收身,更加便于行动,岭南地区天气大多闷热,服装材料可选用棉麻类型,服装色泽更温和,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明度和饱和度,使颜色呈现高级灰的状态。腰带作为饰品中的女王,对服装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过去的傩舞服饰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仅作为服饰工具使用。我们可以采取与服装形成互补色的腰带进行搭配,并且在腰带的设计上加入面具、祥云等元素。傩舞面具可以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过去的图案大多邪恶狰狞,美观度不够,可以设计一些面部相对温和的表情图案;用料方面,原本使用的多为木料,创新后可以增加陶土、皮革、帆布来打造或立体或平面的面具,并生产不同规格尺寸的产品。

3、混搭与文化传承

对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进行基本的创新后,他们的服饰都拥有了新的面貌,但在时尚传播和“微”媒体环境下,时尚思想还可以继续渗透。混搭是目前服饰中比较流行的设计方式,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性的风格服饰。首先是面料的混搭,无论是傩舞还是人龙舞选用的都是普通绸制面料,季节性不明显,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加入不同的面料,夏季我们可以将上衣改良成为纯棉或者莫代尔面料,秋冬季节可以选用毛线、皮草等装饰,风格上可以加入如:波西米亚风、朋克风、民族风等。面料的图案纹样也可以尝试混搭的风格,过去粤西地区被称“蛮夷之地”对外交往闭塞,文化内涵单调,舞蹈服饰上几乎没有太多的图案。随着改革开放,思想交流,南北通婚日渐普遍,文化碰撞也日益频繁,可将北方的儒家文学转化成为符号印染到面料上,还可以把在湛江出现属于北方日常的生活用品转化成符号进行印染。回归本土,湛江也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将海洋元素加入服饰中,凸显湛江本地特性,如海浪、珊瑚、斗笠和渔船等进行艺术加工制作成图案。

时尚是一种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包含了历史内涵和对待特定文化的传承。经过时尚加工的傩舞服饰和人龙舞服饰都具有记录历史的同时传承新文化的特质。时尚的傩舞和人龙舞服饰在具有新的审美标准和情趣性的同时,也更加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对设计师而言,了解当地地方性知识,对更好的掌握服饰设计,迎合消费者喜好,设计出更多舞蹈服饰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展望

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都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使得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都得到更好保护,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审美、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也会面临更多瓶颈问题。创新舞蹈服饰的研究探索,为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的新发展提供可能,受时尚传播影响,保守的舞蹈服饰开始尝试混搭、跨界和别出心裁,这些创作既符合时代的发展也顺应历史潮流。湛江作为旅游城市,需要具有湛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创新舞蹈服饰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空白,通过“微”传媒的介入,更可以将创新理念传播的更远,引起广泛关注。作为打造“滨海休闲文化产业”的品牌的一部分,变革是唯一的出路,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天时地利,才能使得“湛江傩舞”和“东海人龙舞”这两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造福当代人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晶晶.箐口村哈尼族女性服饰时尚研究[J].云南大学,2013,(06).

[2]孙万心.土家族传统服饰如何传承与发展[J].民族大家庭,2007,(11).

[3]杨喆.文化传播视野下广东文化的传承与嬗变研究[J].武汉大学,2014,(04).

[4]马庆.时尚传播研究什么?——兼论时尚传播研究的五个方向[J].当代传播,2015,(03).

[5]董王南高晚欣.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扮演何种角色[J]人民论坛,2017,(11).

[6]苏雄.湛江与佛山两地人龙舞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1,(05).

[7]许平山李宁.贵池傩服饰形制及其美学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8]潘多玲.粤西傩舞考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9).

猜你喜欢

傩舞龙舞湛江
漫步湛江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浅谈桂林市秀峰区张家村傩舞的音乐及功能
刍议赣傩
浅析栖霞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构想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湛江日报》:以做强做好军事报道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