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2018-05-19刘书平郭会艳
刘书平,郭会艳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停止,引起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不可逆性损害,可导致患者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是致残的首要病因,也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3]。缺血性脑梗死在全部脑梗死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70%~80%。缺血性脑梗死可分为单一性脑梗死(SCI)和多发性脑梗死(MCI),其中MCI患者预后较差,易伴随认知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故脑梗死愈发受到人们关注[4-5]。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在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6-7]。本次研究观察血清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及临床症状观察符合1989年WHO提出的相关标准[8],确诊为脑梗死。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8.69±8.94)岁。入选标准:①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I)检查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颅内疾病;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纳入研究前1个月未经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者;④在清醒状态下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明显出血倾向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③交流障碍或存在精神疾病者;④近期(纳入研究前3个月内)有重大手术者。
根据脑梗死病灶是否为多发将患者分为单一性脑梗死(SCI)组(n=37)和多发性脑梗死(MCI)组(n=43),MCI组入选条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有2处或以上病灶部位;脑梗死病史≥1次。SCI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7.84±8.78)岁;吸烟13例;饮酒15例。MCI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9.42±8.91)岁;吸烟16例;饮酒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另选同期体检性别年龄与脑梗死患者匹配的10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名,女38名;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9.10±9.12)岁。排除标准:患有脑血管疾病者;血红蛋白<125 g/L(男性)或155 g/L(女性);肌酐>106μmol/L;口服叶酸、维生素B12或避孕药妇女。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仪器 本次研究采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DXC800;试剂盒、校准品均为配套产品。
1.2.2 样本采集及预处理 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3 d均禁食动物蛋白,采用惰性分离胶促凝管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12 h)安静状态下肘静脉血3 ml;采集完成30 min内进行离心分离,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得到血清后在-70℃条件下冷冻保存,待统一检测。
1.2.3 检测方法 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TC、TG采用酶学法;HDL-C、LDL-C采用选择抑制法。
sdLDL-C:sdLDL-C水平采用过氧化物酶法进行检测。参数为主波长:600 nm,副波长:700 nm;温度:37 ℃;样品用量:4 μl,试剂用量:R1为225μl,R2为75 μl。
Hcy: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法进行检测。
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所有患者TC、TG、HDL-C、LDL-C及sdLDL-C与Hcy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死病变之间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所有检测指标均用“x±s”表示,两组间的各指标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吸烟、喝酒人数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sdLDL-C水平与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设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C、TG、LDL-C、sdLDL-C、Hcy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血清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各指标比较(x±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indexes between controlgroup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x±s,mmol/L)
2.2 对照组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SCI组血清TG、sdLDL-C、Hcy水平比对照组高,HDL-C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清TC、sdLDL-C、Hcy水平比对照组和SCI组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和SCI组低,TG、LDL-C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组患者各指标比较(x±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controlgroup and differenttypes of cerebralinfarction group(x±s,mmol/L)
2.3 血清sdLDL-C、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将脑梗死组作为应变量分别与血清TC、TG、HDL-C、LDL-C、sdLDL-C、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L-C、sdLDL-C、Hcy水平与脑梗死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44、1.115、0.646(P<0.05)。进行影响因素校正后,对血清LDL-C、sdLDL-C、Hcy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清sdLDL-C、Hcy水平与脑梗死仍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5、0.326(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饮食规律的改变,多发疾病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9]。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9]。近年来研究发现[4,11],部分脑梗死患者无吸烟史,且不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传统风险因素,这对加深人们对脑梗死的认知提供了新的课题。
Hcy是甲硫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其代谢需要在叶酸、维生素B6、B12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故若人体内缺乏上述辅助因子,机体内可发生Hcy聚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11]。初期研究发现[12-1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栓,发生全身动脉硬化,由此可推断高Hcy水平可能与人体发生动脉硬化存在密切关系。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期文献指出[14-15],Hcy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对照组高,SCI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对照组高,MCI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SCI组及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相关性(P<0.05),也说明了这一点。Hcy的作用机制可能如下:①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并与载脂蛋白B共同形成复合物,导致血管壁发生脂肪堆积;②使血管平滑机细胞大量增殖,促进粥样硬化形成;③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凝血因子功能发生改变,促进血栓形成。
机体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脑梗死的风险因素之一,近期研究发现[16-17],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血清sdLDL存在密切关系。众多研究显示,LDL由不同颗粒构成,根据物理形态、代谢特点等不同,主要可分为A型(大而轻LDL)与B型(sdLDL)。sdLDL是LDL中颗粒小、密度大的亚组分,与LDL相比,易被氧化修饰后粘连在血管壁上,文献指出[18-19],黏附的sdLDL可通过某种途径进入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另外,由于sdLDL比普通LDL侵入性更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部分学者认为可将其作为评价脑梗死的标准。在本次研究中,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C、TG、LDL-C、sdLDL-C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血清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血清sdLDL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危险性的标准,除此之外,血脂水平也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MCI组血清sdLDL-C比对照组和SCI组高,HDL-C比对照组和SCI组低,TG、LDL-C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dLDL-C与血脂水平对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另外,血清sdLDL-C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说明sdLDL-C也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清Hcy、sdLDL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血脂指标(TC、TG、HDL、LDL)相比更具有诊断价值,对预测脑梗死的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本文纳入病例数较少,且对干预Hcy、sdLDL是否会影响疾病进展未进行探究,存在局限性,有待今后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辉,于群涛.急性脑梗死动脉血管内再通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673-675.
[2] 吴文海.脑梗死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5):2863-2864,2867.
[3] 陈培培,娄培安,张盼,等.2011至2015年徐州市居民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7):597-607.
[4] 杜衍捷,金醒昉.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600-3602.
[5] 夏剑,周艳梅,左巧云,等.武汉市老年居民高血压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74-4875.
[6] 徐竞,李美英,周曾,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7,38(9):1146-1150.
[7] 褚玲,谢军,刘娟,等.血清sdLDL评估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3416-3418.
[8] Listed N.Recommendations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Report of the WHO Task Force on Stroke and other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J].Stroke,1989,20(10):1407.
[9] 旋静,杨世艳,高金良,等.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2):155-156.
[10]董大伟,袁定新,王建民,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征及远期预后[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640-645.
[11]瞿国英,林炜炜,戴越刚,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2):102-105.
[12]杨春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4):290-293.
[13]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057-3061.
[14]桂心,谢小红,张仁荣,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0(4):116-118,121.
[15]张媚,熊莉君,喻小红,等.初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4):887-888.
[16]孔维菊,陈力平,林杰,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合并代谢综合征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9):1289-1291.
[17]丁洁.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6033-6035.
[18]王凌旭,杨东伟.sdLDL-C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2):7-10.
[19]黎晓绮,郭翼华,熊燕,等.不同人群sdLDL-C水平及其与血脂组分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47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