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和对策

2018-05-18吕琴

关键词:班级管理措施

吕琴

【摘要】 本文简述了破窗效应的含义,通过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破窗效应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222-02

0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即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不仅会出现在社会中,我认为在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破窗效应”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1. “破窗效应”的危害

在班级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决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从更深层次来说,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正确认识受混淆,是非分辩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由此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破窗效应”,对班级的建设造成无可估计的不良后果。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警惕在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发生,让一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班级管理中可能诱发“破窗效应”的因素

2.1开局不慎

在每个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第一”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第一次班会课,第一次考试,第一节课,第一次作业……如果每一个“第一”班主任都能认真设计、严格要求,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反之,若有某个“第一”因为设计不够严密或管理不够规范,学生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活动”的可能性,以后这一类的活动如果想再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若后来仍无有效方法进行改进的话,这一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又会辐射到其它类型的活动中,形成“破窗效应”。

2.2对错误行为制止不及时

有时候由于班主任的事务繁忙,错误行为本身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班主任是在错误行为发生几天之后、甚至是一段时间之后才对其进行处理。殊不知,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及时”、“一针见血”及“彻底”。一旦错过了学生犯错后心里的“恐惧期”,就很难再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不能切入要害的教育,说多了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今后的教育设置路障;而不彻底的教育则容易留下后患。而且由于班主任误以为任务完成放松了警惕,反而为新的、甚至更严重的错误的发生提供了沃土。

2.3对学生错误行为教育不得法

如果教育无法深入人心,则学生可能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表面上承认错误,接受教育,实际上“心结”仍未解开,伺机再动;如果此时在班中存在一些类似的同学,则容易纠结成党,在班中形成一股力量,使班主任工作处处受阻。

3.“破窗效应”实例

实例1:开局不慎:第一次抓迟到

高中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内,同学们刚到陌生的环境中,大家都遵守纪律,按时到班。一段时间后,个别同学开始出现懒散、拖沓的现象,其中,数学课代表特别突出。第一次被我抓到迟到的时候,我并没有表现出很气愤的样子,仅仅是以说教的方式跟他说了几句要遵守纪律、不迟到等,并无实际的措施予以惩戒。慢慢地,班上开始出现了四、五个“顽固分子”,经常“踩点”到教室,甚至铃声响完都还没有到。我意识到再不采取措施恐怕这种懒散的习惯将会影响整个班的班风、学风。接下来我就采取写迟到心得、每周不定时的迟到登记等措施,同学们都比较要面子,迟到现象及时扼住了。

实例2:对错误行为制止不及时:晚休纪律

某一天上班时,我路过教学楼前登记“三自我”扣分的黑板,看到我所带的班级前一天被扣了4分:一个女生午休时玩手机被扣2分,两个女生晚休熄灯后有强光分别被扣1分。当时我就怒火冲天!下午第一节课正好是我上课,上课之前,我先提出了“三自我”扣分的事,并且提出了处罚措施:写一份扣分心得,为班集体打扫教室卫生。但是由于时间匆忙,我来不及跟同学们说清楚“三自我”扣分和班集体荣誉、班风、学风之间的关系。仅仅过了三天,又有一个男生因为晚休熄灯后有强光被“三自我”扣分。这次,我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如何来处理班级“三自我”扣分的事。在当天的晚修的第三节,我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了一番道理:老师在乎“三自我”的扣分,其实就是在乎同学们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如果晚休的时候不休息而玩手机,宿舍里有光,影响同学们的睡眠;如果中午不午休,下午和晚上学习就会没精神;如果出了小问题而不处理,可能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刹不住车,那么我们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被破坏;我们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是我们的荣耀,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变得更优秀,近朱者赤;而反过来,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纪律、无组织的班集体中,近墨者黑。同时,我打印了《班级无手机公约》,下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在公约上签名。自此以后,我班的“手机问题”基本没有了。

实例3:对学生错误行为教育不得法:艰难的体育课

某节体育课,我无意中发现有一个男生逗留在教室睡觉。我上前叫醒他,他说有点不舒服。我再三确认,问他哪里不舒服,需不需要请假去医院看病,需不需要家长接回家休息,他都一一否定。我初步斷定:他这是故意逃课!我当场批评了他,要求他立即补写一份请假条,并要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按时去上体育课。第二周的同一节课,由于有了上一周的经验,我在体育课前就到教室提醒同学们及时去上体育课,但是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直到上课铃响才下楼。当天晚修上课前,我在班里说出了我观察到的体育课出现的逃课、拖拉现象,作出规定,如果再有体育课上课前拖拉、上课后迟到影响其他课程的情况出现,请出现这些问题的同学到办公室“喝茶”。从此以后,我班的体育课终于不再艰难了。

4. 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

4.1. 预防——新官上任三把火

首先,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期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班制订了班规班纪和《班级无手机公约》,以之为据,遇到事情,严格按照规章办事,这样进行学生管理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高度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我经常告诉同学们,“你们现在表现很好,我很满意,你们是最优秀的”,这种心理暗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班上的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最后,要充分重视班级的各种“第一”,第一次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作为老师,既要接受学生的进步,也要接受学生的错误。班上同学们表现突出的方面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给与学生精神上的支持。警示作用和模范作用都能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4.2事故发生后的抓源头

打蛇要打七寸,处理事故也要做到快、准、狠。处理要及时,找准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要到位,惩罚要够火候,决不手软。班主任应该通过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工作,尽量在事故发生的源头处就将其扼杀。

4.3事后的宣传

并非事情处理完了就万事大吉,如果没能够及时在其它学生中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宣传教育的话,只能是处理一个,下一个仍有可能继续发生。因此,事后的宣传也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5.共同成长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心理相对较为脆弱,而且任何一个处理的决定可能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每进行一项教育的措施时都必须非常慎重。我们应以“爱心”为原则,在教育中始终要以最终能使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从“破窗效应”到班级管理,还需要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