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的资源优势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效果

2018-05-18刘欢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微课

刘欢欢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协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模式,但应用效果欠佳。本文分析了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创造性地从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应用微课改善协作学习效果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模式,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基于微课的课堂协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感受、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上较之传统的协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 微课 信息技术课堂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201-02

0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协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模式,但应用效果欠佳。经过分析与归纳,笔者发现有3种应用不佳的情况。

1.协作学习意识不统一造成教师顾此失彼

高中学生因为是自主招生,来源较复杂,有县城的学生、也有农村的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受教育环境的不同,一部分学生甚少接触小组协作学习,这就导致了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喜欢单打独干,一部分学生喜欢“独霸”老师,还有一部分学生“强强联合”。这种现状会导致老师顾此失彼,疲于应付问题较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兼顾不上,而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控。

2.计算机水平差异大导致学习机会不均等

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自己过往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不感兴趣,对新知识与技术充满渴望;基础较差的学生,简单的知识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滋生畏难情绪。在小组协作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甚至独立承担任务,更有话语权,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被忽视、冷落,不敢发表意见,这与组内帮扶共进的目标背道而驰。

3.协作学习进度不协调带来教学任务失败

协作学习进度不协调包括组内进度不协调和组间进度不协调。组内进度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成员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成员之间学习态度的差异,如小组内有成员基础较差跟不上进度、小组内有成员沉迷游戏不愿完成任务等;组间进度不协调主要因为分组的原因,因为信息技术课一周才一课时,教师对学生不了解,最常用的分组策略是自动分组,这就导致有些小组“强强联合”,有些小组“弱弱相伤”。进度不协调将最终导致任务无法完成,课堂陷于低效。

二、利用微课改善协作学习效果的可行性

很多学者已经关注到课堂协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为此也做了很多研究,但研究大多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掌控,比如运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确实能够改善协作学习效果,但课堂掌控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容易习得,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能不能从资源的角度出发找到改善协作学习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呢?目前教育界热衷开展的微课教学,它的资源优势为改善协作学习效果提供了可能性。

1.微课的多媒体特性有利于缩小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

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微视频,微视频将教学内容精炼到10分钟以内,并且以视频的形式在网络平台共享,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参照练习,自我提升,从而缩小计算机水平差异,让协作学习时交流更为顺畅。

2.微课能将教师从繁复的学生指导中解放出来,致力于课堂把控

由于一部分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习惯于问老师甚至在课堂上“独霸”老师,导致教师经常游走于学生之间而无法将精力置于课堂的整体把控。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尝试自主解决简单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解决较复杂问题,教师可将更多精力置于课堂把控中。

3.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高中学校基本实现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网络机房上课,具备了在课堂上实施微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优势,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要录制微课并不难,因此,也具备了实施微课教学的软件环境。

三、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微课的课堂协作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代替传统的知识讲授与演示,并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使小组成员通过互助、合作、共享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因为高中的课堂有45分钟,而微课是不超过10分钟的教学视频,那么,剩下的35分钟该如何把握?在这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微课什么时候呈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如何开展?为此,笔者构建了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六段式”协作学习模式。

1.情境导入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引领着教学全过程的开启。情境导入的目的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要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习主题。建议结合导学案来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更加明确。

2.观看微视频

在上一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之后,指引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微视频可通过教学软件发送到学生电脑桌面,也可通过构建FTP平台让学生自己下载观看,或者发布到网络平台让学生点击链接实时观看。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调节视频进度,对于接受不好的地方可反复观看。建议结合导学案设置练习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并在看完微视频后完成练习,如《神奇的滤镜》一课中,笔者设置了三道练习题:(1)滤镜的种类有哪些?(2)内置滤镜和外置濾镜有什么区别?(3)请判断下面的作品用到了哪种滤镜。

3.自主学习

这一阶段的自主学习是为了给学生观看微视频后一个自我思考和尝试操作的时间。教师在这一阶段设置一个简单的、基础的任务,最好是让所有同学通过学习微视频都能掌握的,学生通过这个任务所获得的能力既能为后面的协作探究任务打下基础,又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神奇的滤镜》一课,笔者设置了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为:对图片1运用风格化滤镜下的“凸出”滤镜效果,尝试改变大小和深度这两个参数,观察效果有何不同。

4.协作探究

这一阶段是真正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协作学习、合作探究;二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助学辅导的作用,根据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集体指导,必要时针对学习疑点、难点使用屏幕控制软件进行统一指导。

这一阶段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学习任务设计,任务的难度要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神奇的滤镜》设置了协作学习任务为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制作《低碳生活》的作品,教师展示了《低碳生活》的效果图,图中涉及到4种滤镜效果,包括:风、径向模糊、波浪扭曲、水滴,其中水滴滤镜是外置滤镜,需要学生自己安装,四种滤镜难度层层深入;二是学生分组设计,2-4人为宜,分组原则为“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教师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好爱等进行固定分组,并通过推选组长、创建组内文化、组内信任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组内认同感和团队精神。

5.分享交流

这一阶段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学生的作品需要经过与他人交流才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本模式主要运用组间互评与教师点评。教师指导学生将作品上传至FTP小组文件夹内,并进入其他小组的文件夹浏览作品,推荐你认为最好的一份作品。通过屏幕控制软件,由该小组分享成功经验(如,设计过程、制作过程等),教师再进行点评。教师也可以自己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

6.教师总结

这一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阶段,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提纲挚领地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以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教师还可以在此阶段设置悬念,提出与本节课和后续课相关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服务。总之,总结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使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无缺。

四、基于微课的课堂协作学习模式效果验证

为了对学习效果进行验证,笔者进行了实践研究,按照“同课异构”的方法进行授课,实验班采用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模式授课,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课堂协作学习模式授课,即不采用微课,教师直接讲授与演示。笔者在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以下数据论证。

1.学习感受

实验班有79.55%的学生喜欢使用“微视频+导学案”资源来上课,88.64%的学生喜欢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75%的学生希望下学期继续采用“微视频+导学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班有47.92%的学生喜欢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43.75%的学生对此表示无所谓;43.75%的学生希望下学期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比实验班少了31.25%。显然,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感受更好,课堂满意度更高。

2.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完成合作探究任务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有61.36%和72.92%的学生会选择先跟同学交流合作,如果不行再请教老师,但是,通过微课或百度等其他途径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实验班有22.72%,对照班有10.42%;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有54.55%和62.5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能让自己学到更多东西,但是,实验班有2.27%的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认为小组合作经常是大家各干各的,很难协调,而对照班有29.17%。可见,实验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技巧均胜于对照班。

3.学习效果

对于每节课所教授的操作技能,实验班有75%的学生觉得自己能较好地掌握,对照班则有87.5%。经分析,这是因为实验班的教学内容容量更大的缘故,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探究任务里的高阶任务。从学生作品分析来看,实验班的学生作品设计更完整、更有创意,优秀作品也更多。对于小组协作能否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实验班有86.36%的学生作出肯定回答,对照班有72.92%,而认为小组协作对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没有意义的,实验班没有,对照班有12.5%。可见,实验班的小组协作學习效果是明显强于对照班的。

五、结束语

综观信息技术课的发展历程,硬件设施不够、教师理念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均是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虽为非高考科目,但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而信息素养是未来人才的一大衡量标准。微课的资源优势为实现差异性教学提供了机会,与协作学习相结合更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创新实验中,共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支持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模式研究”(2015YQJK092)资助项目)

[ 参 考 文 献 ]

[1]孔庆岩.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郝金涛.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程协作探究模式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吕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理论研究,2013(09).

[4]王旭.基于协作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设计[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04).

[5]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07).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