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16-11-15于萍
于萍
摘 要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基于当前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现状,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不同,探索改革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对教学情境创设、整合教学资源等手段辅助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计算机实验 分类分层教学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1 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所有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和通识性等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判断过于主观。多数任课教师认为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较以往有所提高,同时也存在地区差异。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开课后对我校2015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各地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少有配套的上机实验教材或上机实验手册等指导计算机使用,上机操作以教师口头讲解和上机演示为主,练习内容比较随意;有些则只是按照书本讲理论知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主要依赖自己课下时间使用计算机,而家长对高中生使用计算机限制较多。以往未做详细调查,主观判断学生的操作水平,需要重新规划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2)实验条件不充足。实验课需要一定的上机时间练习,课上老师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主并督促练习,学生仅在上课时间内练习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够的。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般,课后缺少自己复习和练习的主动性,容易造成课堂上上机解题无从下手,操作的熟练度不够。新生很少拥有计算机且无开放实验室,无法保障预习和复习。①若学校设有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学生的课下练习和扩展实验。
(3)教学中忽略层次差异。我校对2014级和2015级两届学生进行计算机入学测试,测试成绩反映学生总体水平偏低且没有明显分层表现,所以没有实现测试后的分层教学。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层次差异,根据实验教材将实验内容统一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吃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太容易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相结合。在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下,我校目前还没有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分类教学,而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注重实践,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指导、组织学生以互助小组形式分组学习实现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是零基础,且不需要太多理论基础和难以理解的理论与操作技术,因此知识建构相对容易。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合作式”学习。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和协作学习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②
(1)设立开放实验室。建立专门用于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开放实验室,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上机学时,此项为免费上机时长,工作日全天每个上课时段安排教师答疑和上机辅导。
(2)自主学习。实验过程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前首先明确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预习→明确并执行实验任务→评价反馈→难点解析”。具体步骤为:①教师先布置实验作业,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②学生明确实验目标,按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③学生通过评价系统获得实验成绩反馈,修正错误进行再学习直到达到学习要求。④若有问题无法自行解决,请求教师帮助。
(3)协作学习。协作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一般应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也可作为讨论的内容。
原有授课方式以班为单位进行实验课教学。现在打破原有自然班的教学组织,实现混班教学,学生间互帮互助。在实验过程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可充当助教角色,辅导起点较低的同学。
3 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资源。第一,根据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调查结果和测试结果进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针对分类和分层教学的要求教学团队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第二,整合教学资源。本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材、实验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相关网络资源等,计划今后会开发微课、微视频等形式。目前选择已开放的相关MOOC课程作为教学辅助,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自学,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帮助。
(2)改善实验和辅导条件。学校新建百人机房,设立为开放实验室。教师布置课程的学习内容及要求,在每个开放时段安排指导教师与助教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和答疑。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并到开放实验室自行安排学习。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较低。一是学生已经习惯多年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二是依赖教师管理督促。经调查,多数同学反映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比在线自学方式更易接受。因此,直接转换为自学方式,学生觉得压力大,操作可行性差。为解决此问题,在大学计算机课程开课前从一、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一些学生做任课教师的助教,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同学完成操作性实验,实现学生间协作学习。在学期末对助教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师和学生评价,如果评价合格,以公选课1学分的形式激励助教学生,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学风建设。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也可吸收相关专业课教师,而非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做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档,与专业联系更紧密。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补充。对这类教师也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3)分类分层教学。第一,实施分类教学,对不同专业分类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选讲的知识点着眼于学生所在专业的实际应用。比如在讲授文字处理时,不仅要讲文字处理的基本技术,还要讲特定文档编辑,如论文格式;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采用什么样的文档、如何使用文字处理完成规范的、职业的文档。对外语类专业讲授相应的文档规范和格式。在讲授电子表格时,对会计、财务管理、人才资源等需要多种财务和统计函数的情况,选择通用财务类、管理类表格作为实验练习项目。在讲授演示文稿时,对管理类相关专业选择以调研、报告等模板为主设计实验项目。第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对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分类前提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教学,而不是按自然班组织教学,并指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分层教学前,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为两个层次,分别进入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开始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有关的计算机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所有学生,都要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划分不宜过细,反而使学生间的操作水平差异增大,因此我们设计分为两层。对于教师来说,摆脱了传统教学时两种学生差别难于兼顾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备课和教学,优化教育配置,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习效果评价。利用在线考试平台,实施提前报考和上机考试的考核模式,在课程开设学期分阶段提供三次考试,分别设在开课前、期中和期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取考试时间并进行考试申请。考试通过的学生可进一步自行选择后续阶段的扩展学习内容。每次考试通过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对未通过考试的学生是压力,也是动力。若某学生参加多次考试以成绩最高者为最终考试成绩,对三次考试均未通过的学生需重修课程。
4 结束语
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次改革的方案应用到我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分层教学及其评价”的教学改革项目中,还需通过实践完善此方案。
注释
① 刘艳云,张婷婷,饶莉萍,张赛男,潘林.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3):73-75.
② 纪良浩,段小林,李琳皓,兰文富.以开放与自主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