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17陈兆仁刘婉贞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能动性教学目标

陈兆仁 刘婉贞

【摘 要】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提出了《微机原理》教学改革步骤和方法,设置了教学情境,将项目惯穿于《微机原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目标;过程;协作学习;情境;能动性

【Abstract】Base on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 proposed the teaching reform steps and Methods of th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et up a teaching situation ,it is clear that Teachers under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 “stud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project used to wear in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inspired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The teaching goal;Process;Collaborative learning;Situation;Motility

1 项目教学法[1]

根据项目教学法原理和规则,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需求的背景下,把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学习活动。即是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建立对《微机原理》课程新的认知过程。笔者将《微机原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将工程项目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将课程与工程项目结合,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从而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

2 《微机原理》的课程情景

《微机原理》的课程情景包括《微机原理》课程特点和《微机原理》课程设置特点。

(1)《微机原理》课程特点:《微机原理》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其二,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接口;其三,《微机原理》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这是一门实践情很强的课程,没有深澳的理论,也没有逻辑推理过程,同时是指令对底层的操作,所以执行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说不能形象的理解,枯槽无味,因此学习起就比较困难。

(2)《微机原理》课程设置特点:其一,《微机原理》教学的少课时,多内容,该课程从54学时减少到了41学时;其二,汇编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不但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别以指令系统模型图和系统电路为主线,将系统电路分为七个模块,描述硬件系统开发过程,将各个子项目合理按排到单元,并且提出了下列要求:将教材的各接口芯片与 存储器2716、2114以独立方式编址按下列要求设计电路:

(1)译码芯片为74LS138\74LS32\74LS20\74LS04\74LS30

(2)ROM存储器系统为2KB RAM存储器系为4KB

(3)接口芯片的端口地址16位其中最低二位为接口芯片的片内译码,第三位到第8位为74LS138的输入和控制信号,第九位到第十四位为自已学号编号作为门电路的译码输入信号。

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上述项目内容(以下简称为“项目”)。

3 《微机原理》的课程内容的设计

3.1 抽象的指令形象化 ,由于PC 机的汇编指令比较多,同时指令是对底层的操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费劲,难以理解,所以为化解这个问题,在汇编语言的这部分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模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指令时对指令的理解。

例如根据指令系统模型在讲解MOV AL,[1000H]指令时,强调将13送至AL中,不是将1000H送入AL中,图中是采用动画,这样就很直观的形象,例如要求将1000H单元的内容送至I/O接的2000H端口中去

MOV DX,2000H

MOV AL,[1000H]

OUT DX,AL

这个例题既让学生理解I/O操作指令又让学生理解存储器和I/O指的作令是不同的,既形象又直观。

3.2 硬件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如系统电路图2所示 ,通过这张电路图让学生知道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将本系统电路划分为七个模块,分别是译码电路设计、存储器系统设计、8253定时电路电路设计、8251接口电路设计、8255接口电路设计和A/D或D/A电路设计及8259接口电路设计,把每个子项目与其章节对应,以该系统电路为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惯穿其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完相应内容后积极完成项目的相应任务,掌握各章节的知识,要求学生最终完项目的设计,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微机原理》课程的意义,看到了自已的收获,激发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3 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通过指令系统模型图,确定《微机原理》课程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学习情境教学目标分析,确定基本概念、语法以及程序设计有关的知识内容,《微机原理》硬件部分,明确各子项目与CPU接口的基本方法,这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微机原理》课程目标:通过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编程思想和基本技能,熟悉基本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硬件电路的设计,能更好理解软硬件结合,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4 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思想,以指令系统模型和系统电路设计真实问题情景为依托,探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用问题来驱动学习。

《微机原理》采用 以模块为载体,用任务进行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系统电路设计》为主线,把任务分配于所有章节中,课程教学具有连贯性。同时结合现场提供实际项目案例(子项目)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导入,任务驱动(I/O接口电路是怎么样编址?),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模块任务”,在完成“模块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 在硬件部分教学过程中,先以译码电路设计先行,因为译码电路是接口电路设计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弄清楚了这部电路的设计,也就理解了I/O端口编址方法,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端口的概念。所以阐述译码电路设计的原则,输入信号的构成及输出信号为低电平,同时阐述地址编码规则,给出应该实例进行分析。

5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景的选择:为学生选择一个完整、真实的学生比较熟悉问题背景(例如讲授输入输出接口时I/O接口为什么要设置地址?引入这栋大楼的教室为什么要编号?)作为《微机原理》教学的平台或者切入点,激必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该情境又要能让学生感受此情境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这个群体互动与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所以笔者在《微机原理》教学实施中,将《系统电路》实际问题或引入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简化处理,作为教学和实验实训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工作过程,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把项目开发过程的工作环节及任务穿插于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设计如下的七个学习情境[2]。

译码电路设计——输入输出接口

存储器系统设计——存储器

8253接口电路设计——定时与计数器

8251接口电路设计——串行接口

8255接口电路设计——并行接口

A/D或D/A电路设计——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8259接口电路设计——中断系统

6 协同学习环境设计

在《微机原理》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系统电路》为主线,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项目意义建构。整个协同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根据项目结合《系统电路》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例如:项目内容的(3),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译码电路设计后完成,为此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位的概念,就必需引导对学生将地址总线和学号的编号对应。从而让学生发挥想象,自主设计,由于学号不同所以设计出来的译码电路也就各不相同。

7 总结

在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指导下,将指令系统模图和《系统电路》运用在《微机原理》教学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原则, 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改进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对微机原理掌握更深入、更扎实,全面的提升《微机原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R·M·加涅L·J·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洪永强.微原理与接口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4,05.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能动性教学目标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