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有效问题”激活语文课堂

2018-05-18王卫涛朱佳栋

关键词:激活课堂有效问题设计问题

王卫涛 朱佳栋

【摘要】 语文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低,学生课堂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好。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老虎吃天,无处下手。”而要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就要想方设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设计问题 激发思维 激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056-01

0

当语文课堂充满了“是不是”“对不对”“明白不明白”等无效问题时,我们的课堂怎么会让学生感兴趣,又怎么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呢?所以,语文课堂呼唤“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我们的课堂!

那么,如何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

笔者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林冲杀人的场面是那样的血淋淋,我们为什么没有不适感,反而还觉得很痛快,是因为读者都“嗜血”吗?若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当这个问题抛出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点燃了,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开始了讨论,原来冷清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许多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迁移到原著中找答案,学生讨论,一下使课堂有“活力”,后面引导总结,最终我们一起得出这样几点原因:

1.不是读者嗜血,而是坏人太坏,读者对他们也恨到极点,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

2.对林冲的同情,同情弱者,当弱者终于强大时,读者感到爽快。

3.文章蓄势到位,才没有让读者有不适的感觉。

我们且不去讨论学生最终得出的答案含金量怎样,只看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一改课堂沉闷的新景象,确实让我收获了惊喜,而这种学生能够紧扣文本分析的课堂现象的出现能说明什么呢?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希望的课堂效果吗?为什么不能让这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现象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呢?是什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呢?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觉得之所以能出现这种课堂效果,主要是问题设计是“有效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文本解读,教师有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上面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因为这个问题是笔者自己在阅读文本中思考而得来的,更接近学生的兴奋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阅读者自己对文字感知,经过思考后提出的。是教参上没有出现过的,是原创的,所以才会让学生感兴趣。而许多语文老师不细读文本,学生不熟悉文本,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没有自己的思考的,教参怎样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就提同样的问题,这样没有经过思考的问题,教师自己也不见得就能分析的到位,更不用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参与讨论了。

但我并不是说教参的问题就毫无含金量,相反,教参中有许多问题是经过长时间论证才沉淀下来的。我只是想说,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入的读文本,对文本能提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能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新鲜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一定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接近學生的兴奋点,更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二、问题设计,学生出乎意料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除了能正向设问,也要能反向设问。为了激活课堂,教师有时要“故意为之”,和学生敢唱“对台戏”。

本节课问题的设计,就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用一个学生们明显不愿意承认的结论(读者嗜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把话语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你若认为不是,请谈出你的理由。”这样的提问,自然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文本,找寻理由,课堂也就有了活力。而这一方法,笔者也曾在许多课堂上使用过,效果都不错。例如,上《陌上桑》时,笔者提出的问题是:“我认为罗敷斥责使君是不对的的,因为使君是一个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敢者,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打开学生探讨的大门。

上《雨巷》时,我提出的问题是:“我认为“丁香姑娘”就是诗人所喜欢的姑娘,所以这是一首爱情诗,你们认为是吗?”这个问题,教师把自己的看法直接提出来,让学生肯定或者否定,学生否定后还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理由,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

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提出的问题是:“别里科夫躺在床上的一个多月里,内心会充满后悔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象力,也能让学生融入文本,设身处地去理解人物,探讨主题,学生自然有话说。

上《烛之武退秦师》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能使烛之武愿意出山的原因是利益驱使,你同意吗?”

……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既让学生觉得新鲜,又让学生能在文本中找到依据,有话可说。

三、导引思考,教师要循序渐进

提出有效问题,主要的目的在于调动,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在问题的导引上做功课。教师给出问题后,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不能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也可能有部分学生的讨论偏离了问题要求,这时教师的导引就很为重要,教师的积极导引,既是一种艺术,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教师的导引有效,学生的讨论才不会跑偏。

我们追求高效课堂,渴望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憧憬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收获的语文课堂。以上的反思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只有沿着“深入阅读文本,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这条道路前行,才能让当下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激活课堂有效问题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重在“设计问题”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便携式钓具包装设计问题及改善分析
解析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激活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