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14李丹
李丹
[摘 要]合作学习具备普适性的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一要合理划分小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二要合理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划分小组 设计问题 语文课程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04
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源自英国,在实施效果得到肯定后逐渐向世界各地推广,很多学者投入教研使其发展更为成熟,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对这三要素的重视和应用,促成了合作学习的框架与结构。此外,合作学习之所以在各种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是因为具备普适性的特点,同时又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合作学习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当前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应用内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流程,忽略了特性与效果,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能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但现实则是学生参与度和投入性不够高,并没有实现效率的真正提高,甚至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学生合作被动学习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很多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很多都是被动参与,往往是因为一些教师象征性提出问题,在没有保证学生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另外,有的学生在小组中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思考与讨论,也没有将自身的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发挥不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评价不明
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缺乏统一合理的评价标准,只有坚持以标准考评,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学习指导。就当前很多语文教师来说,在践行合作学习时虽然已尽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评价标准上不健全,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措施,提高学生合作效率呢?
第一,要合理划分小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最为关键的步骤在于合作,因此,团队是整个学习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预定的成效,与团队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设计阶段,首先要将学生摆在主体位置,同时充分结合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划分小组,坚持组间同质与异质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与水平构造等方面基本相当,然后开展后续的学习。作为一种在不断实施与改进中的形式,教师要明确,学生刚开展合作学习时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全面掌握合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保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学会尊重,实现有效交流。例如,在交流探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时,教师在展开解说前,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基本的语文知识沉淀和阅读水平能力来进行提问与分配,因此每一个层次的小组学生都要形成一定基础的语言有效交流和沟通,才能对问题展开有效交流,实现沟通与探讨,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第二,要合理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合作效率。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在于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大合作学习力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问题设置与引入,来发挥学习载体的作用,引发学生以集体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在培养合作精神、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合作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先遵循常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全文,展开对文章生字的认识与学习,对设置问题进行探讨与回答,随后进入合作学习模式。可将学生小组分别代表青蛙和小鸟,以团队形式模拟表演,分别讨论各自看到的天空模样,学生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提问环节是学生合作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当中除了强调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以外,也融入了自主思考和自我分析,学生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虽融入于团队中,却同时兼顾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主思考的作用,整个讨论过程完美实现了团结合作与自主思考的结合。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设置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解答,还有助于大家深刻了解文章含义,形成自身高效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教学中去,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