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的平移和旋转
2018-05-18韩骁飞
摘要:本文通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2例1.2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折射出在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平移和旋转;培养;空间观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2例1.2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直观,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课标》指出,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
[目标预设]
1. 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辨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学生能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高效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认识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辨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理念]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索式学习
[设计思路]由“半扶半放”到“自主探究”,在观察、比较中自主归类、总结。
[教学准备]转盘、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一) 视频,引出运动。出示1~7动图,学生比划
设计意图:动画引入,刺激学生想要学习的兴趣;自己动手感受,全员参与,体现民主意识;适时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 分类
过渡:我们看了,也比划了这些运动,你有什么感觉?带着这些感觉,请大家完成学习活动一
问:谁能上来帮老师分一分?同意吗?这样分是否真的合适呢?接下来我们就根据他的想法,仔细研究。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激发再研究的需要。
二、 新课
(一) 半扶半放,认识平移
1. 平移的特点
指上一组。问:老师想把它们运动的样子画下来,你认为怎么画?学生手势。师画、生画。追问:样子不一样,怎么能归为同一类呢?斜了还能和直直的归为同一类?
小结:不管是这样,这样,还是这样(手势),它们的运动都是()。(板书)
指出:像它们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作平移(板书)。说:……的运动是平移。
设计意图:及时追问,抓住平移的内在共同点;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
2. 比较平移前后的变与不变学习活动二,小组交流。小结:原来变中还有不变!
3. 举例平移描述、演示、说理由(直直的)
4. 操作
提示:注意按要求,先操作,再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1、展示2。引:比较两位同学平移的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PPT小结:把桌边当成小尺,多次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
设计意图:半扶半放,认识平移,不仅教了知识与技能,更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活动经验,为下面自主研究旋转打牢基础。
(二) 自主探究,认识旋转
1. 自主研究旋转
过渡:刚才呀,我们通过观察、模拟、画图、比较,知道了,上面一组的运动都是平移,那下面一组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请大家按照刚才研究平移的方法,独立研究,下面一组的运动,完成学习活动三。
汇1:画圏;汇2:画圏、点点。追问:两位同学的画法不一样,哪位同学的画法更具体(好)?点个点干什么的呀?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绕固定点转动的,PPT(板书板画:固定点)像它们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旋转)(板书)。说:……的运动是旋转。
指出:两位同学都认为,旋转前后,位置和方向(),形状和大小()。
2. 举例旋转描述、演示、说理由(直直的)
3. 操作提示:注意按要求,先操作,再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1、展示2,问:都是从A点旋转到D点,他转了好多,而他只转了一点!怎么回事啊?小结:原来可以这样顺时针转,也可以那样()(手势)。
(三) 比较平移和旋转
小结:是的,平移只改变了位置,而旋转不仅改变了位置,还改变了方向!(实物模拟)。
设计意图:自主研究旋转,充分提供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中,真正“经历”学习活动的经验,获得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树立学数学的兴趣。
三、 练习
(1) 强调:你说的是(他看到了)光盘的进出(在里面运转时的运动),
(2) 指出:看来,有的时候,平移和旋转还要合作呢。
(3) 指出:平移时,一定要看清方向和距离。
(4) 指出:是的,平移和旋转真的是难舍难分。
设计意图:系统并富有层次的练习夯实本节课的基础,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 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引:要想保证直直的,必须要借助(),在不同的场合“尺”也会不一样的,比如:在电梯这儿,墙就是“尺”;火车这儿,轨道就是“尺”;小蚂蟻把谁当成了“尺”?所以,我们给“尺”加个引号。
研究平移的时候,是老师带着大家研究的,研究旋转的时候呢?这样学习,大家就会变得更聪明。
五、 价值
过渡: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可广啦,请看!PPT介绍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的总结,鼓励学生建构自己的活动经验,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简介:韩骁飞,浙江省淮安市,浙江省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