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区囊蚴感染调查
2018-05-18,,,,,
,,, , ,
华支睾吸虫可寄生于人肝胆管内引起肝胆病变,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能是胆管癌的病因之一[1],WHO国际癌症研究署于2009年将华支睾吸虫确定为胆管细胞癌明确致癌物[2]。1988-1992年和2001-2004年两次全国调查显示人群感染水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广东由2.09%上升到6.20%,其流行地区的感染率高达17.48%[3]。淡水鱼类是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对华支睾吸虫的易感程度不同,文献报道的调查多采集野生小型淡水鱼,感染率较高[4-5],一般认为进食生或半生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是感染的主要途径,以鲩鱼、鳙鱼等较大型的淡水鱼多见,但国内调查数据较少,广东省阳山县对餐馆的调查结果显示,鲩鱼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22%(2/90),另外6种非供生食的小鱼的感染率均高于鲩鱼,其中麦穗鱼感染率高达55.56%[6]。吉林省白城地区市售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分别为麦穗鱼33.3%、船丁鱼29.6%、鲫鱼10.0%,草鱼8.5%[7]。本次针对广东某地区养殖、零售和餐饮市场上供生食的淡水鱼品种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于2016年8-10月,在广东省某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地区养殖(鱼塘)和零售环节(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用于生食的鲜活淡水鱼样品,包括鲩鱼、鳙鱼、鲤鱼、鲫鱼等;在餐饮环节采集生鱼片样品。
1.2检验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进行检测,其中①鲜活鱼样品去除头、鳞、骨、内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鱼肉剪成小块;②生鱼片样品检测量不低于150 g。鱼肉经绞碎后以1∶4的比例加入消化液,充分搅匀后置37 ℃恒温培养箱内约12 h,在消化过程中搅动2~3次,将消化后的样品用20目/吋的铜筛过滤,滤液倒入500 mL三角烧杯,静置沉淀20~30 min,缓慢弃去上清液,加清洁水至500 mL,搅拌后再沉淀20~30 min,弃去上清液,如此法反复清洗3次以上,至上清液透明为止。弃去上清液,吸取沉渣镜检有无囊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鲜活淡水鱼样品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鲜活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24%(10/58)。从淡水鱼种类上分析,采集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均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种类鲜活鱼样品的感染情况
Tab.1 Incidence of Clonorchis sinensis metacercariae in different kinds of fresh fish samples
淡水鱼种类Fishspecies样品数量(份)No.samplestested囊蚴阳性样品数量(份)No.samplespositive检出率(%)Detectionrate鲩鱼2015.00鲫鱼12433.33鳙鱼11218.18鲮鱼10110.00鲤鱼3266.67鲢鱼100罗非鱼100合计581017.24
从采样地点类型上分析,鲜活淡水鱼样品分别采自当地鱼塘、消费量较大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采自鱼塘、农贸市场的样品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分别为24.24%(8/33)和10.00%(2/20),采自超市的样品未检出(0/5)。所调查的6个鱼塘中有3个鱼塘建有直接入塘的厕所(鱼塘A、B和C),均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从另1个建有直接入塘的动物栏并用动物粪便喂鱼的鱼塘中也有检出(鱼塘E),无直接入塘的厕所或动物栏的鱼塘F未检出(表2)。
农贸市场售卖的鲜活鱼大多进货来自当地某水产品批发市场,少量摊贩的鲜活鱼来自当地鱼塘。本次调查的20份农贸市场样品中,2份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样品均来自当地鱼塘,鱼塘周边环境不详。
2.2生鱼片样品结果分析 生食淡水鱼样品均采自餐饮环节,采集的主要淡水鱼种类为鲩鱼,采样形式为生鱼片。调查结果显示62份生鱼片样品中有11份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74%。
从采样地点类型分析,4家餐馆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占所调查餐馆总量的18.18%(4/22)。多数餐馆的进货渠道为当地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一家餐馆销售自家鱼塘养殖的淡水鱼,从该餐馆采集的4份生鱼片样品均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2.3华支睾吸虫囊蚴定量分析 以往的调查中多采用操作较为简单的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本次调查统一采用了酶消化法,检样量较大,鲜活鱼样品去除头、鳞、骨、内脏后全部鱼肉用于检测,生鱼片样品检测量不低于150 g。对阳性样品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计数分析,结果显示76.19%的阳性样品中囊蚴数量小于10个。
表2 不同鱼塘中鲜活鱼样品的感染情况
Tab.2 Incidence of Clonorchis sinensis metacercariae in fresh fish samples from different fish farm
鱼塘编号No.fishfarm鱼塘环境Environmentoffishfarm样品数量(份)No.samplestested囊蚴阳性样品数量(份)No.samplespositive鱼塘A建有入塘厕所62鱼塘B建有入塘厕所62鱼塘C建有入塘厕所52鱼塘D建有入塘的动物栏并用动物粪便喂鱼50鱼塘E建有入塘的动物栏并用动物粪便喂鱼62鱼塘F无入塘的厕所或动物栏50合计338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鲜活鱼样品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24%(10/58),其中采自鱼塘、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分别为24.24%(8/33)、10.00%(2/20),2份采自农贸市场的阳性样品也产自当地鱼塘,超市样品未检出(0/5)。鱼塘的调查显示,3个建有直接入塘厕所的鱼塘中淡水鱼均检出,具有较高的致病风险,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与此密切相关。
采自餐饮环节的生鱼片样品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74%(11/62),提示在当地进食生鱼片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风险较高。但制作生鱼片的淡水鱼无法溯源,不能追溯到源头。
为提高检出率,本次调查均采取酶消化法,结果显示76.19%的阳性样品中囊蚴数量小于10个,若采取直接压片法检测,囊蚴数量少的样品很可能漏检,检出囊蚴的几率可能大大降低。但酶消化法耗时耗力,不易作为常规方法推广,在日常的监测中如何简便有效地提高检出率值得探讨。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两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显示中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呈上升趋势[2]。全球估计有1 500万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而中国达1 300万[8-9],中国作为全球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高发区,其疾病负担、流行因素尚未明确,防治形势严峻[10]。本次调查掌握当地淡水鱼在养殖、零售、餐饮等一系列食品链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基本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感染者与鱼塘中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高感染率密切相关并相互促进。造成该状况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第一,淡水养殖卫生管理不到位,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也相对滞后,淡水鱼感染持续存在;第二,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生食淡水鱼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并且对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认识不足。上述因素导致针对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除对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重点防治以外,必须加强鱼塘养殖卫生管理、加强淡水鱼的检验检疫工作,建立市售淡水鱼溯源体系,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溯源到养殖地,从源头治理,避免感染区域扩大。同时深入开展对群众的健康教育,使之充分认识到华支睾吸虫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加大农村改厕力度,避免人畜粪便直接排入鱼塘,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尽量不进食未煮熟煮透的淡水鱼。
参考文献:
[1] 程艳洁,姚丽君. 华支睾吸虫与肝/胆癌发病机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3):275-278.
[2] Bouvard V,Baan R,Straif K,et al.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part B: biological agents[J]. Lancet Oncol,2009,10(4):321-322.
[3] Chen YD,Zhou CH,Xu LQ.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wo nationwide surveys onClonorchissinensisinfection in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2012,25(2):163-166.
[4] 刘继鑫,孙艳宏,张浩,等. 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现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4):292-294.
[5] 刘承军,刘孝刚,于迪,等. 山东省聊城地区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兽医学报,2016,36(11):1891-1893.
[6] 黄新华,李志奇,张学军,等. 阳山县餐馆淡水鱼品肝吸虫感染状况的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2010,10(7):896-897.
[7] 叶春艳,王子见,吴秀萍,等. 白城地区市售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7-130.
[8] Qian MB,Chen YD,Yan F. Time to tackle clonorchiasis in China[J]. Infect Dis Poverty,2013,2(1):4.
[9] Qian MB,Utzinger J,Keiser J,et al. Clonorchiasis[J]. Lancet,2016,387(10020):800-810.
[10] 钱门宝,陈颖丹,周晓农. 中国华支睾吸虫病防控的差距[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34(4):37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