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高跟鞋
2018-05-17课程设计师谭晓泉
课程设计师:谭晓泉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个基本属性:必修课程、跨学科实践课程、动态开放的课程。结合学校“第一站”课程问题导向、内容真实、学科综合、项目式的特点,如何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问题需要出发,选择怎样的一个载体融合A-STEM教育开展项目式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沟通、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以下是我在设计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妈妈的高跟鞋》的设计思路。
设计灵感
根据学校“第一站”课程的总体框架要求,“家”的课程内容顶层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二是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家中的东西很多,哪些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还能进行综合实践研究的呢?苦心设想了无数内容又自己一个个否决,要么孩子不感兴趣,要么就陷入单一学科的综合实践。一个周末,上五年级的女儿穿了妈妈的高跟鞋一歪一扭在客厅走,我忍俊不禁:“干嘛穿妈妈的鞋子?”她说:“妈妈、阿姨们都喜欢穿高跟鞋,我也想试试穿?高跟鞋是谁发明的?妈妈这么多高跟鞋为什么不给我也买一双?”“高跟鞋?!”我一下子找到了设计课程的灵感,联想到在五年级数学课上孩子们计算穿鞋最佳高度时的兴致盎然。对呀!孩子们对高跟鞋感兴趣,也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收集到的孩子们的问题,我发现这些问题和想法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比如:“高跟鞋从何而来”的背后是丰富的历史知识;“哪些人喜欢穿高跟鞋”“穿多大多高的鞋”背后蕴含数学、信息技术、美学等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双高跟鞋”则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这些问题过去都被家长、教师忽视了,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不了了之。其实课程资源就在身边,就在孩子们的问题里。围绕高跟鞋这个载体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研究自己身边的事物。2016年那个让全体玉带山课程设计团队烧脑的夏天,“第一站”课程2.0版的开发论证会上,当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立刻得了到各设计师们的高度认可。
设计思路
学校“第一站”课程顶层设计特别强调“A-STEM”的教育理念。在玉带山小学,“A”不仅是“ART”的首字母,也有“首要”的意思,其独特的内涵指向“人文素养、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哲学思考、思维工具”等核心素养,表达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独特倾向。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和确定活动主题时,我把“A-STEM”作为课程知识和能力必选内容,重点选择能综合多学科知识的问题和活动,力求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与实践中的问题时彻底打破学科的界限,从所有学科中随机选用知识。在能力倾向方面,把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开放的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的内容是开放和动态生成的。以“谁喜欢穿高跟鞋”为例,让孩子们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有的孩子从年龄段的角度思考,有的从职业的角度思考,有的从穿着场合思考。开放的内容让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也有了研究的兴趣,参与的程度也就越高,生成的学习成果也就越多。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课程结构的开放。课程随着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不断进行着针对性的调整。比如,考虑到实施的难度,动手制作高跟鞋当初仅设计了折纸这一内容,后来调查发现孩子对3D打印十分感兴趣,所以学校不惜重金请来专业师傅、买来3D打印机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
课程资源的开放。课程实施时,我们让孩子们走出去,调查鞋店的顾客,测量妈妈脚的大小;又把有设计专长的家长、鞋厂的专业师傅、大学教授和退休教师请到学校来为孩子上课。2017年我们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上一届在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孩子教新一届孩子们,而这届的孩子们进而联想到把高跟鞋做成其他艺术品,于是利用高跟鞋制作了门帘、胸针、耳环等充满创意的作品。围绕整个课程,学校无形的围墙被拆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因为课程而成为了一个亲密的有机整体。资源开放了,课程活起来了。
课程设计思路
仰取俯拾的收获
高跟鞋课程实施两年来可以说是成功的。
一是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我班上一个数学成绩很好的孩子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本以为他感谢作为市级数学骨干教师的我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没想到他说:“谢谢你让我们上高跟鞋这个课程!太有趣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依据本课程开展的系列研究活动先后获得江北区小学生小课题研究一等奖、重庆市小学生小课题研究一等奖、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是提高了孩子们跨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庆市课程改革现场展示会上,孩子们计划做一个长2米高1米的巨型高跟鞋,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前期,孩子们成立了若干个小组,从经费预算,材料的选择和购买,款式和色彩的确定都有专门的小组负责。实际制作时,巨型高跟鞋的定型成了大问题,好几次我劝他们缩小尺寸,可孩子们就是不愿意放弃!他们不断向学校老师、大学教授请教,反复试验,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努力,这只巨大的高跟鞋终于制作成功!这种“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过程带给孩子的深刻体验是直达内心的。五年级的段科吉说:一双漂亮的高跟鞋从设计到完成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经过多少道工序。我做高跟鞋时不知多少次胶水滴在手上,撕也撕不掉,火辣辣地疼。最终做成的高跟鞋虽相貌不如人意但我十分喜爱,有谁不爱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呢?
三是激起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还想研究领带、手提包、眼镜等,这些东西以前可能很难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时,孩子们从课程中得到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的同学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妈妈高跟鞋的最佳高度=(身高×0.618-腿长)÷0.382的公式;有的学生设计了自己的“春夏秋冬”系列高跟鞋并向全校发布,精彩的创意和独特的审美让人惊叹!作为课程设计师我很期待,下一届的孩子们又将玩出怎样的创意和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