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人民版必修Ⅲ专题六第4课)

2018-05-17福建省福州第十八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枷锁真谛卢梭

福建省福州第十八中学 陈 仲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标解读

第3~4课: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3课: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在“政治启蒙”方面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4课:简述启蒙思想家康德和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在“人的启蒙”方面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人民版必修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本课是专题六的第4课,与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同属启蒙运动,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作为专题六最后一课,本课上承第3课,阐述启蒙运动在发展到高潮之后,康德对启蒙真谛的理解,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最终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三)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

已完成对《专制下的启蒙》一课的学习;对初中所学的法国大革命几乎已经忘光。

2.能力起点

已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探究兴趣

对《大国崛起》的视频较感兴趣;对“人的自由”这一命题十分关切并且乐于探讨,愿意分享。

(四)教学立意

引领学生思考: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五)整体设计

以卢梭提出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为起点,以“人的自由”为教学灵魂形成一条教学主线:

1.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2.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

3.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二、三维目标

1. 能通过观看视频与解读康德的文章,思考探究:人,打碎外在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进一步养成证据意识,提升解读文本的技巧。

2. 能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与“最美妈妈”的故事,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学习运用多元视角辩证看待“质疑”;练习通过表格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课后完成)。

3. 能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理性之路的梳理与什么是“人文主义”的解读,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尝试将康德倡导的启蒙的真谛外化于行。

三、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教学难点:理解康德道出的启蒙的真谛。

教学教法:“情境—问题”探究法、文本解读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板书设计:

四、新课导入

讲述:1762年,卢梭(1712—1778)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并提出了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设问:为什么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卢梭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法国,是什么给人的自由戴上了现实的枷锁?

(一)讲授新课: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探究一: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与解读康德的文章,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打碎外在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证据意识,提升解读文本的技巧。

1.如何才能打碎这层现实的枷锁?卢梭的回答是什么?

2.观看视频《大国崛起·激情岁月》片段,讨论: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学法指导:要养成证据意识,做到言之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解读康德的文章《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分析康德道出的“启蒙的真谛”是什么。

★学法指导:解读文字艰深的文本,要善于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给句子“减肥”。

4.从对时代精神的呼应,对所处困境的解答两个角度解读分析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的原因。

★学法指导:学习运用多元视角多角度探源事件的起因。

(二)讲授新课: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探究二: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

★设计意图: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与“最美妈妈”的故事,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引领学生运用多元视角辩证看待“质疑”;通过运用表格梳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1.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体验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

2.讲述“最美妈妈”的故事,分析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3.讨论: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是对理性的否定吗?为什么?

★学法指导:学习运用多元视角辩证看待“质疑”。

4.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表格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行梳理归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脉络梳理

【探究三: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性之路的梳理与对什么是“人文主义”的解读,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1.为什么西方人文精神一路发展而来,到了18世纪会进入到一个理性时代?

(1)智者运动时期,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的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2)文艺复兴时期,莎翁在对人的赞颂中把人的什么摆在了第一位?如何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人自带wifi直拨上帝的热线”这句话中wifi的含义?你的依据是什么?

(3)启蒙运动时期,这幅画中这位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的人是谁?为什么他在启蒙运动时期竟会受到如此推崇?

★学法指导:学习运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看待问题。

2.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哲人会不懈地追问、探索、反思、质疑“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关怀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

(1)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是把人当作人?

(2)讲述:通过回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梳理从“囚”到“人”的转变。

(四)课堂小结

讨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我们该怎样,才能许它自由?

200多年前,启蒙思想家卢梭发出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呐喊。今天,启蒙运动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今天,我们对自己的启蒙完成了吗?我们自由了吗?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我们该怎样,才能许它自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命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求索。所以,我的答案是:跟随你自己,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自由。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五、《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教学案例

【PPT1:本课标题】

【PPT2:卢梭的话】1762年,卢梭(1712—1778),这位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出版了他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著作《社会契约论》,在这本书的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他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问题1】为什么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结合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的法国,是什么给人的自由戴上了现实的枷锁?【专制王权、宗教迷信、封建制度等】

是的,这时的人,如同一个被四面围困的囚徒,没有自由。【板书①:囚】

(一)讲授新课: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探究一: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与解读康德的文章,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打碎外在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证据意识,提升解读文本的技巧。

【问题2】如何才能打碎这层现实的枷锁呢?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做出了回答,根据我们的课本所学,你能推断出卢梭给出的答案是哪四个字吗?【主权在民】(见课本第111页最后一段: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是的,答案就是主权在民。1789年,在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然而,实现了主权在民的法国人自由了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跟随纪录片《大国崛起·激情岁月》的目光,一起重返那个激情燃烧的法国大革命时代。

【PPT3:《大国崛起·激情岁月》时长2分25秒】

【《大国崛起·激情岁月(法国大革命)》解说词】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了“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街头到处都是激昂慷慨的演说家;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彼此称呼“公民”。但是,群众的激情渐渐地失控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

采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教授 雅克·马塞

一些偶然的事件,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导致了极端化,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这是始料不及的。

断头台酒吧,保存着巴黎唯一一座当年政府军队使用过的断头台,它曾经杀人如麻。当铡刀落下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恐怖。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被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所交织的城市。

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纪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四年前颁布的《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无害于他人的事情。”

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法国将往何处去?

【问题3】通过这段视频,你告诉我,人,打碎外在的枷锁就能走向自由吗?【不能】因为你看到了什么?(1)法国大革命中群众的激情渐渐地怎样?【失控】;(2)1793年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3)革命的行动最终背离了革命的?【理想】

是的,很好,这个阐述依据、论证观点的过程就叫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过,依据史实得出结论,这属于后见之明;而对此具备先见之明的则是康德——启蒙运动时期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让我们听听他怎么说。1784年,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五年,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PPT4:康德话1】就已经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这段话看得有点晕吧!正常!康德的文字是出名的看不懂,果然是名不虚传吧?怎么办?先找出关键词,给句子减肥。“通过革命可以推翻个人专制,但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变革。新的偏见会重新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然后重新整合提取。言下之意是什么?就是如果没有思想上的革命,在革命中被推翻的个人专制就会改头换面,死灰复燃。比如,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1793年雅各宾专政下人头滚滚的法国。因此,在康德看来,启蒙运动不仅需要卢梭式的打碎外在枷锁的“政治启蒙”,还需要进行“人的启蒙”,打碎人自己加诸于自己的枷锁。

如何进行“人的启蒙”?还是在这篇文章中,【PPT5:康德话2】康德提出了一句口号:“要有勇气运用你理智”。在“自己的”下面,康德加了重点号!是“你自己的理智”哦,不是别人的。所谓“理智”,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那么,【问题4】什么是“要有勇气运用你理智”?【就是要有勇气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就是要思想自由。】

但,这样就够了吗?就能给人类带来启蒙了吗?还不够!康德在这文章中还反复强调什么,【PPT6:康德话3】“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必须永远有自己理性的自由”康德在“公开运用”下面又加了重点号。【问题5】请问:康德强调要有“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就是在强调,人要有什么自由?【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综上,通过对康德这篇文章的解读,你认为康德道出的启蒙的真谛是什么?【PPT7-1:启蒙的真谛概念】我们先来看看启蒙的概念。所谓“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所谓真谛,就是真实的道理或意义。【问题11】康德道出的启蒙的真谛是什么?【PPT7-2:康德的启蒙真谛】【启迪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由思想,自由表达。】

为什么康德会发出这样的吁请?【PPT8:启良的话】启良说:“思想总是以问题为前提,以困境为动源。人类之所以需要思想,就在于历史发展遇到了需要解答的难题。”——启良《中国文明史》

那么,这一时期,康德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呢?还是在这篇文章中,【PPT9:康德的话4】康德写道:“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叫喊什么?【不许争辩……不许争辩……不许争辩……举世只有一个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问题6】可见,在当时的普鲁士,事实上也包括当时的西欧社会,普遍地缺乏什么?【言论(表达)自由、思想自由】

但,这就是康德呼唤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全部原因吗?康德的思想还与那个时代发生的哪些事件在精神上遥相呼应呢?

请看PPT【PPT10-1: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图)】

【问题7】18世纪中叶,珍妮纺纱机的诞生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家开始发出怎样的呐喊?【“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PPT10-2: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776年)(《国富论》图)】

【问题8】1776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倡导一种怎样的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

【PPT10-3: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自由女神像图)】

【问题9】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这座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诞生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这场战争是为了什么而战?【自由】

【问题10】以上三个事件,尽管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但在精神上却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呼唤自由】

是的,呼唤自由,正是出于这种对时代精神的呼应,对所处困境的解答,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二)讲授新课: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探究二: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

设计意图:通过“试戴墨镜”的活动与“最美妈妈”的故事,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凭借理性就能认识世界认识人吗?使学生得以学习启蒙先哲们勇于质疑的精神。通过布置学生完成表格梳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PPT11-1:探究二+墨镜图】

【过渡】康德不仅极力倡导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还对“理性”做出了深入的哲学探讨,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一下。

学生活动:这是一副墨镜,谁来试戴下?【问题1】当你戴上这副墨镜,你发现了什么?【看到的每一件东西的颜色都变红了】是的,因为墨镜限制了你感知现实世界的方式。康德认为人的理性就是这副墨镜,当我们在看待外界的事物时,就不可避免地戴着这样一副理性的“眼镜”,因此,人,通过理性“看到的事物”与“事物本身”是不一样的,完全凭借理性认识世界是不可靠的。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最终催生出了他一生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著作【PPT11-2:《纯粹理性批判》】当然,想要读懂,真的不容易,但值得挑战。只要你读懂了,你大概就没有什么不能读懂了。【PPT11-3:牛津公开课视频链接】友情推荐牛津大学公开课: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比起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卢梭则更加激进地提出了自己对“理性”的质疑。【问题2】阅读课本P115第一段,请找出卢梭对“理性”的质疑。【卢梭在阐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性的同时,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这里所谓的“情感、本能和情绪”,就是指人的感性。【问题3】你同意卢梭的观点吗?来,我们来检验一下。

【PPT12-1:吴菊萍】

讲述: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各位同学,你们当中有人能用双手接住一个重达300多斤的物体吗?为什么?各位摇头,是因为你的理性告诉你,不可能。然而,2011年,一位被誉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女士做到了。当一位2岁的小女孩从十楼的高空坠落,她挺身而出,用双手接住这个小生命。经过测算,当小女孩儿接触到她手臂时的那一秒,她相当于用手接住了一个335.4斤的物体。她做到了,当然她的一只手臂因此粉碎性骨折。请问:在她伸出双手的瞬间,她是在用理性思考问题吗?(让我想想,这得多重啊?)

【PPT12-2:吴菊萍的话】

当有人问到她救人的动机,她说:“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由此可见,生活中有些事情依靠感性更可靠。卢梭的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的思想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问题4】那么,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是对理性的否定吗?为什么?【不是。原因:(1)卢梭的质疑只是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是对过分强调理性的一种反弹和反思;(2)“质疑”本身就是运用“理性”的表现,如同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断地追问一样,都是对理性的运用。】

综上所述,对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PPT13:表格】我们可以通过这张表格(“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进行梳理归纳,请大家课后完成吧!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脉络梳理

【探究三: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性之路的梳理与什么是“人文主义”的解读,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并能尝试将康德倡导的启蒙的真谛外化于行。

【问题 1】【PPT14:为什么】

到此,我们已经进入了本节课也是本专题的尾声了,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想过吗,为什么西方人文精神一路发展而来,到了18世纪会进入到一个理性时代?【PPT15:布罗代尔的话】布罗代尔说,“每一个‘当前的事件’都聚合了不同起源、不同节奏的运动,今天的时间起源于昨天,前天和从前的时间。”那么,启蒙思想家们这种对“理性”的高度尊崇究竟源自何处呢?让我们一起向前追溯。

【PPT16-1:苏格拉底之死】

【学案材料,课前发给学生】

苏格拉底不修边幅,衣衫邋遢,无论冬夏都穿同一件衣服,打赤脚,被当时的人看作怪人。据说他每天都站在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以此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对于不同的意见,他从来不直接驳斥对方,而是继续发问,让对方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否定自己最初的答案,这被称作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由于他的提问使被问者尴尬窘迫,而且当时的许多年轻人通过学会他的提问方式顶撞自己的父亲,这使得许多父亲怨恨苏格拉底,认为他颠覆了儿子应该听从父亲教诲的传统,破坏了社会稳定。又由于苏格拉底的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政客,于是他们以“不信神”“腐化青年”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的答辩是:他又没有硬要什么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只是提出质疑,好让他们以理性为依据去相信自己的信念,不要盲从。由501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判他有罪,不过正反两方人数相当接近。

接下来,陪审团要决定该对他处以何种刑罚。检察官要求判处死刑。这时候,大多数被告都会赶紧表达忏悔,甚至把妻儿都搬出来,恳求轻罚,但苏格拉底拒绝屈膝求饶。他问:“对于一个鼓励你追求心灵和道德进益的人,什么是适当的刑罚?或许你该供养他一辈子才对!你们也许可以选择驱逐我作为惩罚,可是把我逐出这个城市,我到其他城市还是会这样做。”苏格拉底说:“不管我在哪里,不提出质疑,我就活不下去,没有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们也可以对我处以罚款,可是我什么也拿不出来,我不是有钱人。”最终,意料中地,陪审团判了他死刑。

在雅典,死刑通常都是立刻执行,这次却因为宗教庆典的关系往后推迟了。苏格拉底大可趁机潜逃,但他拒绝逃跑。他问:“既然我不能永远活着,那又何必苟且偷生?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

这是一幅题为苏格拉底之死的画作。苏格拉底的故事,大家通过预习学案已经看过,【PPT16-2:关于苏的问题】【问题1】请问: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的是什么?【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你的依据是什么?【思想自由:苏格拉底说“不管我在哪里,不提出质疑,我就活不下去,没有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言论自由:为什么苏格拉底拒绝越狱拒绝苟且偷生?因为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逃跑意味着他必须隐匿起来,他不能再公开地运用他的理性了。而苏格拉底最爱的便是站在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以此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由此可见,【PPT17:数轴—智者运动时期】人类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启了理性之路,尽管那个时候理性之光还是那么微弱,但它照亮的却是人类历史的行程。?

【PPT18:莎士比亚名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举动上多么文雅!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问题2】这段莎翁借哈姆雷特之口,对人的讴歌,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可你注意到了吗,莎翁在对人的赞颂中把人的什么摆在了第一位?【理性】

【PPT19:数轴—宗教改革时期】关于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教会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什么是宗教改革呢?宗教改革就是从此以后,人人自带wifi直拨上帝的热线了。【问题3】请问:这里的wifi指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wifi:《圣经》。依据: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有权与上帝沟通。】如果把wifi理解为人的理性,可以吗?为什么?【因为人类是通过自己的理性阅读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

【PPT20:数轴—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可见,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理性从上帝手中逐渐回归于人性之中,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被进一步打开。

【PPT21-1:牛顿(图)+问题】

这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位画家绘制的版画,画中这位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的人是谁?【牛顿】为什么他在启蒙运动时期竟会受到如此推崇?

【PPT21-2:《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中的解释是这样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PPT22:数轴—启蒙运动时期】正是受到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在这个时代,理性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包括“理性”本身。

纵观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性之路,理性之光就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地照亮人类的天空,一步一步地从哲学家走向了普罗大众。

【PPT23-1】但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哲人会不懈地追问、探索、反思、质疑“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关怀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是理性吗?【不是】那是什么?是的,是人,是人的自由。【板书②:自由】可人,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人文主义的概念。

我们的专题六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为发展脉络。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人文主义。什么是人文主义?【PPT23-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ˈhju:mənɪzəm],首先是 human,是人,核心是要肯定人,把人当作人。

什么是把人当作人?就是不把人当作神的附庸,也不把人当作权威的附庸,而是把人当作一个兼具理性和感性的人,【板书③:理性、感性】能独立思考,能自主判断;有人的情感,有人的本能。而只有一个兼具了理性和感性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舒展的人,一个自由的人!【板书④:“人”】而这才是西方哲人关怀的终极目标——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正是怀揣着这一理想,【PPT24:智者运动时期】西方哲人们在智者运动时期掀起对什么的挑战?【对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的挑战】【PPT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掀起对什么的挑战?【对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挑战】【PPT26:宗教改革时期】在启蒙运动时期发起对什么的挑战?【对专制主义、宗教迷信乃至一切外界权威的挑战】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人类完成了从“囚”到“人”的转变!【板书⑤:→】

(四)课堂小结

【PPT27:卢梭的话】

200多年前,启蒙思想家卢梭发出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呐喊;今天,启蒙运动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我们对自己的启蒙完成了吗?我们自由了吗?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我们该怎样,才能许它自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命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求索。所以,我的答案是:跟随你自己,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自由。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PPT28:思想者】你需要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得出答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视频见光盘

猜你喜欢

枷锁真谛卢梭
离过婚的人,要如何放下心中『枷锁』?
爱的真谛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爱之真谛
“家贫子读书”的真谛
只为找寻味道的真谛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命运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