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2018-05-16刘明月吴善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机构

刘明月 吴善玉

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会达到2.55亿左右,抚养比例在28%左右,我国老龄化及养老形式严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养老体系更加健全,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有效改善,养老服务更加多元化的要求[1]。然而我国目前对养老服务质量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2],多数研究者通过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评估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基于国内外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合理建议,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健全养老体系提供参考。

1.我国养老模式现状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为年老的父母提供各方面支持的养老方式。由于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我国的家庭规模在逐渐变小,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

居家养老是将家庭作为中心,由社区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包括医疗卫生保健和生活照护,更包括对老年人的心理慰藉[3]。2001年民政部首次使用居家养老的表述,2008年全国老龄办及9部委共同发布相关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居家养老,各地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4]。“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1]。虽然居家养老在我国发展较晚,但在现有条件下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北京、上海两地90%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5],更有人认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养老的首选[6]。居家养老的优点在于:老年人在不离开家庭,享受亲人陪伴的同时还能得到专业照护,降低养老所需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与经济负担。当然,由于起步较晚,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局限性:社区服务利用率不高,设备不完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缺乏个性化、多元化[7]。

机构养老是老年人在各种养老机构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并由其负责老年人的扶助照顾义务的一种养老模式。我国机构养老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十二五”过后,全国已有养老床位共计672.7万张[1]。《“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机构养老在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起到了“支撑”性作用,养老机构能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文体活动;集体生活能够起到削弱老年人群内心孤独感的作用;专业、高效的养老服务缓解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但目前对于养老机构的政策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管理尚不完善,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总体数量不足且资源利用度低下,经济效益差,造成其自身发展潜力较弱,养、护、医、送四大功能无法有机结合,缺乏来自家庭认同感和亲人的关怀,缺少老年专门工作人才,农村养老机构开办与发展不正规[8]。

2.生活质量

2.1 生活质量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国外开始对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但至今并没有统一的生活质量的定义。1958年,《富裕社会》一书中最早出现了生活质量一词。随后的50~60年间,有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进行并逐渐走向完善[9]。20世纪70年代,康维斯等人开始集中研究人民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13个具体生活问题的满意度[10]。随后,研究方向逐渐渗透到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和环境学,各学科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丰富和发展了生活质量的理论内涵。1993年,WHO关于生活质量给出的解释是: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系统中生活的个人对其自身的生活目标、期待、标准、关注点并与之相关问题的生活状况的整体感受[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在国外有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关注生活质量,最早的研究主要是探究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其后,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倾向于关注社会生活当中的某一方面和领域、不同层次社会人群的专门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较多[12]。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老龄社会,1994年医学专业人士最先关注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卫生部提议调查老年生活质量并进行评价标准的建设。随后,社会学背景的研究从1997年开始增多。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最初的是以调查手段为主的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的研究,虽然全国性的研究出现较晚,但更为宏观和深入[13]。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流行病学专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给出的解释为:60岁和60岁以上人群对于其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生活的满意度,是关于老年生活所做出的总体评价[14]。

2.2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工具 目前用于调查生活质量的研究工具较多,从国内近些年的研究来看,针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工具使用较多的主要有SF-36量表、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

2.2.1 SF-36量表:该量表是以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开发的健康调查问卷为根据[15]进行翻译修订,经验证信效度良好。由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等8大维度以及一个健康变化领域组成,共含有36个问题,分数高低反映生活质量水平高低[16]。

2.2.2 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维度26个问题以及单独分析的用以反映自身对其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的(QOL自评)问题1和反映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健康自评)的问题2,全部问题Liker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状况越好[17]。

2.2.3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由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共74个问题组成,全部问题Liker5级评分,反向问题反向计分。适用于一般人群生活质量的评估,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反映出生活质量水平高低[18]。

2.2.4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是由WHO开发研制,内含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等6个维度24个方面,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另外还有关于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4个条目,共100个问题。按郝元涛[17]的方式计算生存质量的总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3]。

2.3 国内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 当前,国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热点主要有影响因素、护理干预、与慢性病的相关性、不同养老模式下的比较。

2.3.1 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虽然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要明显低于我国一般水平[19],但是多数研究表明,在各种养老模式中,社区居家养老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相对较高[20,21],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受到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22],与社区护理需求[23]以及自身的主观幸福感[24]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2.3.2 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多个数据显示,在现有的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者的生活质量最低[25],地区间的机构养老者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机构养者生活质量最高,西部最低[26]。机构养老者的生活质量为中等偏下水平,老年人对其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相对较高[25],并受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经济状况[27]以及入住原因和养老条件[28]的影响。

2.3.3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较:近5年来,关于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多角度对比调查分析逐年增多,结果发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

从表1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最低,机构养老者生活质量与居家养老者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另外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物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在制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养老模式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之,我国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急需提高,重点加强对机构养老者生活质量的关注。

表1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3.建议

我国目前的养老压力巨大,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全方位、各层次的配合与努力,以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使我国的养老状况得到改善,养老事业得以健康发展。

3.1 政策与法律法规 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和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同步并举,大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创新,促进机构养老体制改革发展。

3.2 政府和社会组织 政府应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有针对性的向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状况;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节目,定点为老年人提供适用的健身运动器材;联合社会力量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加强对各种养老模式下的机构与个人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区域性的评价标准,对养老市场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3.3 子女和亲人 应重视老年人的亲情需求,多倾听老人的生活感受与诉求,尽最大努力给予老人足够的爱与陪伴,在选择养老模式时充分尊重老年人自己的选择,尤其是机构养老者的子女,要注意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频率和质量。

3.4 老年人自身 想要提高生活质量也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老年人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减轻老年期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出现新发疾病及时就医治疗;用乐观的心态迎接老年期的到来,享受生活,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美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WB/OL](2017-2018)http://www.nhfpc.gov.cn/bgt/gwywj2/201703/a33c7a0110794bed8fea0c654cc685c3.shtml.

2 彭嘉琳,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7(4):24-28.

3 杨晓婷,马小琴,任娄涯,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24):2974-2976.

4 王晶晶,葛高琪,郭翼天,等.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277-1279.

5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6 韩雪梅,周育瑾,赵鹏,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照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776-777.

7 陈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5.

8 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31-38.

9 易松国. 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1):102-109.

10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Rodgers W L.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6, 6(6):694.

11 WH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R]. Genva: WHO, 1993: 11.

12 韩淑丽.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6):71-73.

13 陈薇,周琼.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综述[J].兰州学刊,2008,(1):81-84,101.

14 于普林,袁鸿江.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6-331.

15 McHomey CA.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Psychometric and clinical tests of validity in measur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nstructs[J].Med Care,1993,3 l(3):247-263.

16 方积乾,李彩霞,郝元涛,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中国版的制定.统计与预测 1998,增刊: 40-41.

17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1145.

1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19 易景娜,陈利群,贾守梅,等. 390名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11,9(32):2921-2924.

20 孙海燕,孙国珍.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9-821.

21 于雁,林爱琴. 开封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18):4516-4518.

22 王洋,王西鸽,刘宇飞,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353-1356.

23 林婷,黄俊山,姜小鹰,等.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18):4-7.

24 张忆雄,雷晓波,张敬敬,等.西部地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研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8):9-11,31.

25 蔡吉梅,马佳,张忆雄,等.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6157-6159.

26 李小平,桂莹,张忆雄,等.不同地区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23-1024.

27 胡颖辉.中国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439-1440.

28 单亚维,艾华,贺昱甦,等.我国机构养老人群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全科护理,2014,12(7):588-590.

29 桂莹,邹焰,张忆雄,等.遵义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12):1-3.

30 强威, 马佳, 张川骎,等.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因素[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23(6):58-60.

31 薛青.上海市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受养者比较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

32 孙海燕.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4006-4007.

33 罗娅,刘承亮,石修权,等.东部地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05):855-857.

34 祁玲,张继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卫生服务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6):458-459,477.

35 杨源,杜雪平,董建琴,等.西城区3种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188-189,191.

36 吴冬梅,邓秋园,叶炜,等.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14):1758-1760.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机构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