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2018-05-16范书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储备溶栓

范书杰 刘 颋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因突发的脑供血阻断造成脑组织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神经功能性障碍,其主要致病原因是血栓的形成[1]。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需立即给予溶栓或抗栓治疗,但临床研究发现在抗栓治疗中不同药物的疗效不尽相同,同时用药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治疗效果[2]。本文就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抽签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1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0.9±4.8岁。治疗2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0.6±4.8岁。对照1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1.2±5.0岁。对照2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1.4±4.9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P>0.05,未见统计学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所有患者均经MRI和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在入院时表现出头晕、头痛、肢体运动困难等症状,排除进行大手术和脑梗死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本次试验征得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均签署了知情通知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顺畅,给予溶栓治疗,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其血脂和血糖水平,包括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口服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其中对照组1组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治疗,对照组2组在发病12小时之后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巴曲酶治疗,行静脉滴注给药,首日用药剂量为10BU,在1小时内滴注完毕,从次日起用药剂量调整至5BU,连续用药5天。其中治疗1组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治疗,治疗2组在发病12小时后实施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再评价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VR(脑血管反应性)、MFV1-MFVO(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PI(动脉指数),以评定其血管储备功能。

2.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前CVR,PI,MFV1-MFVO数值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后CVR与MFV1-MFVO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PI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CVR与MFV1-MFVO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CVR与MFV1-MFVO显著高于治疗2组,PI显著低于治疗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1组CVR与MFV1-MFVO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PI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储备功能对比±s)

注: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1组与2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1组、2组与对照1组比较,△P<0.05;治疗1组、2组与对照2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纤维素和血小板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黏附、积聚而产生血栓,血栓在脱落后可引起严重的动脉狭窄或者阻塞,导致灌注区域的缺血缺氧性改变。所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对时效性要求极高,需在脑组织坏死前,通过溶栓、抗栓治疗使狭窄、闭塞的血管再通[3]。

巴曲酶又名去纤维蛋白酶、凝血酶样酶,是从矛头蛇蛇毒中提取制得,具有降血黏、分解血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溶栓等作用[4]。目前,巴曲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但有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给药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中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1组、对照2组,研究发现,在采用巴曲酶治疗后,四组患者CVR与MFV1-MFVO均明显升高,PI明显下降,证实常规治疗和巴曲酶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VR与MFV1-MFVO更高,PI更低,证明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治疗1组与治疗2组的疗效也存在明显差异,治疗1组VR与MFV1-MFVO更高,PI更低,证实在发病后12小时内给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12小时之后,上述研究结果与黄育梅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6]。

由上可见,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时为取得更加理想的疗效,需及早给药治疗,在12小时内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继波.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93-94.

2 刘世朋,王淼.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77-178.

3 耿赤子,魏建朝.不同巴曲酶治疗时间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36(12):1467-1469.

4 吴世尧.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2):41-43.

5 周艳娜.巴曲酶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FIB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146-147.

6 黄育梅,黄顺贵.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3):2640-2642.

猜你喜欢

脑血管储备溶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