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心理干预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2018-05-16张燕
张 燕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是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昏迷、意识障碍等一系列因神经功能损伤而导致的功能障碍,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11例,经MR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检查确诊,符合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28~59岁,平均(43.15±4.11)岁;颅内血肿19例,挫裂伤17例,硬膜外血肿14例,脑干损伤5例。观察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7~61岁,平均(43.83±4.26)岁;颅内血肿18例,挫裂伤16例,硬膜外血肿15例,脑干损伤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术后积极给予营养神经、降颅内压等措施;给予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清除气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气道雾化吸入,吸痰;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对导尿管进行护理,定时放尿,放尿前轻叩腹部;及时清理患者的会阴部,预防感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原则为从末梢到中央,首先锻炼上肢,其次为下肢,不可过于急躁,应循序渐进,训练时间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订。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患者清醒后,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展示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每周3次;端正患者的态度,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改善负面情绪;组建团队,将患者与家属,或者患者与同房室友组建团队,通过共同学习,共同锻炼,积极讨论,战胜疾病。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采用NIHSS量表及Fugl-Meyer评分法(FMA)进行评价[2]。NIHSS量表:0~1分为正常;1~4分为轻微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5~20分为中重度卒中;>20分为重度卒中。FMA评分: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②日常生活能力:依据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评价[3]。良:>60分,轻度功能障碍;中: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差:<40分,重度功能障碍。
3.2 结果
(1)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各种外力因素作用于头部,导致脑内组织、血管产生机械形变,损伤颅脑神经组织及血管,导致神经纤维断裂,临床上多表现为一系列传出功能障碍症状。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后,多无生命危险,但多会出现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积极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4]。
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临床多给予神经营养、常规护理等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联合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但是,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颅脑损伤患者不能接受现状,在康复训练时出现抵触、被动的情绪,影响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使临床效果欠佳[5]。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的方法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调整其心态,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中,通过给予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和后续的治疗方法,使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发现患者情绪有异样时,及时了解情况并解决,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通过组建团队,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病房为单位,对患者进行治疗,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采用早期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这可能与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炎性介质,加快脑部血流的恢复有关。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与早期心理护理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关。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加快恢复脑部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1]何锋.早期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325-1326.
[2]胡玉兰,周清珍,郭圆圆.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07-108.
[3]庞谢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69-70.
[4]李王安,姚晓腾,吕一帆,等.早期认知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65-66.
[5]王爱凤,葛东明,张媛媛,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04-307.
[6]王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