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溻渍结合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
2018-05-16肖艳峰
肖艳峰
(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出现肢体肿胀,严重者可能引发伤口感染,使伤口难以愈合,形成深静脉血栓,甚至出现骨折不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骨折术后患者出现的肢体肿胀情况,对患者骨折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探讨中药溻渍结合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鹤壁市中医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88例,均为单侧骨折,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者。88例患者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14~60岁,平均(38.6±4.6)岁;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红外线照射患者的伤口,每日照射2次,每次照射时间为40 min,同时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7 d为1个治疗周期。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溻渍治疗。中药配方:醋乳香、白芷、红花、防己、独活、血竭、香附、栀子各10 g,生大黄20 g,三七粉5 g,姜黄25 g,冰片1 g。将上述药物混合、研磨,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使用时采用白酒及蜂蜜,将药物粉末按1∶1的比例调制成膏状,将其置于纱布棉垫上,敷于患者的伤口处,并采用绷带固定纱布棉垫,每日换药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定。显效:肢体周径差值≤0.2 cm,消肿时间<3 d;有效:肢体周径差值为0.4~0.8 cm,消肿时间3~6 d;无效:肢体周径差值≥0.9 cm,消肿时间>6 d。
3.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照射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采用红外照射治疗,原因可能与所应用中药可发挥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关。同时红外线照射可产生热效应,使药物成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手术伤口部位的炎症吸收,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有效减小患者的手术肢体肿胀情况。这也和吴章友等[4]研究结果相符。同时根据本次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的研究报道,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辅助护理措施增强疗效:①一般护理:在对患者开展治疗前,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清楚治疗的目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疏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在采用红外线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照射时,与皮肤的距离要适宜,通常为25~30 cm;外敷纱布的面积应大于肿胀面积;同时在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窗通风,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流通,避免产生过于浓烈的中药气味,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同时避免污染患者的衣物、床单等。②干预预防护理: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应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间为3~7 d,并保持床单、辅料的清洁;告知患者注意自身的个人卫生工作,并做好病房内的消毒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若存在红肿、疼痛等情况,应及时查看,如存在感染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③并发症预防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肢体的末梢血运情况、感知情况等;贴敷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处的皮肤是否存在过敏以及破损情况;抬高患者患肢,使其与心脏齐平,使静脉回流更加高效,减轻肿胀情况;若患者的患肢存在水疱,则应采用滑石粉包扎未破小水疱,用注射器抽取大水疱内水分,保留表皮。④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扩大运动强度和范围。上肢的功能锻炼,主要以增强手部握力为重点,主要的
运动方式为握拳运动;下肢以负重行走锻炼为主。锻炼过程中若患者存在不适感,应及时休息,并减轻运动强度。
[1]王淑兰,陈宗林,周静,等.中药溻渍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4):1089-1093.
[2]王海庆,赵洪伟,赵波,等.手法结合中药溻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87-108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吴章友,陈世芳,陈琴,等.中药溻渍加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