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剧动画片《飞哥与小佛》的创作特征分析及其启示
2018-05-15蒋淋淋
蒋淋淋
【摘 要】儿童动画片作为儿童重要的娱乐节目,承担着知识教育、人格培养、趣味娱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维护儿童权益等重要作用。就我国的儿童动画片市场而言,虽然专业的动画片频道众多,但是可供儿童选择的那种精细化制作、质量上乘的动画片少之又少。本文以美国经典动画片《飞哥与小佛》为例,分析节目的创作特征,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儿童动画片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乐轻教;儿童本位;喜剧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73-02
一、节目简介
《飞哥与小佛》(Phineas and Ferb)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音乐喜剧动画片,共4季,适合6岁以上小朋友观看。
《飞哥与小佛》讲述的是飞哥Phineas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小佛Ferb在暑假期间进行各种稀奇古怪却又炫酷的发明,从而引发各种幽默搞笑的故事。
飞哥是一个有着奇思妙想的10岁小男生,讨厌无聊,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他的创造上。而弟弟小佛9岁,不爱说话,是个行动派。他们脑洞过天,充满想象力。他们有一个爱告密却总是无法成功,反而让自己惹上麻烦的姐姐凯蒂丝。另外,飞哥和小佛的宠物鸭嘴兽泰瑞表面上什么也不会,实际上却是个肩负着保卫地球和平,与汉斯·杜芬舒斯博士——一个神经质的疯狂邪恶的科学家,不断斗争的超级特工,到了第三季和第四季的时候,他们既是朋友又是敌人。每一集都是围绕两条故事线展开,一条是飞哥与小佛的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另一条是泰瑞和汉斯博士的斗智斗勇。
二、创作特征
(一)歌曲形式表现。歌舞桥段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影片的娱乐性和喜剧性,这也是《飞哥与小佛》的一大亮点。泰瑞每次执行任务时,总是伴随着一段节奏感很强又略带搞笑色彩的音乐。同时,针对每一集的主题,都会有相应的歌曲表现。当姐姐变成了一只苍蝇,歌曲的内容就是关于苍蝇的描述,这些歌曲桥段,既能展现当时滑稽搞笑的场景,增强戏剧性,歌曲内容又能传递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这种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句式简单的音乐歌曲,更容易记忆,也更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二)夸张变形的喜剧化叙事。飞哥与小佛,首先作为一档动画片,本质上是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具有高度的假定特征,这种假定性赋予了动画片超越现实、尽情夸张、违背事理等特征。同时作为充满喜剧色彩的节目,通过各种夸张、变形、幻想、拼接、虚构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令人瞠目的喜剧动作。
《飞哥与小佛》中,各人物造型的夸张与变形,产生强烈的滑稽可笑的效果。片中所有人的轮廓都是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来的,人物身体的各部分被大大缩小,四肢如竹竿那样细长,手掌脚掌小,弱化了肢体的设计。其中,飞哥的脸就是个三角形,眼睛奇大无比,嘴巴简化成两条弧线,眼睛和嘴巴占据了大半张脸,头发零星,被染成了鲜艳的红色。而小佛和姐姐的脖子被拉長,小佛的零星头发被染成了绿色。
夸张和变形还运用到了人物动作、故事情节上,制造惊愕和新奇感。在《飞哥与小佛》第一集中,他们乘坐制造的过山车撞到了飞机上,撞歪了自由女神像和埃菲尔铁塔,随后被顺势弹飞,冲上云霄,冲出地球,冲到了宇宙中。这一系列夸张的动作,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极限刺激之旅,满足了儿童潜意识里的冒险精神,以及征服世界的欲望。姐姐凯蒂丝被飞哥与小佛设计的细伽马机器放射出来的光线射中,变成了一只苍蝇。宠物泰瑞能从任何地方穿越到自己的秘密实验室里。
此外,夸张拟人化还体现在片中的动物角色上。在《飞哥与小佛》中,最重要的动物角色就是他们的宠物鸭嘴兽泰瑞。其形象保留了动物本身属性,不会讲话,表面上看什么也不会,但是动画片赋予了它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具有可以识别的人类特征,它会跳舞,爱吃三明治。每当飞哥问起where is Perry?那时它已经化身成为超级特工,保卫世界和平,和邪恶的科学家斗智斗勇。动画片中的动物可以通过飞哥和小佛发明出来的机器,发出人类能够听懂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该片的编创者们将自身情感寄托在这些动物身上,将高度夸张或极其滑稽的各类人物形象安排在意外与荒唐的情节里,与小朋友的认知形成冲突,成为逗趣他们的噱头。
(三)寓教于乐,重乐轻教。喜剧动画片更侧重对“乐”的追求,“教”则在各种搞笑荒诞的情节中流露出来。《飞哥与小佛》在内容上不遗余力制造笑料,对儿童而言,能吸引他们的电视内容是好玩、好笑、有趣的,让小朋友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成长。他们玩得很纯粹,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与世俗的成人世界分隔开,他们爱憎分明。例如,在《飞哥与小佛》中,姐姐凯蒂丝总是向妈妈打小报告,飞哥和小佛却在姐姐生日那天,用石头雕刻出姐姐的模样,虽然因为泰瑞和汉斯博士的打斗而毁于一旦,但是这种行为源于儿童单纯的性格,使其与成人世界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世界纷繁复杂,但是在兄弟俩看来,通过自己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他们可以快速创造出沙滩、雪地、过山车、螺旋式秋千,甚至一些高科技产品。《飞哥与小佛》最大限度保持了这个年龄儿童该有的梦想,大大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儿童本位而不是成人本位。《飞哥与小佛》与中国目前的喜剧动画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展现的是当时儿童的心理而不是当时儿童的生活。孩子们所期待的假期生活不是课外补习,而是大展身手,他们期待的就是和飞哥和小佛一样的暑假——用力冒险,创造梦想。
儿童动画片要体现的是儿童的思想情感,而不是父母期望的儿童的生活,这也是我国动画片的一大弊病。无论是《熊出没》还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或者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评价儿童的行为,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评价儿童行为的对与错,从而引发喜剧冲突。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成长的故事。在某一集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抢鸡腿吃,只剩下最后一个鸡腿了,小头爸爸因为个子高,成功抢到了鸡腿,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大头儿子说:“小孩子个子矮嘛,你认命吧。”事后大头儿子睡觉梦见吃了飞速生长的神奇化肥,瞬间变成了大长腿,能够抢到鸡腿了。可是因为个子高,被坏人欺负,最终小头爸爸出来解救,大头儿子哭着从梦中醒来,使劲喊:“我的腿,我的腿。”虽然事后小头爸爸向大头儿子道歉,不该嘲笑大头儿子的身高,但是让孩子按照生长规律自由成长,不断鼓励孩子,不是父母应该做的吗?
在《飞哥与小佛》中,姐姐经常向妈妈告弟弟们的状,但弟弟们的疯狂举动,姐姐从来没有阻止过,也从来没有批评过。她只是单纯向妈妈告状。在四季节目中,飞哥与小佛每次都能巧妙掩盖,化险为夷。妈妈始终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也没有对儿子的行为进行过干涉,更没有用成人的价值观去指导告诫孩子暑假应该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冒险尝试中,自由成长。儿童沉浸在自我纯真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里,与世俗的成人世界有着巨大的差距,他们爱恨分明,毫不掩饰的情感流露有着先天的喜剧效果。
6-12岁的儿童已经开始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主的欲望,或者表现出英雄情结,他们对富有叛逆精神或者幽默气质的人物有种崇拜和效仿心理,他们常常具有奇思妙想。《飞哥与小佛》动画片在内容的设置上,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游戏天性,符合儿童爱幻想、爱冒险的心理。在飞哥与小佛的世界里,只有你想不到的发明,没有他们创造不出来的发明,体现出编导对儿童奇思妙想的充分尊重。
三、结语
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动画片仅需要简单安抚,无需教会他们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这种动画片一般结构简单,开门见山,故事具有童话色彩,是一个完全动画的世界。角色造型可爱,色彩鲜明,与现实世界明显区分,符合婴幼儿的视角。节目中语言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语言,只有简单的发音,有利于抓住婴幼儿的注意力。
对于3-6岁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主要通过和小伙伴们冒险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认识大自然。在冒险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开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动画片,在内容上传递坚强。在非人类角色的选择上,大多数动画片都选择大象、猴子、兔子、海豚、蜗牛等性情温良的动物,例如《小小羊提米》中温顺的羊;《动物街64号》里的长颈鹿、大象、猴子等,他们都是该年龄段儿童最好的玩伴。
而针对6-12岁学龄儿童的节目,已经超越动画片,有的甚至完全由真人演绎,主持人是成年人,不再装腔作势,本色出演。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体现青少年特色,展现校园动态、科普知识、奇闻趣闻等,归属感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纵观国内动画片,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即成人化与幼稚化。动画片是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一种节目样式,一旦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制作者成人的角度出发,就不可避免打上成人的烙印。动画片脱离儿童本位,陷入成人化的思维,会让儿童尽早结束童年,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节目中大量渲染成人世界中的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会让儿童产生误解,认为成功就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幼稚化,表现为节目内容过于简单,低于主要收看群体的认知水平,表演过于夸张,过分装天真、装幼稚,没能很好地起到沟通、引导观众的作用。
说到底,儿童动画片不同于一般的节目,其受众群体是没有独立判斷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未成年人,节目中主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能失去应有的底线。
参考文献:
[1]李溪源.美国儿童电视系列喜剧动画的创作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吴立昕.欧洲优秀故事讲述类青少节目成功模式大扫描[J].现代交际,2012,6.
[3]刘昶,甘露,黄慰汕.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Study on the European TV format[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