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巧题思量深
2018-05-15朱小华
朱小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克服解题时存在的弊端,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标背景下的需要.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解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见招拆招”;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便,只求常用的方法解题,但求正确就好;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面对这种情况,处于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发展思维,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对此笔者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衔春燕尾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
问:(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3)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柳暗花明一题多变
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
(一)“纵变”:使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变化题:(1)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
(2)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3)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二)“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
例,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
变化题:(1)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到?
(2)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0.6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
(3)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
(4)粮店要运进面粉14吨,是运进大米吨数的78.这些面粉和大米,用4辆汽车运,每辆运2.5吨,需要运几次?
这样,从“纵”“橫”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百转千回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1 某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
(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x1+23=50,x=30.
(3)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
(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例2 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有以下几种解法:
(1)10-200÷(200×25%÷2)=2(天).
(2)把计划产量看作“1”.
Ⅰ.10-1÷(25%÷2)=2(天);
Ⅱ.10-2×(1÷25%)=2(天);
Ⅲ.10-(1-25%)÷(25%÷2)-2=2(天).
(3)把实际天数看作“1”.
10-2÷25%=2(天).
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拓展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