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本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2018-05-14罗绮科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摘要]教育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根本诉求,全面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及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提出了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机制的多维架构,即认知维度:理性定位;心理维度:预警与评估;评价维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设;职业维度: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回归本源;合作维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资源维度:助力生本理念的最后实现与落实。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多维架构

[作者简介]罗绮科(1963-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 贵港 5371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2-0066-0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全面挖掘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生本理念为根本指导,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尚存许多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未落实生本理念。落实生本理念,需从德育建设、师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以生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

一、价值诉求:生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

1.生本理念的内涵。生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现实显化和生成。就高职教育而言,生本理念倡导的是在教育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承认学生巨大的发展潜能,管理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本理念的实质是教育管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型,教学管理从“教”向“学”转型。只有落实生本理念,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水平与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造能力,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基于生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内涵。以生为本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根本前提。以生为本归根结底是要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原则,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基于生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强调的是在实现学校切身利益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可以说,基于生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就是要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来,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二、现实依据:教育改革推进下的时代选择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是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专业素养高的人服务的。因此,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的三大诉求就是服务、教育和发展。

1.素质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发展潜力与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承载未来祖国发展建设重任的高职学生,必须把握在校期间所有关乎学习、成长以及职业技能提升的机遇,院校方面也要基于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概括起来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升国民素养为根本的教育。一直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始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根本依据,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有力支撑。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教授所说的一样,哈佛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36位诺贝尔奖得主,也不是造就了6位美国总统,而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因此,学生管理要大力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服务观。

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且为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意识和开放思维是人才的两大核心要素,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与机遇。以“90后”为代表的当代高职生具有鲜活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征,这也成为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及时转变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特征、思维习惯等,构建以生本理念为核心的学生管理体系。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负面因子,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商业主义等。这些负面因子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产生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等消极思想和态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严峻竞争形势的社会需要。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比2005年增长了47%,每年平均增长4.6%。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之间、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招生和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在各企事业单位对学生文凭依旧颇为推崇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职业技能较高、职业适应能力强。但是当大部分本科院校开始重视学生校内实践、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时,高职院校教学策略上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要寻找到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有效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生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即在学生管理上必须坚持以生本理念为指導,全面展开个性化、人性化、开放化的学生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问题梳理:创新与转型发展背后的障碍

目前,高职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的生活理念、审美方式、思维习惯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在生本理念被广泛普及的时代语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1.德育建设资源缺乏流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普遍存在方法单一、缺乏更新、不能与时俱进的缺陷。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大多为抄袭网络或其他学校的模板,缺乏独立性、针对性,更缺乏灵活性、创新性。此外,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生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和开放,而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又较差,在很多时候对信息的处理都是“一股脑”地全盘接收,由此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德育建设存在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教育资源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德育资源建设增强了紧迫感。

2.评价维度单一化,缺乏立体化效应。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的评价维度不仅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更严重制约了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评价方法的过于单一、评价主体的固定性,一方面,造成学生无法客观地认识自己,无法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无法感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优势,因此,学生就无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无法萌发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阻碍了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种种策略的实施。

3.生本理念践行的差异化存在。从理论上讲,生本理念的学生管理,其核心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就现状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学校管理行为的随意性较强。很多教育管理者对学生所采取的管理行为,并不是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第一要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状况,而是从管理者自身和学校的视角出发进行主观性的判断,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定位的认知存在偏差。大多数学生管理者都认为学校的发展完全是由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决定的,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对学校发展的现实意义,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人本觀念,更缺乏“人性化”。

4.统一性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的矛盾日渐突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对学生采取统一性管理和整体限制,但“90后”学生的个性意识较强,这就很容易引发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思想对立,不利于学生管理的高效生成。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生较多,而且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受批评较多,因此,多会出现自卑心理较重、人际关系不良、与同学难以相处等问题。同时,高职生也存在着明显的专业、年级差异。因此,大一统管理下的整体限制是对高职生个体差异的人为忽视,通常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流于形式,高职生的个性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反馈与满足,以致高职生对教育管理产生抵触心理。

四、未来出路:生本理念下学生管理机制的多维架构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关学生管理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从加强德育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多维架构,以寻求生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未来出路。

1.认知维度:理性定位。一方面,从我国传统的教育轨迹来看,大多数高职生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再加上社会上许多人包括家长和教师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瞧不起职业教育学校和高职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导致他们无法在高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端正心态、克服缺陷、积极投入,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高职教育,更无法正视自己。另一方面,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强,表现欲望也较强烈,同样渴望成才成长。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正视已经结束的高考,正视身在其中的高职院校,更正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同时,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明确该学什么、怎么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有效的心理教育,消除高职生的自卑等不良心理现象和相关负面情绪。总之,让高职生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是入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实际上,我国在高技能人才需求上存在较大缺口,许多现代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2.心理维度:预警与评估。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生活条件、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等的不同必然造成学生心理诉求方面的差异。学校方面要格外注意高职生心理诉求的变化,特别是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思想问题来看待。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要构建心理预警机制。首先,建立普查机制。对高职生定期开展分类心理问题的普查工作,将心理问题定级分等,并建立心理档案。其次,对学生心理问题要进行动态跟踪。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实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重点掌握“贫困生”和“问题生”的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交往、实践、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适时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咨询和服务活动,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或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沟通渠道,做好心理评估与疏导。同时,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心理疏导和服务体系,拓展师生互动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开放乐观、人际和谐的健康心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管理主体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独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品质,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3.评价维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设。“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设与课程体系和实施架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环境选择、师资队伍建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真正确保高职生核心素养评价实用性、全面性、客观性、创新性的评价体系,一定是要实现校企合作,评价体系核心指标要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要有行业企业专家等参与。

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首先,评价生成与实施要与人才培养同步,充分挖掘利用过程评价的价值。简单来讲,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要突出过程的重要性,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增强学生评价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其次,评价内容要充分体现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要以具体从业素质为根本依托。高职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高职生核心素养的评价过程,因此,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加强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维的架构,实现多元化、立体式的核心素养综合评价体系,为人本化学生管理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4.职业维度: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回归本源。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技能、创业意识。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筹码。具体来说,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职院校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并结合实际进行及时调整,适当增设法律、财会、市场营销、投资理财、公共关系、创业技能等相关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工商办理、融资、税务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此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并非是让学生获取好的工作岗位,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创业意识。

5.合作维度: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向选择。高职院校学生所有在校期间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归根到底是为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岗位服务的。因此,学校应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出发选择合作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益于学生实践和能力培养的合作方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立足当地,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宗旨,以市场导向为重点,在企业生产运营实践中为其提供科研支持、技术指导和人才帮助。同样,企业要向高职院校开放更多的实训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双方存在着共存互依的关系,如企业有着大量的生产任务,却缺乏相关人才,学校则有许多学生无法顺利找到实训场地。为解决彼此的问题,校企合作就成为最佳选择。校企合作充分落实了生本理念,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職业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6.资源维度:助力生本理念的最后实现与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判断学校好坏的标志。这里的师资力量不单指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也包括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社会精英人士。前者属于学校的自有资源,后者属于学校可以利用的衍生资源,二者合力,助力于高职院校生本理念管理思想与体系的最终实现。

首先,学校方面要始终坚持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设。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的使命,还承担着塑造学生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职责。坚守职业信仰、践行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是提高教师的学生管理水平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要将师德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高职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倾听者和引路人,就要养成高尚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提高专业水平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一是定期开展学生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二是构建学生管理人员训练体系,增设教育课程,让成绩优异、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经验分享,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其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视角不能禁锢在学校本身,而是应该走向社会,到更广泛的天地中去寻觅和吸纳人才。例如,可以将拥有丰富经验的合作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聘请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者重大活动的顾问、评委等,使他们成为院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通过拥有现代管理理念和专业能力的企业人才来促进校内管理队伍的升级转型。在这些新生力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将会获得更多元的职业成长路线。

基于生本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基于生本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运用得好,将能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总之,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博瑶,孙晓亮.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知识经济,2016(16).

[2]王子昕.“生本”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漫谈[J].教育观察,2015(8).

[3]张旭辉.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4]娄志刚.生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田进华.浅析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与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6]陈沉.“以学生为本”理念下开放教育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基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J].财会学习,2016(23).

[7]靳桂龙,马伟.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J].读天下,2016(23).

[8]于淼.让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J].黑河教育,2014(4).

猜你喜欢

生本理念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