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思考
2018-05-14陈蕾
陈蕾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是指通过有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方法对本单位财务进行科学、高效的监督、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资源,加快事业单位转型,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当前,随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都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以期通过更为健全、科学、优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来推动事业单位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如何强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进一步拓宽单位的经济来源,优化发展策略,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是当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经济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而近年来,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也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经济来源渠道也逐渐增多,减小了国家财政压力。现阶段,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是只单纯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以成本效益最大化来指导一些管理和计划,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推动事业单位向着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前进。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
(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需要注重责、权、利三者之間紧密有效结合。将成本责任量化在个人,并与资金和工资挂钩,同时还要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岗位来决定相应的费用开支金额和数量,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二)筹资管理原则
在新形式下,事业单位应突破筹集资金渠道单一的局面,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体系,如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收取一定服务性项目的费用等,从而扩大资金的筹集渠道。
(三)全面控制原则
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科学遵循全面控制原则,引进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对运营成本实现全过程控制,可有效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节约运营成本。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至关重要。其一,应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存在的各类经济管理问题,让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可法可循,提升管理效率。其二,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监管经济管理决策,评估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及潜在的风险,把管理风险控制到最低,此外,还要加强经济管理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其三,完善经济责任管理体制,把各项经济责任实到个人,提高各项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其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为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健全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要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从发展大局出发,及时调整财务制度,使其与事业单位发展相匹配并保持良好的协调性,随着经济改革体制的深入,真正落实各项财务制度,促进单位协调、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的情况,树立长远意识,有效结合市场行情和走向,引导单位内部资金有效分配,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充分发挥财务制度的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实现经济增值的目标以及资金科学分配的链条。
(三)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人员其一需要加快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提升自身对风险的防控能力,监管各项资金。其二要对比财务各项指标,合理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从而有效防范和识别财务风险。其三,还要强化管理信贷资金,明确自身的还款能力,正确评估并全面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参照贷款数额和期限来确定具体的信贷方案,保障资金的良好使用与运行,最大限度的规避财务风险。
(四)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资金的使用效率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效益。事业单位应加强自身的预算编制体系和监管体系,在实际工作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结合有效的预算管理,通过合理分配各项资源或资金,引导预算资金活动的科学发展,从而保障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实现,并通过提升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约束力,把预算监督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在预算执行中,严格遵循预算方案,若因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多方面积极向领导反映,及时调整和优化原方案,用以指导活动或项目的顺利开展,并确保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预算管理效率。
四、结语
当前,在事业单位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我国的市场化环境,通过强化经济管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创新和改革,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手段,从而全面提高经济管理综合水平及能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科学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为江苏省溧阳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