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

2018-05-14刘杨慧

今日财富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信贷贷款

刘杨慧

存款和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两大主要业务,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资产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逐渐的暴露出来,尤其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对信贷制度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完善,针对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 加强外部的监管力量,提高防范风险的水平,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

(一)管理权限过度集中,片面强调贷款“零风险”。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信贷风险,在信贷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授权体制,信贷资金逐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虽然基层需要信贷资金,可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却没有审批权,基层行业务拓展受到了制约。贷款权限的过度集中加剧了对实际要求情况不了解的矛盾,同时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零风险”考核机制不但无形中削弱了基层行对信贷的信心,还带来了许多弊端,加重了信贷人员承担的责任,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缺乏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有的贷款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只是口头的指示,导致有一些存量不良贷款没有完全的化解,又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风险。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信贷员、审批人频繁更换,一旦有风险出现的时候,很难及时找到责任人,即使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相关的人员却没有受到一定的惩罚。所以贷款发放时审查不严,甚至出现一些谋私利的情况,埋下了风险的隐患。新的时期,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经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逐级向新动向发展,可是当前的信贷风险责任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没有平等,内部信用评级操作相对落后。客户的信息对于信贷至关重要,在信贷业务的办理过程中,贷款客户及项目等相关信息没有及时的搜集完全,对项目很难实现高水准的评价。贷款投放应该一市场的信息为主要导向,可是在信息的搜集过程中,工作人员缺少固定性,得到一些零零散散的不全信息,很难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误区的存在加大了贷款的风险。虽然有的商业银行已经制定了信用等级评估办法,但由于一些缺陷的存在,导致银行陷入风险之中。

二、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信贷管理理念,坚持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树立信贷风险意识。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贷思维,树立正确的信贷风险观念,采取内在式的主动风险防御管理,改善不断恶化的银企信用关系。政府要规范政策,不断完善融资体系,减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其偿还能力,对于贷款的存量要及时的监测,确保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

(二)完善信贷管理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有效梳理并优化贷款流程,规范贷款流程的各个环节。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运用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使标准化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全面掌握借贷者的经营状况,了解未来的偿债能力。有效预测企业发展趋势,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确定对客户的授信等级。加强贷款审批环节,推行严格的专家审批制度。

(三)加强信贷队伍的建设,对内调整,提高管理水平。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新增风险还不断的涌现出来。风险将是所有领域共同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新的时期商业银行贷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必须进行的,针对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应该结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找到科学合适的解决办法,使贷款制度在改革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规范。同时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水平,排除信贷管理所存在的缺陷。明确贷款风险责任制,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长效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出現,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更好发展。(作者单位为哈尔滨银行信贷管理部)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信贷贷款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旧信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