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IBDQ评分的影响评价
2018-05-14宣姣
宣姣
【摘 要】
目的 : 分析和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IBDQ评分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 : 随机抽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51例)予以延续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IBDQ(生存质量问卷)评分情况量。结果 : 经过护理,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且IBDQ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延续护理;自我管理能力;IBDQ评分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消化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性的肠道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回肠、直肠、结肠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块等,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1-2]。炎症性肠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危害严重,因此,需要临床上加强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随即划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就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IBDQ评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自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是(39.5±5.0)岁;女性患者44例,男性患者49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0.2±3.8)个月。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2例,患者年龄均24~69岁,平均年龄(39.0±5.4)岁;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2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9.8±2.6)个月。观察组患者51例,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0.2±5.4)岁;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7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0.7±3.2)个月。经过临床诊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炎症性肠病的确诊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的肝肾器官疾病以及全身性、血液性疾病,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历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導等。
1.2.2 观察组 患者予以延续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增加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工作。具体内容为:1)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介绍炎症性肠病出院后自护理的相关健康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在病情出现反复以及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宣讲炎症性肠病家庭护理的基本常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同时,还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服用时间、方法和剂量等,并指导患者自我恢复锻炼的方法,叮嘱其循序渐进的开展恢复性训练;2)患者治疗期间,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院内时进行多渠道宣教,出院后应通过电话、微信、QQ聊天、居家访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恢复状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指导,并针对患者出院后存在的相关问题予以相应的症状护理、医学监测、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在家中的自护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
1.3.1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通过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进行评分分析,量表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为评分和效能评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 IBDQ评分 即生活质量表评分,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分析。问卷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内容,分别为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问卷问题均有7个选项,分数为1~7分,满分224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表明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治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自我管理效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的行为评分和效能评分均较之护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IBDQ评分情况
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IBDQ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由于受到感染、环境、免疫能力以及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病程时间较长,这就决定了患者不可能长时间住院治疗,需要通过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来更好地辅助临床治疗。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患者 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工作,成为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的一环[3]。延续护理正是基于这是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临床护理模式,它通过一系列的护理设计和行动,使得患者从医院到家庭都能够受到连续性、持续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4]。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这种慢病管理模式,更好地拓展护理工作的外延,丰富了临床护理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5]。临床研究表明,本次随机抽选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进行延续护理的患者,其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IBDQ评分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由此可见,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王小柳,付正伟.延续性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5(01):32-35.
[2] 陈晓梅,徐春霞,曾晓燕,等.个性化延续护理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西部医学,2016,28(09):1317-1319,1323.
[3] 朱秀琴,李荣香,陈帆.延续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25):3723-3728.
[4] 陈晨,戴新娟,徐中芹,等.延续性中医护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2):164-169.
[5] 张殿红,崔梅,廉德花.临床护理路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9):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