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
2018-05-14张锰
张锰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切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我带的初三班学生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团结一致,学习积极,班集体建设有声有色。但我也发现了这届学生与以往学生最明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惊喜的发现他们的改变。
案例一:我要求学生每周交一篇周记,题目基本不限,学生可以向我反映班级情况,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困惑,快乐和忧愁。而我通过阅读他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解答。给每个人写评语,有鼓励,有指出不足,也有学习方法指导。我班陈敬业同学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因为小学在一所封闭学校就读,家长不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成绩很差,到了初中读书很吃力。初一刚进来时,他在班上不言不语,而且性格很固执,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加上成绩差,同学很不喜欢他。他经常独来独往,非常自卑,作业也经常不完成。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他还振振有词的回了我一句,“我不会写,你叫我怎么完成作业?真是好笑。”于是我认为他对读书不在乎。可一次我改到他寫了这样几句话,当时真把我吓了一跳,“老师,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梦见我被同学们赶出了三五班,因为我成绩太差影响了班级的荣誉。我知道我很差可我不想离开我们的班级。老师,你别赶我走,好吗?如果要我离开,我只有自杀……”当我看到他的话时,感到十分震惊,原来我一点也不了解他,平时我只注意他的成绩,总认为他不用功,平时只有一味的指责从没真正去关心他。那天我给他写了这样几句评语:“谁说老师要赶你走?你现在成绩是差一点,但老师从没讨厌过你,除了成绩,因为你在其它方面都表现很好,老师喜欢你这样一个爱集体,遵守校规的学生。你放心,老师不会让你离开的。”从此我特别留意他的举动,我了解他很喜欢玩电脑,去年科技艺术节让他代表班级参加现场网页制作。当时他知道我让他去时,他说:“老师,我行吗?”我开玩笑似的对他说:“你可是我们班的电脑高手,你不行谁行?好好表现,我相信你。”结果他真的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初一段只有他获奖。他在周记上高兴的写道:“我也可以为班级做贡献了。”后来他在周记本上提出一个要求,让他管理班级的那两盆花。我正为此事发愁呢,那两盆花因为没人打理快要死了,想不到他这么细心,注意到角落里被同学遗忘的两盆花,我立即答应了他。从此他天天给花浇水,现在花长的非常茂盛。而且因为周记本上与我的谈话,他不再那么悲观、厌学,而我也经常在班级里表扬他,他的脸上露出少年腼腆的笑容,我也真的越来越喜欢他了。班主任对待这类成绩弱、自卑感强的学生,一定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案例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我班柯泉泉同学是一名成绩优秀脾气犟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她是属于人格障碍型中偏执型的学生。初一刚进来,我就发现她不容许任何人批评,迟到了她说“睡着了”,我耐心对她说要遵守校规时,她丢下一句“神经病”。中午她在学校吃饭,没人愿意和她一起去食堂。这学期的一次课外活动课,几个女同学气冲冲的来找我说,“老师,柯泉泉把我们的书包给扔到楼下了。”找到她后,我不动声色地问:“书包是你扔的吗?”“不是我。”她很肯定的说。“不是你啊?那老师要去调查一下到底是谁扔的,扔书包是不对的。”我轻描淡写地对她说。回到办公室我思考该如何处理时,突然看到她在办公室外踱来踱去,还不时看我的反映。我知道她开始紧张了,我先不理她,继续做思考状。终于她忍不住了,敲门说:“老师,我可以进来吗?”我问她“你是不是知道谁仍的书包?”她点点头说“是我。”我故作惊讶,“怎么会是你呢?我还以为是班里那几个调皮的男生呢。那刚才你怎么不承认?”“我怕你生气。老师我知道错了。”我静静的听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我,原来她又怀疑那几个女同学欺负她,她还说踩了书包很解气。我先表扬她主动认错的勇气。当我不是给她轰炸似的批评而是表扬时,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承认自己的冲动,后来也向那几个同学道了歉。偶发事件我冷静地妥善处理了。现在同学们也都反映她不再向以前那样蛮不讲理,她也会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主动帮助同学,她再也不是满身是刺的小刺猬。
面对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平时在教育时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信赖性原则。指师生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相互沟通、合作,建立富有情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是整体性原则。指要有整体观念,对学生做到全面考察、系统分析,既要重视心理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三是疏导性原则。要针对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说服工作,减轻其对抗性,达到教育和规范其言行的目的。
四是坚持性原则。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这类学生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对心理障碍的矫正问题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不怕反复的决心和信念,要有持久的耐心。
五是艺术性原则。要通晓心理理论和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的交流等科学手段,促进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改变。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是引导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