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5-14袁国程静贾丽彬
袁国 程静 贾丽彬
[摘要]文章阐述了孤儿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孤儿高等教育管理与服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如孤儿自身面临发展障碍、孤儿学生管理与服务缺少针对性。进而根据孤儿学生特点,从建立机制、保障生活、结对帮扶、情感抚慰、职业规划五方面探索了孤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体系,以期切实推进孤儿学生学有所成,有效融入社会。
[关键词]孤儿 高等职业教育 管理服务
[作者简介]袁国(1975- ),男,四川巴中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重庆 400715)程静(1986-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贾丽彬(1979- ),女,山西太原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109-04
长期以来,孤儿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因缺少家庭关爱,在基本生活、医疗救助、教育成长等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一定的帮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我国有孤儿60余万人,其中,生活在社会福利机构的孤儿近11万人,散居在社会中的孤儿有50余万人。教育既是孤儿成长的陪伴者,又是孤儿发展的引导者,是孤儿帮扶过程的重要环节,承担了教育成长帮扶的责任,具有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身份。目前,省级孤儿学校以“教养结合、以教为主”的方针,承担了幼年孤儿教育抚养义务,但随着孤儿不断长大,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教育福利覆盖逐渐减少。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将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中就读的孤儿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给予资助,国家资助政策逐渐向大龄孤儿延伸。2009年以来,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进一步加大了孤儿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扶持,如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实施“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以下简称“助学工程”),从教育经费、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孤儿学生关爱,增加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其融入社会的能力。部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分类考试招生模式,在政策、指标等方面给予孤儿学生适当倾斜,有效降低了孤儿学生的入学门槛,并从教育经费、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孤儿学生关爱,不断创新助学方式和助学体系,从而科学精准地扶持孤儿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一、孤儿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孤儿不孤。大龄孤儿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大部分因自身能力欠缺,成才条件不足而流入社会,并没有剥离“孤”的现状。通过对大龄孤儿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帮扶,可使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自身能力、情感抚慰、就业扶持等多方面给予关爱,着重培养其职业能力,有利于孤儿“脱孤”。第一,高职院校要像亲生父母般关心孤儿学生的生活,在学习、生活经费上予以保障,并在个人生活上进行结对关爱,有利于孤儿生活不“孤”;第二,高职院校要切实提升孤儿学生的学历水平、就业技能,充分发挥其职业潜力,提升其社会融入能力,有利于孤儿能力不“孤”;第三,高职院校要让孤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不断加强孤儿学生的心理干预,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之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孤儿情感不“孤”;第四,高职院校要帮助孤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其人生追求,增强其奉献意识,有利于孤儿志向不“孤”。
2.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第一,有利于促进招生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对孤儿入学考试招生进行重点帮扶,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孤儿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所高职院校”)经民政部支持、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进行跨省单独招生,打破了原有省內单招、省外统招的招生局限。这种招生模式有利于拓展生源渠道,扩大办学影响,提升办学活力,也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多元化录取模式、实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第二,有利于推动教育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在实施孤儿高职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角色,逐步完善孤儿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改革工作。目前,三所高职院校的优秀孤儿典型案例不断增加,孤儿教育经验日益丰富,高职院校已成为大龄孤儿学知识、辨是非、长技能的主阵地。高职院校通过对孤儿学生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双人教育、分类分层的教育模式,也有效推动了普通学生群体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第三,有利于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建设。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灵活的资助措施,从解决孤儿学生实际困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出发,实施“一人一措施,一人一配套”的资助模式,不仅提升了资助效能,做到精准扶持,也进一步完善了孤儿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了以经济补贴为基础,以生活帮扶、学习督促、情感抚慰、职业引导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帮扶体系。
3.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第一,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招生、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优秀适龄孤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关爱,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第二,有利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我国孤儿教育救助层面差异大、地区水平差异大、社会救助成本高。高职院校在孤儿教育经费管理上实行“全免两补特设”的资助政策,即学杂费全免、生活费定补、奖助学金特设,开展“一对一”的精准扶持,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技能培养、就业帮扶等发展性救助,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社会救助体系。第三,有利于缓解社会潜在矛盾。长期以来,大部分大龄孤儿难以得到社会认可和接纳,无法上学,也难以工作,因没有生活保障,极易引起社会矛盾。拓宽孤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可使其学得一技之长,顺利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理想,从而缓解潜在的社会矛盾。
二、孤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孤儿自身面临发展障碍。第一,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与普通学生相比,孤儿学生在学习上普遍感觉吃力。笔者对三所高职院校的孤儿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部分孤儿学生(尤其是入学前在孤儿学校就读的同学)基础比较差,入学前英语、计算机接触比较少。
第二,成长环境缺乏家庭关爱。一方面,因缺乏家庭关爱和成长环境偏差,部分孤儿学生学习作风自由散漫,畏难情绪严重;另一方面,孤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听其倾诉,帮其排忧解难,以致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相互之间抱团现象严重,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
2.孤儿学生管理与服务缺少针对性。第一,孤儿学生的培养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孤儿学生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经过长时间检验,因缺少心理专项辅导,部分孤儿学生出现了厌学、弃学等心理问题,且因孤儿学生在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缺少家庭借鉴因素,其社会实践参与度明显低于普通学生。
第二,孤儿职业发展缺少专业指导。社会各界对孤儿的关心多停留在其完成学业之前和就业,对于其职业发展则鲜少关注。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孤儿学生往往对职业发展前景充满迷茫,以致职业定位不清晰,就业质量相对不高。
第三,孤儿关注方式存在矛盾。社会和媒体通常关注孤儿的生活和学习,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上却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比较低,这种落差被敏感的孤儿学生觉察,成为其心理落差的一部分。孤儿学生的心理落差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拒绝承认被爱,否认他人的关心和关爱;二是放纵自己,自暴自弃,个别孤儿学生对社会和学校的各种优待已形成依赖,不愿意严格要求自己。
三、孤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具体对策
1.建立机制,做孤儿学生的新家庭。孤儿群体具有特殊性,孤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新机制,从组织机构、政策制度、管理与服务措施等方面全面关注孤儿学生的教育过程。第一,学校层面应建立孤儿学生教育帮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学工、教学、招生、就业、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领导任成员,从而在组织程序上确保政策得以落实。第二,建立孤儿学生高职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针对孤儿学生特点,制定孤儿学生的教育帮扶实施办法、管理与服务工作手册、“第二家庭”组建工作实施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全面落实精准扶持孤儿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并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评估会,以确保孤儿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良性运行。
2.保障生活,做孤儿学生的亲父母。保障生活是孤儿学生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保障生活除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提供助学岗位外,更要在体制上构建起拟制的家庭环境,为孤儿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高职院校要通过管理体制机制,使相关教师对孤儿的成长真正负担起相关责任,保证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得到来自拟制家庭的引导和关爱。在普适性生活保障上,高职院校应确保孤儿在校期间吃得好饭,御得了寒。第一,从学习费用上给予照顾,减免孤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用,条件达不到的高职院校可帮助孤儿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和社会实践机会,让孤儿学生在职业能力锻炼中获得学习生活费用补助。第二,高职院校应给予每个孤儿学生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并针对他们在医疗、突发情况等方面进行精准扶持和妥当安排,做到“一人一措施,一人一配套”。
3.结对帮扶,做孤儿学生的好老师。高职院校应针对孤儿学生开展关注成长、关爱心灵和关心生活的“三关工程”,并由学校领导带头,教师党员与学生之间签订结对信息表,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第一,结对教师要定期到寝室看望学生,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共进晚餐、一起看电影、共度佳节等,热情关心孤儿的生活。第二,结对教师是孤儿学生的职业导师,负责其课程辅导和技能培养,要带领其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第三,结对教师还要针对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专业进步缓慢等情况,积极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4.情感抚慰,做孤儿学生的贴心人。高职院校应针对孤儿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帮助其尽快融入大学集体生活。第一,定期安排孤儿学生进行企业参观、革命教育、社区走访、志愿服务等集体活动,树立孤儿学生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定期举行座谈会,及时了解孤儿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借助座谈会平台鼓励每个孤儿学生积极发言,促使其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师则要做到惯于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
高職院校要积极与民政社工机构联络,开展专项社工服务项目,建立非建制的“希望班”,并依托“希望班”开展成长扶持计划、职业发展计划等社工项目,以提升孤儿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担当。这些社工项目以增能为核心,帮助孤儿学生厘清自身现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并整合社会支持网络资源,为孤儿学生、高职院校、社会的和谐互动创造条件,以激发孤儿学生自我认同、自我肯定的动力,帮助其树立“自信、自立、自强、自爱、自重”信念。
5.职业规划,做孤儿学生的支持者。高职院校要通过专业的工作技巧和价值观,对孤儿学生的困难予以心理上的理解和资源上的支持,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鼓励、帮助他们,参与和介入他们的职业规划过程,与其共同拟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成为他们人生的支持者。高职院校在孤儿学生入学时要进行职业测评,帮助其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入学后,高职院校要在校企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和优秀校友中,为每名孤儿学生指定一名以上的职业导师,为他们将来就业和职业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毕业时,高职院校要在帮扶孤儿学生完成就业的基础上,对有创业意愿的孤儿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咨询,并给予创业资助和补贴,如安排他们优先入驻校级、地区级的创业孵化园,帮助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积极争取创业贷款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根据孤儿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思想指导、价值引导、行为管理、学业辅导、生活关爱、个性发展、资助服务、勤工助学、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孤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其有效融入社会。同时,高职院校孤儿学生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帮助,以形成合力,促使孤儿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Z].2010-11-16.
[2]尚晓援.中国弱势儿童群体保护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孙湉湉.从“兰考火灾事件”探讨中国孤儿救助体系的战略构想[J].中国民政,2013(4).
[4]柴瑞章.中国孤儿教育与就业社会政策的理论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4).
[5]张惠.当前我国孤儿救助体系的现状与问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6]孙玉琴.“孤儿助学工程”与促进大龄孤儿健康成长[J].中国民政,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