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

2018-05-14加鹏飞张国勋马烁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实施路径高职教育

加鹏飞 张国勋 马烁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然后指出了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大;教学改革被忽视;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缺乏有效性。最后提出了高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应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本、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统筹教學活动安排,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不同人才层次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公共基础课 分层教学 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加鹏飞(1979- ),男,陕西延安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张国勋(1963-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马烁(1982-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6-0095-0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工业,实际上是一种农业。”工业注重标准性和整体性。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化特征明显的农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促使他们能力的最大化发挥。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教学内容较好地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分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主体性教学理念贯穿分层教学的始终。按照主体性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带到课堂中,尊重学生,考虑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做到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统一。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维果斯基、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将学习者看成是一定情景中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学习者属于认知的主体,是学习信息、知识信息的加工主体,即学习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建构者。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做,从教者才能不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淘汰掉。

二、新形势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大

近年来,在高考生源减少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出现低分数、低门槛的招生现状。一般省份的高职招生分为单独招生和统考招生。单独招生生源大多是成绩一般没有希望考本科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大都不理想;统考招生生源的文化课成绩存在不同的档次,低至二百来分,高至四五百分。参差不齐的文化课成绩和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给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太少﹑太浅;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感觉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太多﹑太深,超出了负荷。

(二)教学改革被忽视

当前,随着产业技术的变革和升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实现人才规格与产业需求的衔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一个普遍接受的理念。围绕这一理念,众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反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其进程却十分缓慢。

(三)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缺乏有效性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是:一套教材、一本教案、一种教法、全校通用。具体来说,高职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普遍沿袭普通高校的做法,较少考虑专业教学和高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以单纯理论教授为主,延续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针对性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高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本、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统筹教学活动安排,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不同人才层次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2.实施原则。其一,学生分层原则。对实施分层教学的课程,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以系(部)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学生通过选修组成新的教学集体上课。

其二,课程分层原则。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将课程分为A,B两个层次,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后续专业发展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其三,弹性评价原则。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和不同内容的考核试卷。考虑到班级内部学生综合评定问题,针对A,B层次课程分数赋予不同权重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A层课程加权系数为1.2,B层课程加权系数为1.0。

(二)实施步骤与教学方式

1.实施步骤。第一,分层教学顶层设计。分层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系统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推行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改革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学校层面要成立分层教学改革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领导机构提出改革的思路、目标,做出相应的改革决策;执行机构(一般为教务处)负责改革方案的制订、落实、督查与评价。其次,教务处进行分层教学改革的调研,充分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从而制定出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劃。最后,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顶层设计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应用型特点,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本、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与专业课改革相结合,实现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的目的;同时,做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方式与专业课教学改革方式相统一,即借鉴专业课的“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实现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二,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从新生入学伊始即可实施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新生入学时,先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编班。实施分层教学课程学习时,学生在系(部)范围内,打破原行政班级建制,通过选课方式临时组成新的教学集体上课,而其他课程仍在原行政班级上课。学校可以通过“摸底考试”对学生进行分层。新生入学第一周,组织对试点系(部)学生的数学和英语进行“摸底考试”,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划定分数线。以系(部)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分数线以上学生分在A层,分数线以下学生分在B层。A层和B层学生人数比例原则上为1︰1,具体根据“摸底考试”成绩划定分数线,确定实际人数。完成学生分层后第二周,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要加强分层教学宣传,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引导不同层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平衡心态,避免产生低层次教学班的负面效应。

第三,对课程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将课程合理分层,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例如,“高等数学”名称调整为“应用数学”,分为A,B两个层次。应用数学A起点较高,适合A层学生;应用数学B起点较低,适合B层学生。“英语”名称调整为“应用英语”,分为A,B两个层次。应用英语A对应高职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适合A层学生;应用英语B对应高职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适合B层学生。

第四,分层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分层教学改革,从学生分班、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课程安排、教师和教室安排、教学运行管理到课程考核与成绩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环节及时跟进,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分层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各系部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工作,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

第五,分层教学学生评价。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即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层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可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B层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可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2.教学方式。一是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对A层和B层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A层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以较高标准来要求他们。同时,除了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引入课本之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水平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要注意筛选教学内容,把精华在课堂上进行呈现,留足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层学生相对于A层学生来说,整体的能力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所以教师就不能将A层的教学方式直接引入B层的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先将具体的知识点讲清楚,保证学生理解后,再进行习题的巩固,而且要做到举一反三,注重习题的变式练习。特别要注意的是,知识点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要掌控好学生学习的步调,以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是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综合采用交际法、游戏法、竞赛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教与学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A层学生,基本的知识已有储备,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小组讨论法和竞赛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对于B层学生,要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游戏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三是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层次性在课堂练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A层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本习题类似的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程度,实现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以尽量给出一些变式习题,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实现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是拓展应用能力。对于A层学生,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要积极进行内容扩展,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角色表演、英语角等;对于B层学生,教师主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较为薄弱。同时,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布置思考题,从而避免这部分学生有“吃不饱”的现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或者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们,从而避免这部分学生有“吃不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关丽.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张永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

[3]龚光军.分层教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取向[J].黑河学刊,2016(4).

[4]乜爱华.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调研报告——以北京城市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

[5]姚江梅.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8).

[6]唐香红.基于建构理论的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7(32).

[7]罗海燕,李海燕.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6).

[8]高万学.高职院校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评价的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2).

[9]张欣,李艳芳.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

[10]孙睿.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实施路径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