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2017-01-12李文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李文

摘要:公共基础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在职业教育期间打基础的课程,对以后的课程学习有着导向的作用。就目前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应当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也要重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要以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融入“工学结合”的理念,使之符合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走向。

关键词:工学结合;理念;公共基础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学校的教学必须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专业化劳动者,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具有职业性。职业院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应当融入“工学结合”的理念,发挥课程的最大价值。

一、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研究,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指导。但是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明显不符合这样的规定,对于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改革更是有多种争议,“工学结合”的理念始终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得不到体现。

2、公共基础课程观念、课程方法落后。由于学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不重视,使得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处于滞后状态,课程设置一直得不到创新,比如有的学校将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原封不动的应用到改革后的课程中去,有的干脆将公共基础课合并到其他的必修课或者专业课中,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价值

[1]。有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老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

3、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学校在课程建设的初期对于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导致了后续的教学工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指路灯,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通常不够明确,因而教学效果不好。

4、教学资源落后。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得不到重视,教学设施的建设一直得不到延续和满足,一些学校基础设施更新速度比较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充足

[2]。而有的学校教师授课处于一种敷衍的状态,学生的知识系统长久得不到补充,使得教学质量落后,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融合“工学结合”理念,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

1、结合情景教育理论,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方式。情景教育理论认为现在的教育都应当将学生放入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时,应当重视的是设定这种知识未来应用的情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只是并且在未来的某个环境中应用。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为国家输送大量职业性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学生未来的走向更多的是动手操作或者是走进工作的一线。因而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时应当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教授学生应用型知识,将学生带入到未来的社会环境中,结合以后工作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2、转变理念,树立改革的观念,融入“工学结合”的思想。改革的初期往往是最难以实施的,因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改变都会带来一阵动荡,因而在我国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才存在种种弊端。要想进行改革,第一步便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改革的思想。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可以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方案、培养计划等方面。

“工学结合”的思想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的第一步便是在教学的整体阶段都树立一种“工学结合”的理念,具体体现在树立职业教育的教学应当尽量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理念,就算是公共基础课也应该体现出课程的职业性[3]。另一方面应当树立“社会活动也是工作”的理念,将社会生活看作是一项工作项目。

3、围绕培养目标制定改革方案。每个学校的每一个专业都有既定的培养目标,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应当围绕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思想

[4]。

改革方案中应当体现职业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的思想,结合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类型,将不同的教育理念融入进公共基础课中。公共基础课是一个比较海纳百川的课程,不像专业课就只针对一个方面,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可以容纳多种课程类型,因而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广。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穿插起来,作为两条线贯穿公共基础课的始终,使公共基础课既有普通知识教育的教化功能,又有职业教育的应用功能。

4、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所有的学生几乎都上网,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技术平台,将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料、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教学评价都体现在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考试、评价一体化。

结合上文所述,职业院校中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体的教育改革的推进都是有不利影响的。教书育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处于教育链中的每个人都积极配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应当非常重视的一个层次,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相互配合,共同为职业院校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二涛.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理念[J].电子商务,2011,04:78-79.

[2] 戴晨丽.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6:63-64.

[3] 王媚娥.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2014,35:148-149.

[4] 刘丽莉.“工学结合,理实拓一体”理念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35-38.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