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的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构建与发展对策
2018-05-14丁喜旺
[摘要]辅导员工作是应用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工作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文章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阐述了应用型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学生教育工作者、学生指导工作者、终身学习实践者、学生工作协调者、学生话语倾听者,分别指出了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构建的具体要求,进而提出了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发展对策:强化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程度;培养和矫正辅导员的角色行为。
[关键词]弗莱雷对话理论 应用型院校 辅导员 角色构建
[作者简介]丁喜旺(1983-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PPZY2015A039)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2-0078-04
教育学家Paulo Freire在对话理论中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及扮演的角色,并具体分析了这些角色的职责与行为准则。Paulo Freire认为,对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性,而我国应用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治性,因此,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开展辅导员角色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对应用型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以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的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1.学生教育工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话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承担着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责任。作为教育者,辅导员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不断解放自我,逐步形成反思与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学生指导工作者。辅导员不仅要教育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也要指导学生做出相应的行为,如针对某一现实进行反思,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予以实施。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导者,并非简单地命令或要求学生的行为,而应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事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并在反思与研究中发现事物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教导他们如何去做,而非去做什么。
3.终身学习实践者。学习是一个永久性的过程,任何人的知识都是后天习得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辅导员不可能具有完整全面的理论知识构架,他们的教学过程也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填充。弗莱雷的对话理论认为,对话的主体是辅导员和学生双方,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辅导员与学生的角色并非两个独立的整体,而是一个相互交融的大整体,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受体,更是参与教师思维行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在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模式,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4.学生工作协调者。辅导员应做好各种协调工作,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性与价值观,相互沟通想法和意见,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辅导员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双方的互利关系,不能将自身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要相互协调,共同学习,为共同发展而不懈努力。
5.学生话语倾听者。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其不仅是倾听与被倾听的关系,更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的关系。辅导员必须主动倾听学生的感受,做一名忠实的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实现学生的自由表达,从而愿意倾听辅导员的传授与指导。一方面,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时,辅导员应认真倾听并予以足够尊重,不得在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真诚民主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和内心感受。平等的对话与真诚的交流,能够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促进其更好地吸收知识与道理。另一方面,应用型院校要为倾听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型院校要多举办一些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言与反思。辅导员要对学生发言及时进行思考与理解,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二、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的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构建
1.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求。辅导员的第一职责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辅导员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优秀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思想教育的意义远大于知識教育,应用型院校辅导员应教会学生如何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克服困境的信心。只有学生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升华自身的思想品德与道德行为,才能使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2.学生工作指导者的角色要求。教育是应用型院校教学的第一要务。辅导员要时刻谨记自身职责与目的,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角色。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指导者,要有自身的正确立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逐步培养其自我思考的能力,使其在遇到抉择时,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过渡,正确的思想引导,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
3.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要求。辅导员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学的主体力量,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理论储备与内涵,拥有较高的能力和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辅导员要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及时掌握最前沿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辅导员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不同年龄段的思想与心理特点,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辅导员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来解读其内心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当前的心理现状,从而做出准确、及时的辅导工作。辅导员更要有正确的立场和政治觉悟,准确地把握国家政策与院校制度,将正确的思想与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其在不断反思中进步,批判性地吸收各种知识。
4.学生工作协调者的角色要求。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协调好院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往往会遇到与学生思想不一致,甚至是学生对院校某项制度不满意的情况,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差异协调者的作用,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将合理之处做记录并上报院校管理部门,及时对制度的不足进行补充;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辅导员要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制度或规程。
5.学生话语倾听者的角色要求。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灵导师,也是学生话语的倾听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切勿随便打断学生话语,而应进行准确的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角度给予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法。只有辅导员真诚地倾听学生话语,学生才能主动倾听辅导员的想法,從而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治。
三、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的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发展对策
1.强化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程度。辅导员的职责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对于角色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角色的发挥程度,进而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程度。因此,应用型院校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角色认知,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辅导员的能力提升主要来自应用型院校的内部培训,应用型院校应针对辅导员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使辅导员尽快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增强思想认知,完善能力结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胜任力。一是提高辅导员自觉采用对话式教育的意识。应用型院校要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对话式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对话式教育的真正内涵,并通过对话式教育方法,使学生在交流沟通中拥有话语权,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促使辅导员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培养辅导员掌握调查技能。不同个性的学生,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辅导员只有从各个层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建议,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三是提升辅导员的倾听技能。倾听的过程是双向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辅导员要抱着真诚、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讲话,并通过换位思考,使学生感觉到辅导员的感同身受,增强其对辅导员的信赖程度,进而将自身的真实情况表达给辅导员。辅导员则依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听为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心声,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第二,通过竞技加深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提高其工作能力。应用型院校应组织各类辅导员技能大赛,如主题班会、基本知识考查、师生对话展示等,督促辅导员将一切出发点归结于学生身上,不断引导辅导员对自身角色与职责进行重新认知,在技能大赛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这不仅能检验辅导员现阶段自身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向学生展示辅导员的工作现状,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
第三,促进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互动与分享。每个辅导员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团体亦不相同,且每位辅导员的处事风格也各有不同。因此,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能够为辅导员提供多样的学习案例,促进其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各院校间也应相互联合,组织优秀的辅导员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充分发挥其在院校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2.培养和矫正辅导员的角色行为。应用型院校不仅要培养辅导员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认知,也要养成和发展辅导员的角色行为,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与思想,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工作,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辅导员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定位发展,实现应用型院校的教育目标。
第一,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辅导员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以加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逐步将内心世界展露出来,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辅导员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就像一张白纸,辅导员只有透过这层白纸真正地了解和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信赖辅导员,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学生遇到困难寻求辅导员帮助时,辅导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寻求解决的方法。
第三,辅导员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弗莱雷认为,师生应当形成平等、民主的关系,唯有如此,师生间的对话才有可能深入地进行。一是辅导员要把学生视作有主观意识的主体。二是辅导员要营造民主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在平等关系中自由表达观点。三是辅导员要把自己视为学生行为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
第四,辅导员要加强自我反思。弗莱雷认为,教师不仅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更要加强自我反思。反思是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与行为规范,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与反思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有效促进自身工作的开展与完成,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辅导员要通过撰写日记进行反思,将工作中对话语、手段和看法的反思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形式既可以是书面记录,也可以是录音录像等。二是辅导员要与同行进行共同反思。反思日记体现的是辅导员的个人思考,与同行之间的共同反思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分享学生工作经验,进而弥补辅导员自身的不足,实现辅导员在各个方面的整体提升。共同反思形式既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电话、邮件、社交软件等。
第五,辅导员要拓宽自学路径。受教育意识和自学意识的结合有助于辅导员更准确地认知自身所扮演的五大角色。辅导员的能力提升不应局限于院校开展的各项培训,在积极参与院校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基础上,也要强化自学意识,积极借助各种学习手段进行自我提升。自学的路径较为广泛,辅导员要主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径,除书籍、报刊、期刊外,辅导员也可以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或参加远程教育。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及时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辅导员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进步。
[参考文献]
[1]古翠英,李勇.新媒体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
[2]罗军,韩云金,张叶平.基于发展性理念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评价体系[J].高教探索,2014(1).
[3]黄平,陈广旭.构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新型辅导员教学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24).
[4]翟广运,安涛.基于角色定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
[5]莫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观察,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