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舞美及其艺术功能
2018-05-14荣虎
摘要: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传统舞美技术也随之改变,逐渐融入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于舞美的传统认知,为传统舞美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产生了不一样的舞台艺术效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数字舞美”进入人们的视野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研讨数字舞美及其艺术功能。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舞美 艺术功能
舞台美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彰显了它独特的舞台效果,给传统舞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舞台美术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相融合,革新了人们对舞蹈的认知,开创了舞蹈的新纪元,给舞蹈的创作与表演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影响,也让人更加容易地去理解舞美所表现的内容。
一、营造场景,逼真写实
现代数字媒体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舞美与之相融合后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改变了传统舞美高投入低回报的尴尬处境。传统舞美所表演的环境大多是依靠幕布的更换,不仅费时费力也展现不出预期的舞台效果,而演员仅靠一桌两椅来进行表演,使得观众观看时有些搞不懂舞美所要表达的意思。现代数字媒体可以轻松地借助音响、图片、文字、投影等来营造比较逼真的适合于舞美表演的场景,让表演者在逼真的环境里表演,充分激发出表演者的情绪,使得表演的情感更浓,还能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会舞美的魅力所在,更容易理解舞美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在传统安徽黄梅戏曲《牛郎织女》的表演中,因为涉及天宫、云彩、人间等比较大的变换场景,道具准备的工作比较困难,往往只能制作几张大型幕布,依靠不断更换背景幕布来实现场景的转换。这样既没有达到很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还会令观众产生舞台混乱的感觉。而依靠现代数字多媒體技术就可以提前准备好戏曲所需要的一切场景,通过投影的方法将伟岸的天宫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还有那不断变换的云彩,热闹无比的人间,这些场景的准备都将不再困难,让观众直观地看见逼真的场景,令观众沉浸在舞美的世界。
二、幻象空间,虚幻写意
现代舞美借助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营造出逼真写实的表演环境,也可以营造出虚幻的幻象空间。所谓的营造幻象空间就是要让观众能够通过表演者的表演和现场的情景,在自己的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的画面。它不具有同一性,观众不同,幻象空间也不同,但是大致离不开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是细节稍有不同。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与舞美相结合所营造出来的幻象空间,可以让观众自己体会,自己理解,真正地看懂艺术创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领会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实现艺术创作者创作舞蹈的初衷。
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展演中,有一幕是在黑夜中表演者身穿缀有LED灯的服饰,通过控制LED灯的明灭和舞蹈队形的变换来组成别具风采的舞蹈。那一盏盏忽明忽暗的LED灯,就像是那草原上顽强挣扎的星火,任凭劲风狂雨肆虐,但总是不熄灭,一旦有机会,就会以燎原之势迅速燃烧,形成熊熊大火。舞美艺术家创造性地将LED灯巧妙地融入舞台表演中,让观众在观看时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那多舛的命运一般,虽然过程艰辛但是希望的火苗永远不会熄灭。给观众制造出了一个幻象空间,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三、动态表演,人景交融
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与舞美相融合产生的另一效果就是“动态”。传统舞美只能依靠舞者的“动”来为观众表演舞蹈,无论是背景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固定好了的,没有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传达艺术创作者思想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现代舞美具备了“动”的能力,无论是背景还是道具,只要场景需要,就可以动起来,让舞者在更加逼真、灵动的环境中表演,改变了以往只能被动接受自己所假想的环境,舞者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观众,实现人景交融,人景互动,让观众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例如在1986年舞蹈家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中,身穿一袭白裙的杨丽萍举手投足间都展现出了孔雀那既高贵又优雅的样子。舞中的她画着神似孔雀的妆容,裙子上绣着孔雀独有的花纹,一举一动都在向观众展示出孔雀的姿势与神态,向观众传达出孔雀在大自然中的面貌,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舞台上,杨丽萍将孔雀演绎得淋漓尽致,与舞台所营造出来的场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做到了人景交融,人景互动,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进入舞者所营造的情境中去,沉醉不已。
总之,当传统舞美遇到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碰撞出数字舞美以来,便增强了舞台的吸引力,也大大开拓了设计者的舞蹈创造力,使得舞台表演更具魅力,让舞美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舞美表达的内涵,让舞美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表演。
参考文献:
[1]杨秀和.从传统舞美到数字舞美的实践研究[J].明日风尚,2016(17).
[2]张雅.数字技术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研究[J].金田,2014(06).
(作者简介:荣虎,男,大专,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二级舞美设计,研究方向:舞美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